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学习].pdf

13页
  • 卖家[上传人]:x****育
  • 文档编号:146764503
  • 上传时间:2020-10-0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08.11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 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 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2.精神健康精神健康:也叫精神卫生,WHO 认为精神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在这种状 态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并且能够卓有成 效地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 二、简答题 1.简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简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答:精神健康的预防 精神障碍的治疗 精神障碍的康复 健康教育 2.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答:护理者 咨询者 治疗者 家人替代者 健康教育者 协调者 和管理者 3.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有哪些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有哪些? 答:医疗保健权 拒绝住院的权利 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隐私权 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 知情同意权 通信及会客权 诊断复核权 4.简述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运动简述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运动 答:第一次革新:1793 年,法国精神病学家比奈主张人道得对待患者,使精 神障碍患者从监狱般的囚禁生活中解脱出来将疯人院变成了真正的医院,开 辟了精神病学史上的新纪元。

      他的工作被认为是现代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 第二次革新:1883 年,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创立了“描述性精神医 学”,明确得区分了两种精神病即躁狂忧郁性疾病和早发性痴呆)犹太裔 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 的心理症结,奠定了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第三次革新:仲斯推行治疗性社 区以缩短患者和社区间的距离,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开展是精神医学的第三次 革新 第四次革新: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一、简答题 1.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答: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2.大脑发育因素 3.性别和年龄因素 4.器质性因素:感染、躯体疾病、化学物质引发的精神障碍、颅脑疾病 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 心理与社会因素 1.性格因素 2.应激 3.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第三章 1.精神症状精神症状:是指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语言、表情、动作、书写等)表 现和表达出来的人的异常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2.精神症状的特征精神症状的特征 判断精神症状时需多方比较 恰当的检查方法是准确判断精神症状的基础 精神症状的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 以通过转移使其消失;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可观环境不相称;多数情况下精神症 状使患者感到痛苦;症状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判断精神症状的程序 3.常见的精神症状有哪些常见的精神症状有哪些? 答答:11 种,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 向力、自知力、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意识障碍。

      A 感知觉障碍(感知觉障碍(常见的感知觉障碍有哪些?)) (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 感觉倒错 内感性不适 (2)知觉障碍:错觉 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 空间知觉障碍 时间知觉障碍 非真实感 B 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形式?)) (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 思维迟缓 思维贫乏 思维散漫、 破裂性思维 思维不连贯 思维中断、思维被夺 思维插入、强制性思维 思维化声 思维扩散、思维被广播 病理性赘述 11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词语新作 逻辑倒错性思维 强迫思维 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赘述:表现为联想粘滞,思维过程显得迂回曲折,过分详细,拘泥 于细节,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赘述,但并不离题或离题不远,最后能够到达预 定的终点临床特点为言语啰嗦、内容繁琐、无用细节过多见于癫痫、脑器 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2)) 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 想、嫉妒妄想、影响妄想、被洞悉感) 超价观念超价观念 妄想的特点妄想的特点:妄想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却坚 信不疑,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

      幻想的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与个人利 害有关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常 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C 注意障碍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 (2)注意减退 (3)注意涣散 (4)注意转移 (5)注意 狭窄 D 记忆障碍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 (2)记忆减退 (3)遗忘 (4)错构 (5)虚构 (6)似 曾相识症 (7)视旧如新症 E 智能障碍智能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 (2)痴呆 全面性痴呆 部分性痴呆 假性痴呆(童样痴呆、刚塞 综合症) F 定向力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G 自知力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的异常或病理状态的 认识能力,即能否认识到自己有精神疾病,能够认识自己的心理和应为中哪些 部分是异常表现不要求患者对病因有认识,更不要求有符合医师观点的认知 H 情感障碍情感障碍 (1)情感性质改变(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 (2)情感波动性改变(情感不稳情感淡漠易激惹) (3)情感协调性改变(情感倒错情感幼稚) I 意志障碍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 (2)意志减退 (3)意志缺乏 J 动作与行为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 (2)精神运动性抑制:是指整个精神活动降低,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的减 少,临床上包括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和违拗症 (3)刻板动作 (4)强迫动作 K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临床常见的意识障碍有哪些?)) 嗜睡 意识混浊 昏睡 昏迷 朦胧状态 谵妄状态 梦样 状态 第四章 治疗性护患关系治疗性护患关系:指护士在特定的治疗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目的、 有计划得与患者沟通所形成的一种治疗性人际关系。

      1.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 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 准确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 接触患者的基本技巧 护士的良好素养 2.简述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各期护士的主要任务简述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各期护士的主要任务 答:初期:与患者建立相互了解、信任和开放的治疗关系 了解患者寻求 医疗帮助的原因 了解患者对医院的期望 做好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 工作期:认识和确定患者的问题,与患者共同制订治疗目标 引导患 者表达自己的感受,讨论功能失调的原因 鼓励患者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增 进其独立能力和自我责任感,发展有效的应对机制 结束期:帮助患者认识分离事实,共同讨论其感受 再次评价患者的 健康状态,评价护理目标是否达到 制订出院计划,做出院指导 2.简述疾病观察的方法及要求有哪些简述疾病观察的方法及要求有哪些? 答:观察方法: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 护理观察量表 观察要求:整体性 客观性 目的性、计划性 针对性 隐秘 性 3.简述精神科安全护理的要点简述精神科安全护理的要点 答:患者的安全管理:责任护士要掌握病情,对“四防”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严重者必须安置于重症病室内 24 小时重点监护;按照分级护理的要求,护士定 时和不定时得巡视病房。

      环境设施的安全管理:病房设施应尽量简单并且安全,如病床高度、地 面平坦、干燥等;专人定期和不定期得检查门窗、水管等设备;医护人员进出 应随手锁门并确认是否锁好 危险物品的管理:禁止患者或家属带刀、绳、剪、玻璃制品、金属器械、 打火机等到病房;药品、约束带要定位、定量存放;对危险物品须定期和不定 期的检查 安全知识的宣教:重视对家属和患者有关安全常识的宣传和教育 护士安全的管理:护士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 第五章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危急状态危急状态 :是指突然发生的、自身无法控制的、有可能威胁患者自己、他人 生命或物体安全的一种需要立即干预的严重状态主要包括暴力行为、自杀行 为、出走行为、噎食和吞食异物、木僵等表现形式 2.精神科暴力行为精神科暴力行为 ::通常是指一种强烈的攻击行为,可能是身体的、言语的 或象征性的攻击行为,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急生命 3.噎食:噎食: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管的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导致呼吸窒 息 4.出走行为:出走行为:出走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擅自离开医院的行为 患者的出走会使治疗中断,令家属和院方担忧。

      由于精神障碍患者自我防护能 力较差,出走可能造成自己受伤或伤害他人还可能因为走失而导致各种意外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1.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危急状态有哪几种类型?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危急状态有哪几种类型? 答:主要有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为、噎食和吞食异物、木僵等 2.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评估?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评估? 答:先兆行为,早期会出现一些异常兴奋行为,如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 用拳击物等 语言方面 有一些语言的暗示,如威胁真实或想象的对象,强 迫别人注意,说话声音变大,带敌意性威胁、谩骂等 情感方面 与逐步升级 的兴奋行为相伴随的情感表现,如愤怒、敌意、异常焦虑、异常欣快等,预示 着患者情绪即将失去控制 意识水平 意识状态发生改变,如思维混乱,精 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害,无力改变自身现状等 3.试述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预防和处理试述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预防和处理 答:预防:预防:控制精神症状(遵医嘱服用精神药物) 加强环境管理(减少环境刺激,定时定人进行安全检查) 注意交流技巧(保持恰当的交往距离,态度和蔼可亲,语调平静低沉,尽可 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避免患者参与一些竞争性的工娱治疗活动,避免在患 者面前或视线内与人私语)提高自控能力(教会患者人际沟通的方法和表达 愤怒情绪的适宜方式。

      处理处理:紧急处理的原则,安全第一,劝诱为主,将危害降到最低 言语安抚,保持与患者安全距离一米左右,成 45 度角,通过对话劝诱患者 停止暴力行为约束隔离,如言语劝诱无效,可采用适当的形式制服,并约 束患者 隔离患者 患者被约束后最好单独隔离,并加强监护隔离的应用基于三项 治疗原则,封闭、孤立及减少感官刺激 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既可代替约束隔离患者也可与约束隔离同用 4.如何预防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行为?如何预防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行为? 答高度重视(对精神障碍伴有自杀意向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护) 环境安全(患者生活的环境中杜绝可用于自杀的物品) 严密监控(将有严重自杀企图的患者置于医护人员的视线之内,每 1015 分钟观察一次患者活动并做好记录,高度自杀危险者应有专人护理) 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提供支持性心理护理) 其他措施(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电抽搐治疗,动员社会支持系统等) 5.自杀行为按程度不同如何进行分类?自杀行为按程度不同如何进行分类? 答:分为五类:自杀意念 自杀威胁 自杀姿态 自杀未遂 自杀 死亡 6.出走的护理措施:出走的护理措施:加强护患沟通 动态观察病情 严格执行病区安全 管理制度 积极治疗控制精神症状 鼓励家属探视 患者出走时的处理 第六章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精神药物精神药物 :主要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

      抗精神 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狂躁药物、抗焦虑药物) 2.电抽搐治疗电抽搐治疗:又称电休克治疗,是以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意识丧 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控制精神症状为目的的一种方法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1.抗精神药物分为哪几类?代表药有哪些?抗精神药物分为哪几类?代表药有哪些? 答:抗精神病药物分为四类: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狂躁药物和抗焦 虑药物抗精神病药物代表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第 二代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氯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抗抑郁药代表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多塞平、马普替林;单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