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假广告的定义.docx
2页虚假广告的定义:就是指广告内容是虚假的或者是容易引人误解的,一是指商品宣传的内容与所提供的商 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不符,另一就是指可能使宣传对象或受宣传影响的人对商品的真实情 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商品宣传.这类广告的内容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 糊,令人误解其在法律上表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是指故意发布虚假广告;不 作为就是广告发布者有义务说明或者警告,而不作为比如,在广告中对质量未达到国家标准的商品谎称已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非优质产品谎称已获某级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使用劣质原材料制成的商品 谎称使用某种优质原材料制成,或者使用“全国第一"、“誉满全球”等字样,等等表现形式: 一般虚假的广告是:消息虚假、品质虚假、功能虚假、价格虚假、证明材料虚假 . 外在表现上一般是:语言模糊不清,有不公正的竞争因素,消费虚假虚假广告的特征 :1、行为的违法性虚假广告之所以是违法行为,在于它违反了我国《广告法》和《反 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有悖社会善良风气,同时损害了消费者或其 他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2、广告内容的不真实性虚假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广告内容不能真实地、客观地 介绍有关商品或服务的情况,即广告内容与实际半成品或服务情况明显不符。
3、手段的欺骗性这主要表现在生产经营者或服务者在广告中采取虚构事实和扩大事 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从而误导消费者,使其产生错误的认识,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4、主体的复杂性虚假广告的主体既包括广告主,也包括广告经营者,还包括广告发 布者.虚假广告的危害:一: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时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而虚假广告通过虚构编造、吹嘘夸大等手段,剥夺了 消费者的这些合法权利,从而导致消费者在经济上、心理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二:阻碍了广告业的良性发展虚假广告带来的暴利蒙蔽了某些广告从业者的视线,使他们 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如何炮制更具欺骗性的虚假广告,而忽视了发展正常的广告业务,引发公 众对广告的不信任感上升这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广告业是个不小的打击,必将严重阻碍整 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虚假广告作为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不 可避免地会对市场运行秩序造成冲击.虚假广告往往和假冒伪劣产品结合在一起,凭借传播迅 速、受众面广的优势误导公众的消费,造成“劣胜优汰”的反常现象,破坏了正常的竞争机制, 导致市场秩序严重混乱。
虚假广告成因:要分析虚假广告首先要分析成本收益,因为利益驱动是虚假广告的原始滋生因素1 成本收益分析:对于虚假广告主即商家来说:主要的成本包括4 部分即产品生产成本以及分别支付给 广告经营者、电视台、代言明星或名人的代理费、广告费、佣金等.有的还存在产品的包装 费以及“东窗事发"之后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罚款.这些成本中最大的要算广告费和佣金,而 产品本身的造价却微乎其微,在支付巨额的广告费和佣金之后依然有利可图,虚假广告的暴 利也完全可想而知对于广告经营者和电视台来说:某个产品的虚假广告不会带来什么特别的成本广告 经营者和电视台的收益分别是不菲的广告代理费和巨额广告费如此一来,电视台等此类的 传播媒体所有的广告时间通过价格歧视手段全部卖出去了,广告费收入自然非常可观对于广告代言明星或名人:本上没有成本可言,却动辄获得百万、千万的代言费一 旦所代言的内容被曝光为虚假广告,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还不能对他们施加任何罚款.广 告法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试想,几无成本的巨额收益哪个明星会拒绝呢?这就是虚假广告产生的最原始因素,即,利益驱使相关制度存在缺陷,行政监管相对滞后近些年来,我国广告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态势,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格条件限制,增长过快过滥,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如一些广告公司资金 有限,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广告内容的核实和审查有赖于广告经营单位自身,欠缺有效监督, 等等.此外,一方面,随着形势的变化,现行广告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广告业的规范发展要求, 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使虚假违法广告难以得到足够有效的遏制和查处另一方面,受转型 期制度变迁过程因素的影响,原有的监管机制失调和弱化,而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制度、法 律法规体系又不够健全,使得执法部门无所适从,也加大了治理虚假广告的难度社会参与程度不够,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足虽然虚假广告涉及社会多层次多领域,极具危害 性,但目前全社会尚未形成全员打击虚假广告的氛围广大消费者对虚假广告虽深恶痛绝, 但由于普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对虚假广告在不直接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采 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缺乏参与广告监管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交换场所的扩大、 流通网络的复杂化、社会和政府管理的低效化,使得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维权成本大 大提高.这些都在无形中助长了虚假广告的嚣张气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