
第7课综合探究:读雨果的《九三年》.ppt
19页第二单元 民主与专制的搏斗■《九三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九三年》片段导入 法国大革命以其空前的曲折激烈残酷震惊了世人革命是否必要?革命是否过火?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争论一些作家用文学作品加入这场争论阅读这些作品能使我们更形象地了解法国大革命,加深我们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考 《九三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他童年时随父到过意大利、西班牙,1814年定居巴黎青年时代他走上了为社会进步而斗争的道路1831年发表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表现出作家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1848年“二月革命”开始时,雨果已成为坚定的共和党人,并当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不幸遭到失败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鲁塞尔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并坚持写作1862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雨果返抵故土1872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1885年5月22日病逝于巴黎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雨果(1802-1885)《九三年》书影http://www.hugo-online.org/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 英国作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少年时狄更斯曾随家住入负债者监狱,后当童工,16岁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不久任新闻记者,发表特写1837年他发表《匹克威克外传》,讽刺英国社会的黑暗面1838年和1839年先后完成长篇小说《奥利弗尔·退斯特》和《尼古拉斯·尼可贝》,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贫苦儿童的悲惨生活,揭露贫民救济所和学校教育的黑暗1842年去美国旅行后发表《美国札记》和长篇小说《马丁·朱述尔维特》,抨击种族歧视和金元崇拜1844—1847年旅居意大利、瑞士和法国50年代前后,狄更斯接连写出长篇小说《董贝父子》《大卫·考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等,进一步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伪善和司法、行政机构的腐败1859年完成长篇小说《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揭露封建贵族的残暴。
狄更斯的作品从人道主义出发,抨击资本主义社会,主张用改良手段变革社会《双城记》书影《大卫·考波菲尔》书影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 法国小说家,早年创作受巴那斯派影响,他的长篇小说《伯纳尔之罪》写一个学者同资产阶级法律秩序的冲突;《黛依丝》反映作者对天主教会的不满德雷福斯案对他的创作有显著影响1897—1901年完成长篇小说《当代史话》四卷,描绘法国社会生活,批判教权派,肯定主人公为德雷福斯翻案而作的斗争曾写下了不少政论,歌颂俄国1905年革命1908—1914年法朗士写出小说《企鹅岛》《诸神渴了》和《天使的叛变》等作品,讽刺资产阶级文明,流露出历史循环论的悲观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接近工人运动,加入光明社,谴责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干涉和封锁1921年参加法国共产党,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诸神渴了》(法)法朗士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 1799—1850) 法国作家,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他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学过法律,曾在公证人事务所工作巴尔扎克的早期作品有浪漫主义色彩1829年他完成历史小说《舒昂党人》,后转向现实题材,发表《高利贷者》《驴皮记》《夏培上校》《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小说,揭露金钱关系如何成为资产阶级社会一切活动的动力,着重探究不同类型的人性。
1834年他计划创作一整套社会长篇小说(包括已发表的),反映革命后法国社会的生活,定名《人间喜剧》,并在总序中提出文学创作的原则,认为作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后按计划陆续写出许多作品,其中《幻灭》描写有才能的青年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毁灭;《贝姨》和《邦斯舅舅》通过两个穷亲戚的不同遭遇,反映贵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没落;《农民》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为了土地所有权而进行的明争暗斗巴尔扎克原计划写137部,实际完成90余部《舒昂党人(朱安党)》书影《九三年》片段朗特纳克在船上被人用枪所指西穆尔丹在进行审判郭万在山丘上国民公会会场大森林里,妇女抱着三个孩子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