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当前档案文献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发展机遇.pdf

1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569961
  • 上传时间:2018-05-1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41.68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当前档案文献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发展机遇肖文建 / 戚红岩2012-11-13 9:54:52 来源:《档案学通讯》(京 )2011 年 6 期【英文标题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Protection of Archival Document at Present 【作者简介 】肖文建,戚红岩,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湘潭411105)内容提要 】近几年来,地震、洪水、沙尘暴、泥石流、台风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 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档案文献的安全保护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其保护带来难得的机遇文章从挑战与机遇两方面阐述重大自然灾害给档案文献保护工作造成的危害及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给档案文献保护带来的风险In recent years, a series of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earthquake, flood, sandstorm, debris flow, typhoon and so on which have brought tremendous loss to human life and property,not on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but also present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o the archival safety protection work,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asters bring opportunities on it. In this article, from two aspects of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doing an analysis and doing beneficial attempt to constructs the safety guarantee system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archives effectively and deal with the risk better in natural disasters. 【关 键 词】档案文献 / 重大自然灾害 Archival document/Serious natural disaster 近几年来,地震、洪水、沙尘暴、泥石流、台风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严重影响社会、 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给档案文献的安全保护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正处于太阳变化与地球运动新的变异期, 更是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恶化, 环境污染,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尤其是近几年的地质灾害, 使档案文献保护工作的形势更加严峻,对档案文献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 各国各界纷纷采取应对措施, 以减少灾害损失, 档案部门也不例外 灾害带给人们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应对的机遇一、重大自然灾害对档案文献保护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自 20 世纪末以来,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不知其数,其中重大自然灾害也不少尤其是自 2008 年 5 月 12 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开始,先后又在海地、新西兰、我国云南盈江以及今年在日本发生的震级达9 级的大地震, 都给灾害地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地震震惊了世界, 也震醒了档案界对于自然灾害中档案文献保护的研究一)重大自然灾害对档案文献保护工作造成的危害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不同强度和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对档案系统受灾体造成的危害是不同的 国内学者王良城指出, 水灾对档案造成损失最为普遍,地震最难以预测和预防,台风分布较广破坏力较强,滑坡、沉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档案馆库建筑造成很大威胁与危害[1] 。

      具体而言,重大自然灾害对档案文献保护工作的危害主要包括:人员伤亡、 档案保管基础设施的毁坏、 各种载体的档案文献实体的破坏、 信息管理系统的崩溃等, 笔者从有形危害和无形危害两方面进行阐述1. 有形危害自然灾害对档案文献保护工作造成的有形危害包括:(1)造成档案工作人员伤亡人员伤亡一直是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重要对象,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不可避免的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档案工作人员也不例外,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紧急时刻,他们一方面要肩负起保障档案文献安全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还要配合相关部门全力投入到抗灾救灾工作之中,同时还要开展正常的档案业务工作,其生命安全势必会受到更多的威胁据报道,2010年 8 月 8 日,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突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舟曲县档案局职工及亲属有 11 人遇难 [2] 2)摧毁档案文献保管和保护基础设施档案文献保管和保护基础设施包括:档案库房建筑、 各种保护设备、 档案装具等,在重大自然灾害中, 这些基础设施设备在保护档案文献的安全过程中发挥着首当其冲的作用, 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第一道的屏障,它们的稳定安全直接决定着档案文献的安全。

      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这些设施设备直接遭受冲击,库房建筑倒塌、被浸泡、受损,档案装具被损毁、变形、撕裂,各类保护仪器设备诸如消防灭火系统、除湿器、温湿度调节仪、音像档案防磁柜等被破坏在2008年 5 月 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中,北川县档案馆1100多平方米的馆舍建筑在地震中全部坍塌,档案装具均被损毁, 使得档案文献安全工作雪上加霜3)威胁档案文献载体安全重大自然灾害来袭, 使得档案文献载体的安全面临巨大的风险,其中有来自于重大自然灾害本身的威胁, 也有间接的灾难, 还有其他受灾体的影响等等,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导致更大范围档案文献受损比如,洪水过后,档案文献载体可能受潮、 被浸湿,若不及时处理会发霉, 严重者将无法保存利用; 又如,沙尘暴使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灰尘等大量颗粒性固体,附着在档案文献载体表面,会加速其老化, 且这些固体颗粒绝大多数都带有酸性,会加速纸张纤维素的水解反应,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再如,地震、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可能导致档案馆库房建筑坍塌,掩埋、压碎、污染各类档案文献载体在2008年四川“ 5·12”大地震中,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县8.5 万余件档案文献全部被埋, 后经过全力抢救, 从废墟中仅挖掘出 6.7 万余件,北川县档案馆馆藏《石泉县志》 未被挖掘出来 [3] 。

      况且大量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单一孤立的,伴随发生的还有一系列次生或衍生灾害,将引发更多的危害, 对档案文献载体安全造成更大威胁,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4)导致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崩溃随着现代通讯技术、 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管理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单位均采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处理日常档案工作,大量重要的档案信息数据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保存、传输、提供利用,档案工作对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然而,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提供便捷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尤其是对于那些突发的、 破坏性强的重大自然灾害显得尤为脆弱重大自然灾害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损害是致命性的,硬件设备设施会部分甚至会完全毁坏, 整个系统将处于瘫痪状态, 无法继续运行, 存储的档案文献信息和档案工作信息损失殆尽2. 无形危害除了人员伤亡和保护设施等有形的损坏外,重大自然灾害还对档案文献中那些无形的,诸如价值、文化、精神方面产生深远危害因为,档案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不容忽视它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保存人类记忆、传承人类文明的直接载体,在人类文化的积累、传承、发展与进步中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1)档案文献应有价值发挥受阻档案文献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为人们提供原生态的信息, 这是其他类型信息资源所不可替代的重大自然灾害对档案文献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载体的损毁会造成档案文献信息无法识别、信息丢失等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得档案文献潜在的价值和历史作用部分甚至完全丧失,不能继续提供利用和继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2)传承文化的功能有可能中断现今,我国对软国力的认识不断深化、加强,软国力已成为实施国家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手段 档案事业作为一种文化事业, 在提升我国软国力的建设过程中作用日益凸显, 尤其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启动,对我国软国力的增强是不可低估的 因为,档案文献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不可替代,对于传承民族记忆、确认民族身份、提升软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证作用 [4] 一些珍贵重要的档案文献绝大多数是孤本保存的,本来就只有一份,一旦重大自然灾害对其造成危害,将导致档案文献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财富永久性毁灭, 这势必加速人类记忆的消失, 中断甚至是终结档案文献传承文化的功能3)给档案文献保护人员造成无形的心灵的创伤并导致相关技(工)艺的失传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物质财富的损失是有形的, 显而易见的, 然而对人们心灵上、精神上造成的创伤却是无形的,容易被忽略。

      同时,这些创伤造成的影响还是持久的、 深远的因为,灾害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某一类人员的伤亡,他们可能是一些熟知档案文献保护技艺或工艺的专家,可能是一些重要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也可能是一些历史事件的知情人,这些人员一旦伤亡, 将可能使档案文献保护宝贵的技艺或工艺失传、“活档案”的永久性消亡,对档案文献保护工作来说是一笔无法衡量的巨大精神财富总之, 重大自然灾害对档案文献保护工作造成的损失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不管是眼前的还是长远的,都是不容忽视的,在研究工作以及实际工作中都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档案部门应及早研究、 制订、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以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对档案文献保护工作造成的危害二)我国档案文献保护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 极大的影响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给档案文献保护工作带来严重破坏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 2010 年“4·14”玉树大地震、 2010年“8·8”舟曲特大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相继发生,摧毁档案保管建筑物、基础设施、掩埋并毁坏大量档案文献, 给档案安全造成致命的创伤。

      尤其是 2008 年的 “5· 12”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 亿元然而,经济损失尚可通过辛勤的劳动挽回,但珍贵档案资料的损毁,却是永远也无法弥补面对重大自然灾害, 如何做好档案文献的保护工作,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讨论热潮社会各界普遍要求档案界加强重大自然灾害中档案文献保护的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档案文献保护体系就“5·12”汶川地震档案文献的保护工作,国家档案局于 2008 年 5 月 20 日向地震灾区所在省市发布了 《关于抗震救灾中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就地震灾区受灾档案应急、震后档案抢救、重建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5] 同时,还组织专家起草《地震掩埋档案应急处置的简要程序和方法》、 《地震受损档案的抢救方法》,指导震后各级国家档案馆对受损档案进行及时抢救,力求把档案损失程度降低到最低现今, 我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吸取汶川大地震中档案文献保护工作的教训,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 纷纷开展各种活动, 积极探索重大自然灾害中档案文献保护工作的方法, 这是值得人们欣慰的 然而,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中档案文献保护研究的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 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面临着新的挑战。

      笔者认为, 我国关于自然灾害中档案文献保护的研究及实际工作具有如下特点和不足[6] :第一,我国档案界对于自然灾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洪水、地震、台风、泥石流等方面,而地震灾害相对于其他灾害的研究则居首,这缘于200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