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梁-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程序.doc
23页受控状态:发放编号:QB中交 XXXXXXXXXXXXXXXXXX 预制场QB/xxxxxxx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程序2016-03-01 发布2016-03-10 实施中交 XXXXXXXXXXXXXXXXXX 预制场 企'II/标准标准号: QB/xxxxxxxxxxxxx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程序版本:第一版修订号:0编制: 审核: 批准: 中交 XXXXXXXXXXXXXXXXXX 预制场文件修改记录表注意事项:1、 使用文本文件前首先查阅修改记录表及所属文件修改通知单,以保持文件的完整理解;2、 文本文件持有人在接到修改通知时,立即在表中作出相应记录序号修改通知号修改内容记录人日期1 •编制说明 12•关键、特殊工序 13 •关键工序控制要点 13.1 •钢筋工程 13. 2.模板工程 43. 3.混凝土搅拌 64 •特殊工序控制要点 64.1 •混凝土工序控制要点1011134. 2•预应力工序控制要点4. 3•压浆工序控制要点4. 4•桥面防水层、保护层工序控制要点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程序1 •编制说明为保证预制梁结构耐久性,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根据相关规 范、标准,结合《工艺细则》和相关检验细则及现场实际施工工艺,制定本制梁质 量控制要点。
2•关键、特殊工序关键、特殊工序在作业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直接影响预制梁质量,在施工严禁 违规操作1) 关键工序: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搅拌2) 特殊工序: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工程、管道压浆、防水保护层施工3 •关键工序控制要点3.1 •钢筋工程3. 1. 1.钢筋原材料钢筋必须具有出场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进入梁场后,由试验室进行机械 性能复验,各项指标必须符合GB1499. 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 肋钢筋》、GB1499. 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园钢筋》3. 1.2钢筋加工(1) 图纸所标尺寸为钢筋中心线间距尺寸钢筋端部有标准弯钩者,其标注 尺寸为自弯钩外皮顶切线与钢筋轴线交点的尺寸2) 钢筋弯制过程中,如发现钢材脆断、过硬、回弹或对焊处开裂等现象应 及时查岀原因正确处理3) 箍筋的末端向内弯曲,以避免伸入保护层4) 钢筋加工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序号名称允许偏差(mm)1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102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203箍筋内边距离尺寸差±33. 1.3.钢筋的连接(1) 钢筋接长以闪光对焊焊接形式,采用闪光对焊时,将施焊面上污垢、油 脂等清除干净,露出金属光泽,削平焊接钢筋的端面,使其与钢筋中心线垂直。
钢筋闪光对焊前,根据施工条件确定焊接工艺参数,并进行试焊,经接头外观 及力学性能检验合格后方成批焊接焊接由熟练技工操作,并严格要求持证上岗 钢筋焊接前对焊机夹口部位的钢筋段用钢丝刷除锈;其接头应熔接良好,完全焊透, 且不得有钢筋烧伤及裂缝等现象两根钢筋轴线在接头外的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 的0.1倍,同时不大于1mm,两根钢筋轴线在接头处弯折角不大于2焊接接头 的力学性能检验依同级别、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为一个 验收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抽取试件作冷弯和拉伸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 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接头四周有适当的墩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b. 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烧伤c・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2d. 接头处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0. Id (d为钢筋直径),且不得大于lnrnue.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要求: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包括 拉伸试验、冷弯试验3个拉力试件中,当有1个抗拉强度低于该级别的规定值, 或有2个试件在焊缝处或热影响区(按接头0. 75d计算)脆性断裂时,再取6个接 头试件进行复验。
当复验试验结果仍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时,或有3 个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时,则该批对焊接钢筋判为不合格品冷 弯试验时将接头内侧的毛刺和墩粗变形部分消除,且与母材的外表齐平焊接点应 位于弯曲中心,弯曲半径HRB400钢筋为5d(d为钢筋直径),HPB300钢筋为2.5d, 当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弯曲半径要增大Id试件绕心棒弯曲9(TC后,在弯曲背 面不出现裂缝,可判定为冷弯试验合格当3个冷弯试验中有1个试件不合格时, 则另取6个试件重做试验,当复验中仍有1个不合格时,则该批对焊钢筋判为不合格品3) 钢筋焊接异常现象或焊接缺陷及处理措施见下表异常现象或焊接缺陷措 施烧化过分剧烈并产生强烈的爆炸声1、 降低变压器级数2、 减慢烧化速度闪光不稳定1、 清除电极底部和表面的氧化物2、 提高变压器级数3、 加快烧化速度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1、 增大预热程度2、 加快临近顶锻时的烧化程度3、 确保带电顶锻速度4、 加快顶锻速度5、 增大顶锻压力接头中有缩孔1、 降底变压器级数2、 避免烧化过程过分强烈3、 适用增大顶锻留量及顶锻压力焊缝金属过烧1、 减少预热程度2、 加快烧化速度,缩短焊接时间3、 避免过多带电顶锻接头区域裂纹1、 检验钢筋的碳、硫、磷含量;若不符合规定时应更 换钢筋2、 采取低频预热方法,增大预热程度钢筋表面微溶及烧伤1、 消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2、 消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3、 改进电极糟口形状,增大接触面枳4、 夹紧钢筋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1、 正确调整电极位置2、 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3、 切除或矫直钢筋的弯折外3. 1.4.钢筋绑扎钢筋骨架和隔墙联结板绑扎必须严格遵照图纸规定尺寸和钢筋编号,根据经验 收合格的绑扎卡具进行钢筋摆放,钢筋交节点的绑扎一般要求;(1) 腹板蹬筋与桥面筋两端两点均应绑扎。
2) 钢筋弯折角与纵向分布筋交点均应绑扎3) 下缘大小箍筋接头交错绑扎4) 其余各交叉点可采用梅花跳扎5) 混凝土垫块的布置满足4个/ni2即纵、横向间距不大于50cm,位置按“品” 字形相互错开、分散布置6) 定位网筋要事先在固定的样板胎卡具上焊好,然后在绑扎钢筋骨架的箍 筋和腹板蹬筋时,将定位网筋按编号及设计位置同时绑扎好,定位网片的位置沿梁长方向定位误差不得超过1 Omni o(7) 底腹板钢筋绑扎时注意安放好锚垫板螺旋筋,胶管穿好后将螺旋筋绑扎 固定在梁体钢筋上固定时要注意与锚垫板尽量对中,且螺旋筋端部抵住锚垫板端 部,固定要牢靠,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发生二次移位8) 预留管道任何方向的允许偏差为:全长范围内不得大于4mm断面检查合 格后目测胶管直线段顺直、曲线段平滑视为合格否则必须调整梁体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桥面主筋间距与设计位置偏差(拼装后 检查)2底板钢筋间距与设计位置偏差W8mm3箍筋间距偏差4箍筋的不垂直度Wl.O%5钢筋保护层与设计尺寸偏差+5mm, Omm6其他钢筋偏移3. 2.模板工程(1) 端模在绑扎钢筋前安装,安装时应检查端模的前后、左右倾斜度。
2) 侧模安装在底腹板钢筋验收合格后,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扇安装,每扇模 板在就位后应检查纵向位置是否正确(在底模上做标记),避免整体安装后超长 侧模就位后应打好首、尾、中的铁楔,通过螺旋撑杆、桥面拉杆调节侧模垂直度及 桥面宽度,模板各项尺寸检查合格后打紧全部铁楔,上紧螺栓安装伸缩缝预埋角 钢及横向孔钢管3) 桥面钢筋全部绑扎完成后安装挡祚墙模板,检查扌当祚墙上下口宽度符合 要求后带紧全部拉杆4) 桥面PVC泄水管固定采用在模板上钻孔以同管盖直径的钢盘内穿螺杆固 定于模板上,四周按图纸要求用螺旋筋或井字形钢筋加强安装完毕应检查泄水管 沿梁长方向是否处于同一直线上,如有偏差及时调整5) 粗调端隔墙、横隔梁预埋板,再用螺丝带紧使之密贴板面,注意铁盖板 不要上螺丝,在下部端隔墙混凝土捣固后再安装到位上紧螺丝6) 应注意密封胶条,不能保证模板密封性能的应予以及时更换7)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值班,负责检查铁楔、桥面拉杆、螺旋丝杆,如有松动及时紧固,以免模型走形或漏浆8)钢模安装检查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测方法1模板(底、侧模)总长及对角线长± 15mm (跨度>16m) 土 10mm (跨度 W16m)50m钢卷尺测量 底模两侧、侧模上下 口2底模板宽度+ 10n)nKOniin钢卷尺测量 两端头1/41/23/43底模板中心线与理论位置偏差W加m带线检查 两端头1/41/23/44桥面板内外侧与设计位置偏差带线配合钢卷尺 两端头1/41/23/45腹板中心与设计位置偏差WlOmm带线配合钢卷尺 两端头1/41/23/46横隔板与设计位置偏差W5mni50m钢卷尺 检查各横隔板位置7模板倾斜度偏差W3%。
线锤及钢板尺 检查不少于5处8底模、侧模及端模不平整度/ m水平尺、塞尺 检查不少于5处9侧模、端模高度差± 5mm钢板尺 每处检查10侧模及端模纵、横向预应力筋孔偏离设 计位置钢卷尺 每根抽查11桥面宽度钢卷尺两端头1/41/23/412腹板厚度钢卷尺两端头1/41/23/413底板厚度(在侧模下翼缘拐角处高度)+10mm>Oniin钢卷尺检查两侧 两端头1/41/23/414顶板厚度(在侧模上翼缘拐角处高度)钢卷尺检查两侧 两端头1/41/23/415横隔板厚度钢卷尺检查 各横隔板16桥面对角线±10尺量(9)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能保证构件棱角完整,连接板根部、隔墙 根部及梁面板腋部不开裂,混凝土表层与环境温差不大于15*的条件同时具备后, 拆除模板气温急剧变化不宜拆模3. 3.混凝土搅拌3. 3.1.混凝土配制拌合前的准备(1) 混凝土配制拌合之前,应对所有机器设备、工具、使用材料进行认真检 查,确保混凝土的拌制和浇筑正常进行2) 各项原材料经检验合格,数量充足3) 每班开盘前,试验人员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出具施 工配合比,并由工程技术人员复核后交给搅拌站负责人,并由工程部开出梁体混凝 土开盘通知单。
3. 3. 2.混凝土的配料和拌制(1) 混凝土配料必须按试验员提供的施工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执行,试验人 员在开盘时、搅拌过程中须值班,随时掌握和调整搅拌情况计量采用自动传感器 计量,计量系统每年校检一次,每月校准一次,在使用前进行零点校核,如发现有 异常必须及时校验2) 在配制混凝土拌合物时,水、水泥、减水剂的称量误差应W±l%,粗、 细骨料的计量误差W±2%(均以质量计)开盘后,前三盘要逐盘检查混凝土性能, 每片梁浇筑中、中后期再检查一次如发现有问题时,必须由试验人员查明原因后 进行调整3) 搅拌时投料次序为:搅拌时先投入骨料、水泥,搅拌均匀后,加入水和 液体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