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理论演进、主体转换和生态优化.docx
6页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一理论演进、主体转换和生态优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 的战略目标这里,“关口”是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 动力的攻关期”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 战略支撑,以创新引领发展作为第一动力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笔者从创新理 论、创新主体和创新生态三个视角展开狭义创新、广义创新与创新理论的演进创新(innovation)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的一个经济 学概念,是指企业家改变生产要素组合的行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他们不断地 将生产要素组合,从一种比较低效率的状态带到比较高效率的状态熊彼特的创 新不是指科学技术的创新,而是指牛产要素的重新组合,革命性、破坏性的重 组我们将熊彼特创新称为狭义创新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创新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延伸时至今口,科 学发现(discovery)、技术发明(invention)、文化创意(creative)和制度 改革(reform),都被称为创新我们将这个普遍意义上的创新称为广义创新。
今天,人们在讲创新时,经常是与创业联系在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就是一个典型的将创业和创新合为一体的表述从逻辑上看,熊彼特创新是指, 企业家在完成初始创业基础上,产生的持续提高效率的行为在现实中,创业对 于企业成长来说,是N次的过程而且,无论初始创业,还是内部创业,都内蕴 着广义创新因此,尽管现在没有准确的数据表明,有多少创新是经由创业完成 的,但是这一比例很高是可以断言的在这个意义上,木文所论创新是包含创业 的熊彼特认为,创新不等于技术发明,只有当技术发明被应用到经济活动中才成 为创新创新者专指那些首先把发明引入经济活动并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 人,这些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行者就是企业家因此,企业家既不同于发明家,也 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富有冒险精神的创新者,创新是企业家的天 职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创新者一一有远见卓识、有组织才能、敢于冒险的企业家 经济增长的过程是创新引起竞争的过程:创新一模仿一适应企业家精神是企业 家为了证明自己出类拔萃的才能,而竭力争取事业成功的非物质的精神力量, 支配着企业家的创新活动熊彼特通过区分创新活动中的“适应性回应”和“创造性回应”,指出了一般 管理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区别。
他解释说,如果创业活动和-•般管理活动之间 不一定存在着明显的分界线,则在给定条件的适应性回应和创造性回应Z间, 可能就不存在恰当与否的问题,但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个区别就是,前者 是一般管理活动,后者是创新创业活动或企业家精神之所在市场经济增长的主 要推动力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职能是把生产要素带到一起并组合起来所谓“资本”,就是企业家为了实现“新组合”,把各项生产要素转向新用途,把 生产引向新方向的一种杠杆和控制手段因而,资本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为企 业家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手段熊彼特还观察到一个即便在今天都很有意义的现象:创业才能不一定体现在某个 自然人,特别是某个具体的自然人身上创业更多的是一个团队的活动、法人组 织的活动,而不是自然人的活动通过合伙人的制度安排,可能提供更人的投入 并分散风险;创业创新团队成员在各种特质,如冒险精神、组织才能和性格等方 面互补,将有助于提高创业创新的成功率如今创新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不断拓展,以科技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为双核心 的全面创新,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进步)、文化创意和制度变革,以及企 业家精神在内的广义创新,是新时代所说的创新。
企业家在这里的关键性作用, 是作为科技创新成果走向市场,亦即产业化的试错者和组织者科学发现、技术 发明、文化创意和制度变革的成果,都是企业家主导的产业化过程的投入要素 因此,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向来都是企业家精神的产物在熊彼特以后,研究创新和企业家的经济学家,不能不提到威廉•杰克•鲍莫 尔他将企业家细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生产性企业家,以及很少或不推动而且实 际上有时还会损害经济增长的非生产性企业家这--划分的0的是,引入制度视 角的创新和企业家研究他认为,也许令人惊讶的是,可复制的创业活动和增长 之间的相关性较少或没有,而且这种相关性甚至可能是负的创新型企业家的关 键是对市场敏感,能够发现并开拓市场非生产性企业家基本不在经济学应该关 注的领域,重点在于创新型牛产性企业家精神的证据创新型牛产性企业家精神 是曾经推动并将继续推动现代世界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独特现象在此意义 上,鲍莫尔将詹姆斯•瓦特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在马修•博尔特充当了企业家 角色后,把瓦特机推向市场,并用于生产性目的,视作创新型企业家及其对经 济增长作出贡献的绝佳例子鲍莫尔还肯定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对于生产性企业家精神的促进作用,并将 这段时期视为生产性企业家精神盛行的诞生期。
他详细地说明了某些关键性制度 如专利制度、反托拉斯法,在历史上对创新型生产性企业家成长的促进专利制度对于创新型企业家精神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 保护暂时的合法垄断报酬;二是将这些知识产权的使用权转化为一种适销商品 然而,专利的早期使用并不是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者提供保护,恰恰相反,它旨 在激励知识产权转让以及帮助其他国家提高生产率后来,专利逐步变成保护发 明者的一种工具英国在1624年实施的《垄断法规》将现代的专利使用方法引 入法律,美国《宪法》将专利明确写入其中,都是不寻常之举,都在推动国家经 济雄霸全球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反托拉斯法及其导致的竞争,也在鼓励创新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法律有助于确保那些将创新视为生死攸关的寡头垄断企业 Z间的竞争程度,迫使它们持续关注新产品的销售和新生产工艺的采用另一项 产生了同样作用的制度是破产法,它为创业活动中失败的企业家提供了一定程 度的保护由于创新没有先例可循,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极高的活动,破产保护无 疑成了创新努力的一种重要鼓励,或者说成了制度意义上的容错机制企业家创 建企业的规模和经营业务的市场规模,是一个决定企业和企业家发展的问题。
而 银行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银行提供的金融工具、银行体系和相 关的制度,对企业家成长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创新主体的转换:从移民到创业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是由无数具体的创新活动组成的具体的创新活动 都是成功率很低的试错,所以需要更多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创新主体参与,需要 更好的“雨林型”创新生态,才能提高创新的成功率,亦即提高创新的效率和 质量所以,创新驱动战略或者说创新引领发展,可进一步归结为两个基本点: 创新主体和创新生态2010015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中国经济面对的结构性矛盾,相继提出“新 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概括与新举措 以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和形成中长期增长动力,实现经济转型,成为全国上 下的一致共识中长期增长动力主要是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这 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传统经济增长向现代经济增长跨越的新阶段,经 济增长和发展将主要不是依靠物质资木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而是依靠人力资木 积累和效率提高早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就揭示了人力资本投资的 主要途径,即健康、教育和培训,其中教育是重中Z重一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与 人力资本和教育的关系,不仅成为经济学家长期关注的重点,而且摆上了政治 家和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创新驱动战略还提出了创新创业人才来源的问题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创业创新 的主体主要是移民移民的城市和国家,是创业创新的城市和国家近现代史上 的美国和以色列,都是因为大规模移民,成为创业创新的国家在,民国时 期的上海,改革开放以后的深圳,也都是因为大规模移民,在创业创新上颇有 建树今天和未来的创业创新主体,已经并将继续转换为内生的创业创新人才 也就是说,创业创新正在经历从主体外牛型到主体内牛型的转换创新创业主体 的转变,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质量教育在中长期经济增长和发展 中的地位,将愈加凸显出來在主体自我内生的条件下,持续不断地创造和产生原创性技术、想法和模式,将 是未来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木特征内牛的创业创新人才来自哪里?笔者认为, 其将主要来自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今天能够被称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人 学屈指可数比如,美国硅谷的斯坦福大学、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MIT)、 圣迭戈的加州圣迭戈分校、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以色列硅溪的特拉维夫大 学和以色列理工大学,德国的柏林工业大学等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是一 种大学的类型创业创新人才是一种新型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 学,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标配,二者的互动决定创业创新的成功率。
目前还没有一所能够被称为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这里,原因也是多方 而的例如,现行的教育体制导致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仍然过小,不利于大学按照 各自的特色和个性发展又如,大学的过度行政化,在较大程度上束缚了内在的 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现行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和刻板,不利于人才的想 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的培育因此,教育在成为科技创新发动机和中长期增长 动力源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和提升空间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着中国能否有白己 的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 决定着中国人力资本和创业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所以,教育体制改革应当成 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重点或者说,作为人力资木投资的教育,是经济增长和发 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教育体制改革本来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 点创新主体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创业者、投资人和企业家,另一类是科学家、 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些人的交互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新创公司(start-up), 它们是最为重要的科创资源新创公司以研发新技术为主;投资人为他们提供资 木;企业家将成果产业化,形成新兴产业,并将新产品、新服务送进市场这些 主体在一个他们认为合适的地方,即有着良好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的地方,做 着与创新创业有关的事情,这就是供给创新,在需求试错中创造新技术、新产 品、新服务、新行业和新业态。
现有的产业(体系)总耍不断升级,又提供了对 新技术、新模式等的需求,需求也在创造供给因此,从科创资源配置、新兴产 业及其产业化的角度,足见第一类创新主体的重要而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天赋的潜质,要经过创业者、企业主持续地试 错,最终在极小众的人身上表现出來现实表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人类社 会最为稀缺的经济资源重要的问题是,试错在哪种创新生态系统里进行,为“对”的概率即成功的概率才可能提高?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基因主要 是由遗传决定的,通过遗传得到的遗传材料DNA的碱基顺序排列所决定但是, 环境(生态)因素的后天影响,也会改变基因表达,使原来基因不能正常地工 作和表达,或相反,使原來基因能够正常甚至更加优化地工作和表达引申到创 新生态系统,其中有哪些要素?它们又如何有机组合和交互作用呢?雨林系统:创新生态决定创新创业的成功率生态系统是生物学的概念在生物学中,自然的生态系统是由一个群落的生物体 相互作用及与环境的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的生态系统常被称为雨林人类社会的 雨林,是指人类的创新生态系统,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各个创新主体、创 新环节和创新因素之间组成的、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牛态链。
不同要素或行业间创 新生态链的组合,形成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或生态圈)在这里,人的创造力、 商业智慧、科学发现、投资资金以及其他元素,以某种特别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培育和萌发新技术、新想法,并茁壮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