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课件.ppt
140页1 1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7.1 作业环境7.2 作业空间安全性设计第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 2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7.1 作 业 环 境7.1.1 温度环境环境的温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过热或者过冷都会对人体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不利于正常作业根据作业特性和劳动强度的不同,要求工厂车间内作业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必须满足相应的标准,如表7-1所示3 3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4 4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1. 高温1) 高温作业环境界定(1) 在有热源的生产场所中,热源的散热率大于83 736 J/(m3h);(2) 作业环境的温度在寒冷地区高于32,在炎热地区高于35;(3) 作业环境的热辐射强度超过4.186 J/(cm2min);(4) 作业环境的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RH)大于80%5 5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 高温环境人的生理反应高温环境下进行作业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比如大量出汗、增加心脏负荷以及人体对环境应激的耐力降低此时人体的热平衡会遭到破坏,高温对人体的这种负面作用会随着环境中热负荷的加重更加强烈,通常会经历代偿、耐受和病理损伤三个阶段。
6 6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图7-1 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生理反应7 7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3) 高温环境的影响人在高温环境中作业时体温会升高,心情容易烦躁不安,由此引起的各种不舒适会影响机体的脑力劳动、信息处理、记忆力等部位的正常功能发挥以空气温度为33、相对湿度为50%、穿薄衣服进行作业时所处环境的温度为有效温度 8 8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图7-2 不降低脑力劳动效率的温度与暴露时间的关系9 9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图7-3 温度对劳动效率的影响10 10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4) 高温的控制措施高温作业环境的设计应该遵循国家标准的要求(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2008),如表7-2所示11 11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12 12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 低温1) 低温作业环境界定低温作业分级(GB/T 144401993)规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气温不高于5的作业称为低温作业常见的低温作业有高山高原工作、潜水员水下工作、现代化工厂的低温车间以及寒冷气候下的野外作业等13 13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 低温环境人的生理反应与高温环境下类似,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作业时,人体也会经历代偿、耐受和病理损伤三个阶段。
14 14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3) 低温环境的影响在认知能力方面,低温环境对简单的脑力劳动影响不明显Horvath和Freedman以一群在-29的气候室内居住了14天的士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视觉分辨反应时间与在中等热环境下比较相似但是,冷风会分散人的注意力,所以会延长人的反应时间15 15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图7-4 军火工厂相对事故发生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16 16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4) 低温的控制措施对于低温的主要防护措施包括对低温环境的人工调节和对个人的防护通过暖气、隔冷和炉火等方法进行人工调节,使室内气温保持在人体可耐的范围内个体的防护可以穿用符合标准的防寒服装,冬季应有防寒、采暖设施,露天作业要有取暖棚尽量保持车间、个人衣着干燥,进行耐寒锻炼,提供高热饮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17 17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7.1.2 照明环境1. 照明环境美国照明工程学会(Illuminating Engineering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IES)指出,光照是一种能够使视网膜兴奋,并产生视觉感的辐射能18 18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19 19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020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 照明的影响良好的照明可改善人的视觉条件(生理因素)和视觉环境(心理因素)。
使人易于识别物体,可减轻视觉疲劳良好的照明条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也都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工作精度和效率,增加产量,减少差错相反,照明不当,难以估准物体的相对位置,引起工作失误;照度太低,识别物体的时间长,效率低照明还影响人的情绪,明亮的房间令人愉快,阴暗的地方使人烦躁21 21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图7-5 照明的积极作用2222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图7-6 照明与安全状况的关系(a) 照明与事故次数关系;(b) 安全状况示意图2323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3. 作业场所的照明设计1) 适宜的照明方式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是作业场所光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部分采用两者兼用的方式如果考虑到灯光的照射范围和效果,工业企业的建筑物通常采用的人工照明方式又可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和分区一般照明选择合理的照明方式,必须要同时考虑照明质量和相应的费用支出问题2424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 光源选择太阳光是最环保而且取之不尽的能源,人工照明则只是对作业场所光环境的完善,在设计作业场所的照明时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选择人工光源时,应优先选择接近自然光的光源,还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和要求选择。
通常,荧光灯的光谱近似太阳光,发热量较小,发光率高,光线柔和,视野范围内的照度比较均匀,而且经济性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光源2525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626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727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3) 照度分布任何一个工作场所,除了需要满足标准中规定的照度值要求以外,对于在其内的工作面,最好能保证照度分布的比较均匀所谓照度均匀度,是指规定表面上的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均匀的照度分布是视觉感受舒服的重要条件,照度均匀度越接近1越好;反之,该值越小越增加视觉疲劳2828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4) 亮度分布作业环境亮度差异过大易导致眼疲劳,但也不必达到完全均匀的程度若工作周围存在明暗环境的对比或者阴影,则不容易产生单调的感觉室内亮度比最大允许值如表7-6所示2929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3030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5) 眩光控制眩光是一种视觉条件这种条件的形成是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不适宜或者亮度变化的幅度太大,或者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对比,从而引起视觉的不舒适感和视觉功能下降眩光有3种:直接眩光、反射眩光和对比眩光直接眩光是指由高亮度光源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内所引起的眩光,它与光源位置有关,如图7-7所示。
31 31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图7-7 光源位置的眩光效应3232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7.1.3 色彩环境1. 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的辨别力、明视性等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并由于性别、年龄、个性、生理状况、心情、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个别或群体的差异 3333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总体包含以下几种心理效应1) 温度感2) 轻重感3) 硬度感4) 胀缩感5) 远近感6) 情绪感 3434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 色彩设计1) 色彩设计分类(1) 环境色彩2) 物品配色3) 标志管理用色3535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 色彩设计的方法与步骤(1) 色彩设计方法:可用计算机色彩模拟来分析配色2) 色彩设计步骤: 根据造型、用途确定色彩设计原则 按以上原则指出各种设计方案 进行模拟 制定评价标准,确定理想配色的条件,分析、评价所提出的各种设计方案,从中选出最佳方案3636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3. 色彩调节及应用1) 色彩调节的概念选择适当的色彩,利用色彩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因素起到调节作用,称为色彩调节3737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 色彩调节的目的色彩调节的目的就是使环境色彩的选择更加适合于人在该环境中所进行的特定活动。
色彩调节的目的可分为三大类:(1) 提高作业者作业愿望和作业效率2) 改善作业环境、减轻或延缓作业疲劳3) 提高生产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率3838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3) 色彩调节的应用色彩调节在作业空间设计和工业设备的施色等各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改善生产现场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工效,减少疲劳,提高生产的安全性、经济性,降低废品率对于车间厂房的施色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车间、厂房建筑的空间构件;另一部分是设置其中的机械、设备及其各种管线对它们实施色彩调节的施色可分为三类:安全色、对比色和环境色3939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4040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使用安全色必须有很高的打动知觉的能力与很高的视认性,所表示的含义必须能被明确、迅速地区分与认知因此,使用安全色必须考虑以下三方面: 危险的紧迫性越高,越应该使用打动知觉程度高的色彩 危险可能波及范围越广,越应使用视认性高的色彩 应该制定约定俗成的色彩作为安全色标准,以防止安全色含义的错误理解41 41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4242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4343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7.1.4 有毒环境1. 毒物环境有毒气体是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有害物质。
4444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4545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4646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4747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 毒物的危害不同的毒物会对人体的不同部位或者生理机能造成损害,例如有害气体或蒸气会引发职业中毒粉尘会诱发职业性呼吸系统疾患,例如尘肺病、职业性过敏性肺炎等 4848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常见的毒物损害有以下几方面:1) 神经系统2) 呼吸系统3) 血液和心血管系统4) 消化系统5) 泌尿系统6) 皮肤损伤7) 眼睛的危害8) 致突变、致癌、致畸物9) 对生殖功能的影响4949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3. 毒物环境的改善措施为了使毒物环境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及安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加以改善:(1) 以无毒或毒性小的原材料代替有毒或毒性大的原材料 (2) 改变操作方法 (3) 隔离或密闭法 (4) 湿式作业 (5) 通风 (6) 合理的厂区规划 5050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7) 作业场所的合理布置 (8) 个体防护措施 (9) 包装及容器要有一定强度,经得起运输过程中正常的冲撞、振动、挤压和摩擦,以防毒物外泄,封口要严,且不易松脱。
10) 加强厂区的绿化建设51 51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7.1.5 噪声环境1. 噪声环境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将噪声分类为(1) 工业噪声: (2) 交通噪声: (3) 社会噪声: (4) 建筑施工噪声: 5252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按噪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分类为:(1) 稳态噪声: (2) 非稳态噪声: (3) 脉冲噪声: 5353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根据上述标准,结合考虑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将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5种类型:0类声环境功能区: 1类声环境功能区: 2类声环境功能区: 3类声环境功能区: 4类声环境功能区: 5454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5555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5656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 噪声的影响1) 影响噪声对人体作用的因素(1) 噪声的强度 (2) 接触时间 (3) 噪声的频率及频谱 (4) 个体差异 (5) 噪声类型和接触方式 (6) 其他因素 5757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2) 噪声的影响(1) 噪声的生理影响 听觉疲劳 噪声性耳聋 爆发性耳聋 噪声还会对其他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2) 噪声的心理影响 5858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3) 噪声对信息传递的影响由于噪声对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