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整理(分课编排).doc
11页《经济与社会》知识点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一、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1)原因: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2)意义: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3)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①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②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2.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内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公有制经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3)如何坚持: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什么)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地位)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4.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内容构成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①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②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高频纠错:主体 ≠ 主导在我国所有制中,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 ≠ 国有资产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公有资产包括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以及混合所有制当中的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社会主义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指的是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的是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6.非公有制经济(1)内容: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①个体经济: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并由劳动者个人支配和使用,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经济②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和非集体成分③外商投资经济:外国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共同设立企业的外商投资部分④港澳台投资经济:港澳台地区在内地的投资参照外商投资2)性质: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①是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②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③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④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的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7.我国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及意义根本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地位: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关系: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2)态度要求:我们既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3)作用(意义):①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结:关于所有制的六个地位(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关系的核心、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3)公有制——主体(4)国有经济——主导(5)国有企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6)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频纠错: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平等,公平竞争。
在所有制结构中或国民经济中不平等,公有是主体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求:(1)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2)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3)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制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公司的组织机构有:权力机构(股东会和股东大会)(产生董事会,股东会和董事会是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总经理)、监督机构(监事会)公司制的优点: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提高效率,管理科学注意: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的股份,上市的公司必然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不同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2.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求:(1)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补充:“三权分置”制度(所有权不变,归集体所有;承包权归农户所有;经营权可以流转,归土地经营权人)意义:①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收入;②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适度规模经营;③有利于农业科技的运用与推广,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④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3.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前提(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如何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①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4.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研究市场动向,把握市场先机,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4)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5)其他措施:①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和经营,遵守市场规则和市场交易原则;②企业内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和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有效沟通、反应及时、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要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模块联系 多模块理解企业经营的措施(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法律与生活》①尊法守法学法用法,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②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科技创新③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④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打造和谐的劳动关系⑤遵守市场规则,反对不正当竞争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法纳税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资源配置1)必要性: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2)基本手段计划:如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2.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与优点(1)运行机制: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机制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它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配置资源2)优点①合理配置资源: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②有效利用资源: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3.市场缺陷不是万能的:①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②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③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危害: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方法速记:巧分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1)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2)盲目性:信息不灵,没有主见,一哄而上,多赔少赚3)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耗费资源,农业多见1.市场体系的组成包括商品和服务市场,要素市场(如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金融市场等),这些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