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如何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9914928
  • 上传时间:2022-06-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2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如何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王玉霞Summary:高中阶段的化学素养涵括了五个层面,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全面提升的必备品质,亦是其对于未来有效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依据素养的各个层面,探求更具效率的教学方式,以使得知识与技能得以有效渗透至学生,促使其核心素养得以有效培育Key:高中化学;化学教学课堂;核心素养:G633.8:A:1992-7711(2021)28-0045化学知识源于生活,亦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而在具体教学时不能仅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书面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養,以使其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学会化学,运用化学,形成良好的化学观念及意识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具有繁杂的特点,且章节间相互联系的体系并非较强,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遗忘现象[1]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则需将知识加以梳理,促使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能够温故知新,让各个知识间的关联性更强,将知识结构与内容有效结合,使得“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认知能够基本形成,以培养学生的宏微观基本素养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物质是具有变化的,需要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具备一定的变化观念,以使其能够从多个角度及动态进行化学分析,以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所限,通过语言表述以及板书难以将动态化学实验反应情况体现在一堂课之上,学生对于微观粒子变化亦是难以理解而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时代,教师则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微观粒子的运动进行直观展示,使得学生能够有效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而实现变化观念的化学意识[2]例如,在“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中,由于内容相对抽象,教师则可利用动画技术将其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动画了解微观粒子中的化学变化,以在此过程中深化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了解,使得学生能够从宏观至微观角度,逐渐形成化学变化的认知与意识,从而实现变化观念的有效形成另外,教师还可通过构建问题情境的方式,以促使学生的化学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化学中蕴含的平衡思想例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中,教师则可询问学生如“化学的公式两边为什么是相等的?为什么不是相似?”,通过问题的创设,学生的好奇心理被有效地调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构建情境教师在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时,亦可采用情景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有效理解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情境氛围,促使学生能够更具效率地将知识得以内化吸收。

      同时,促使学生能够在想象思考的过程中,将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地进行提炼梳理,以实现其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在情境中融入生活元素,以使得学生能够联系生活进行论据筛选,促进有效证据的推理分析例如,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教授中,则可构建天气情境,让学生针对雾霾天气进行分析探究在此过程中,可让学生在课前将相关信息进行搜集查阅,令其分析雾霾的危害之处及其原因针对这一情境问题,学生则会逐渐深入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部分,从而探析其中的化学性质及结构,使得学生在如此情境下,通过搜集相应化学证据,从而在推理分析中逐渐得出结论这一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有效实现了证据推理的锻炼与提升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实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除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外,另一重要环节则是实验操作部分,其不仅能够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化学原理以及物质结构性质等知识,亦能够使得学生的探究、科研精神等得以有效培育因而化学教师应提高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以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学习与操作中感知化学知识的形成,以促使其探究与创新意识得以在此期间有效生成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讲解基础理论知识,以使得学生在具备基本概念及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操作演练,让学生能够将知识与实验有效联系起来,促进其化学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例如,在“氯气性质”的学习中,可设立“制取氯气”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了解氯气性质基本概念之后,进而依据自身的实验经验来设计,进而使其依据自身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以促使其在实验活动中验证实验的合理性,并在实验中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亦可设计相应问题,以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实验,进一步促进其探究能力的发展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联系生活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原理,并能够运用至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而整个学习过程需要将其与实践有效结合,从而推导出理论知识,使得核心素养得以有效实现因而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展开化学的教学尤为重要,不仅能够有效促使学生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亦能够在生活基础上,培养其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任,使其了解到化学对于生活的影响利弊例如,在“CuO、MnO2”多个催化剂讲解中,可将生活中利用催化剂产生的物质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观看更加全面地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促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有效衔接起来再如,在讲解“氮气”时,则可将生活中的氮气污染现象普及至学生,让学生了解这一物质的危害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核心素养的培育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以及教学进行培养,以使得学生在更加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认知。

      在此过程中,教师则需深入对于教材文本的研读,提升自身的素养能力,以促使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得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实现Reference:[1]李钰.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4):77.[2]赖顺发.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C]//2020年教育教学与研究论坛论文汇编.2020.(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25660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