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工智能:科幻作家的灵感宝藏.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72434237
  • 上传时间:2022-04-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7.0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工智能科幻作家的灵感宝藏                     用永远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来代替人类工作,是人们长久以来的梦想关于“人造人”的幻想从未止息,它一直是科幻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宝藏,也是当今科幻作家极为关注的科技题材之一机器人科幻的奠基文图 尹传红当机器人时代悄然而来,许多科幻作品都显露出人类对生存前景的迷惘与忧虑:一旦机器人变成人的敌人,脱离了人的控制,是否会反过来伤害人类?1926年的美国,出现了一部影响深远的科幻电影《大都会》,它向人们描绘了一个被机器人统治的未来城市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这种忧虑犹如一片阴云,几乎左右了机器人科幻的创作主题,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的心理这种状况,被当时的《惊人科幻小说》杂志主编约翰·坎贝尔和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所扭转阿西莫夫和他的“紧箍咒”约翰·坎贝尔是阿西莫夫的伯乐,在科幻创作上他给阿西莫夫出过不少好点子20世纪40年代初,阿西莫夫就是经他点拨写出科幻短篇《夜幕》而一举成名受坎贝尔的启发,阿西莫夫想到制定“机器人学三大法则”的可能性,但直到1941年他开始创作短篇小说《环舞》时,才第一次完整、清晰地表述了这三大法则:(1)机器人不能伤害人,也不能任凭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2)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该命令与法则(I)相抵触3)机器人必须保护其自身,除非该命令与法则(1)、(2)相抵触这三条定律明确规定了人与机器人的主从关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几十年来已成为公认的研制和使用机器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们被编成程序,输入机器人的“大脑”之中阿西莫夫在晚年所写的科幻小说《机器人与帝国》中,又进一步提出超越“机器人学三大法则”的第四条法则,即“零规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这第四法则似乎与第一法则并无差别,但第一法则中提到的是作为个体的“人”(a human),而第四法则提到的是“人类”( humanity)这从宏观上规定了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法则”演绎出的机器人科幻机器人学法则体系构成了支配机器人行为的一套“道德标准”,从而给“机器人社会”赋予了新的伦理阿西莫夫通过这些法则的相互作用,构思出一系列情节紧张、妙趣横生的短篇小说,把他的每一个机器人故事中的主角推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如小说《环舞》中的机器人被派往对人类有害的环境中采硒,结果陷入两难:保护自身的安全(第三法则)与执行人下达的命令(第二法则)在这一特定形势下发生抵触,机器人只得像跳环舞样绕着硒湖转圈。

      宇航员鲍威尔为打破这个“死循环”,勇敢地将自己置身于危险的太阳射线之中生死攸关之际,第一法则对机器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小说《证据》中,人们怀疑竞选市长的地方检查官拜厄利是机器人,其竞选对手想利用“三大法则” 考验“他”这时候有人跳出来当众向拜厄利挑衅,表示不相信“他”具有人性时,拜厄利愤怒地以耳光作为回敬依第一法则推断,“他”的确是个真人了但机器人心理学家卡尔文博士事后却指出:还存在一种情况,假如被打者也是机器人的话,那么打人者仍然有可能是机器人(因为此举并没有违反第一法则)在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科幻作品中,新奇大胆的幻想与巧妙、严密的推理常常得到有机结合其后他创作的《钢城》《裸日》《镜像》等机器人科幻名篇,更是将这种优势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不过,“机器人三大法则”也是有“漏洞”的正因如此,阿西莫夫和他的后继者才有洞可钻在科幻小说《骗子》中,机器人厄比为了避免人类受到心理伤害,不断说出“善意的谎言”来迎合人类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却没想到欺骗带来的伤害更大这就是阿西莫夫在机器人对人类“指令”的判断上设了玄机在阿西莫夫1976年发表的《活了二百岁的人》中,他还赋予机器人主角最为奇特的“个性”:像人一样思考。

      后来,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宁愿选择“自杀”,也要获取人类对他“人”的身份的认可这无疑是科幻史上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经典之作机器人能听懂你的话吗?”撰文/夏笳很多科幻作品里的Al(人工智能)都可以具有人类的情感、意志和思想这些Al或者善良而忠诚,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或者冷酷无情,对人类充满恶意这些类型似乎变成了一种套路,难以出新其实,在当前的Al研究领域,依旧存在着许多人类可以轻松做到而机器却很难做到的事情,这反过来可以为科幻小说创作提供新的灵感譬如说,在2013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来自多伦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赫科特·勒维克发表了一篇论文,对著名的“图灵测试”提出了批评和挑战他认为类似这样的人机博弈其实并不能真正反映A|的智能水平对于A来说,真正构成挑战的是这样的问题:凯特对安娜说“谢谢”,因为她温暖的拥抱让她感觉好多了——是谁感觉好多了?A、凯特 B、安娜类似这样的问题,都是根据一种名为“代词回指”的语言现象设计的要判断“她”究竟是指代谁,需要的不是语法书或者百科辞典,而是常识这些问题涉及人类语言和社会交往的本质恰恰是在这些方面,目前A|还远远无法和人类相比这意味着,制造 台能与人类下棋的机器人很容易,而想要制造一台能正确“理解”人类语言的机器人却很难。

      尽管今天,我们已经有了类似Siri这样的智能语音软件,能够回答人类提出的许多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答案要么可以在网络上检索到,要么是由程序开发者“教”给它的如果你问Siri一个简单却冷僻的问题,譬如“短吻鳄能参加百米跨栏吗?”,那么它恐怕只能给你一堆与短吻鳄或者百米跨栏相关的搜索结果如何让机器人理解人类的语言,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是值得在科幻小说里被讨论的在我的作品《黑屋》中,设想了一种具有语言学习能力的机器玩具:“这些憨态可掬的小海豹是一家国内实验室设计的人工智能玩具,它们可以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从零基础开始学人说话,并在三个月至半年后达到大约五岁小孩子的语言水平接下来,你就可以训练小海豹成为你专属的智能语音助手,帮你管理房屋、交通、购物、通信以及其他各种大小杂务事最妙的是,小海豹的学习能力可以让它听懂各种冷僻的方言和小语种,并实现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在这些故事里,机器人并不仅仅是人类的工具如果你想要小海豹为你服务,那么首先需要付出耐心去教它说话就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要靠交流来建立和维系一样,人和机器之间也同样如此赋机器以文明撰文 江波人工智能是科幻的一个重大母题机器能够具有极高的智能,但是机器是否能够具有自我意识,仍旧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作为一个科幻作者,无疑对机器拥有自我意识这种可能性更感兴趣,这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我最近完成的一篇科幻小说《机器之道》,讲的就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如何寻找生存意义的故事,对这个问题也有所探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深信机器产生自我意识具有逻辑必然性让我们以生物的自我意识作为对照,这是我们唯所知道的拥有自我意识的系统我认为一种能够根据当下预测未来的神经系统,显然能够给生物体提供更大的适应性,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生物本体,作为当下环境的一部分,在神经系统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也能被神经系统所认识,这应该就是自我意识的来源当然,智能本身并不能够成就自我意识自动驾驶的汽车、精密加工的设备,甚至是能够和人对话的程序,凡是由编程制成的东西,都不会拥有自我意识因为自我意识的产生,除了具备智力的硬件之外,还必须经由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本体认识外界的过程,也是本体逐渐认识到自我的过程一般认为人类的婴儿并没有自我意识,要到3岁以后才意识到自我,这或者可以作为一个证据神经网络,通过深度学习获得智能,这在业界已有例子2014年谷歌( Google)收购了DeepMind,这家公司开发了一个智能游戏,是根据当前的四个画面来调整游戏动作,根据生存时间判定得分,结果经过不断训练的智能机器人比一般人玩得好得多。

      这就是一个实实在在通过学习获得智能的例子,尽管还很初级,但已经有模有样借用一句话,未来早已发生,只是尚未普及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不断变得强大,终有一天,它会拥有自我意识一旦拥有了自我意识,就不可避免要有“善”与“恶”之分这同样是科幻作家钟爱的题材,机器是人类忠实的奴仆,还是凶恶的敌人, 切皆有可能自我意识只能源于学习;善和恶,也源于学习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一旦形成,“他”的第一个教育者,就是人类人类并不是依靠个体能力的物种,而是依靠协作,依靠我们发明的一种叫“文明”的东西我们如何教育孩子,便应该如何教育“他”赋文明以机器,赋机器以文明,这是人类的使命,也许是最后的使命责任编辑/黄庆)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