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10首古诗复习重点.doc
9页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0首古诗复习重点一、《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1、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主题:这首诗借写长江的风景,既写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愁,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3、解释词语:“次”:路途中的停宿客路”: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赏析: (1)一个“阔”字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融化、潮水上涨、大江直流的壮阔景象这是眼中大景)一个“悬”字突出了一叶孤舟,高挂白帆,顺流而下的情景这是眼中小景)两句诗小景大景相互映衬,展现了一派江南美景2)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2)富含哲理: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孕育而出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3)从修辞上看:(1)对仗工整;(2)“日”和“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3) 海日用“生”,江春用“入”,“生”和“入”运用拟人手法,富有生机情趣。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旨 二、《赤壁》唐 杜牧1、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整体赏析: 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同时抒发了诗人时势造英雄和怀才不遇的感慨4、 诗中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周郎指(周瑜),二乔分别是(孙策的妻子大乔、周瑜的妻子小乔) 5、《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借一件古物(折断了的铁戟)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沉没在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判定出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写感怀之由三、《浣溪沙》宋 苏轼1、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整体赏析: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3、主题:这首词上阙写景,描写清泉寺幽静的风光和环境下阙抒怀,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山下兰芽短浸溪”一句中的“浸”字既写出小溪流水清浅透明,又突出了兰草伸出水面向上生长的勃勃生机5、词中的对偶句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6、“黄鸡”的本意是黄鸡报晓, 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 7、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几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而最后一句反用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其意,更表现了他进一步自勉:虽然自己年老,但仍是可用之材,用不着为衰老叹息!写作此词时,苏轼正是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时,但他积极地态度、豁达的胸襟、乐观的精神却跃然纸上8、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9、 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也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 1、 名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 整体赏析(主题):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3、暗写诗人望月,点题之笔的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请赏析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净素洁之感,使人不禁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这里的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望月,正是全篇的点题之笔,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这两句写景,点明了望月的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特定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动态的形象的感受,仿佛那恼人的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5、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亲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6、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7、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8、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秋思的?(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不知那茫茫的秋思回落在谁的一边。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同时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五、《水调歌头》 宋 苏轼1、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整体赏析(主题):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3、这首诗 上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 转化为对人间生活的喜爱下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赏析:包涵着人生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5、试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解释并对这两句进行赏析婵娟”,这里指月亮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月色表达了作者对离人的美好祝愿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赏析: 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主题,因而自解自叹了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1、 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 整体赏析: 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人们怎能不珍惜早春这一最美好的时光?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走近细看,却又看不清有什么颜色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写早春之景,准确写出了春雨和小草的特点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细滑润泽、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5、“近却无”一词好在何处?“近却无”表现了诗人独到的观察体验,早春时节春草娇嫩细小,星星点点,远看一片碧绿,近看却时有时无,这三个字将初春小草的特点细致的表现出来6、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8、3、4句中“最”“绝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绝胜”的意思是远远胜过三四句属议论句,将满城烟柳 与淡远草色 对比,突出早春的可爱写出了对早春特别喜爱的感情,也隐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美好时光的意思七、《西江月》 宋 辛弃疾 1、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2、整体赏析(课本): 这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使人有身历其境之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3、这首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蛙声一片”已透露出天将有雨的信息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赏析: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八、《秋词》唐 刘禹锡1、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整体赏析: 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与由此引发的诗人豪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美妙的诗情画意,发出了“秋日胜春朝“的感慨。
3、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古人的悲秋传统,而是颂秋明快、乐观的咏秋之词,给人以昂扬、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4、“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5、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身,它给于读者的感受,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6、“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7、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