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市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规划(2010年.doc
34页宁波市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目 录前 言 3一、发展基本情况 4(一) 发展基础和现状 4(二) 取得的主要经验和成绩 6(三) 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7二、发展环境分析 9(一)宏观环境分析 9(二)政策环境分析 9(三)市场环境分析 10(四)资源情况分析 11(五)工艺技术和设备因素分析 12三、指导思想、需求预测、总体目标 13(一)指导思想 13(二)需求预测 14(三)总体目标 16(四)分年度预期目标 17四、发展领域与项目布局 20五、保障措施 23附表:附表1 宁波各县(市)区及主要行业水泥需求量预测附表2 宁波各县(市)区及主要行业散装水泥需求量预测附表3 宁波各县(市)区及主要行业预拌混凝土需求量预测附表4 宁波各县(市)区及主要行业预拌砂浆需求量预测附表5 2010-2015年使用散装水泥节能减排效益目标附表6 2010-2015年使用预拌混凝土节能减排效益目标附表7 2010-2015年使用预拌砂浆节能减排效益目标附表8 水泥中转配送站重点项目表附表9 水泥生产企业(粉磨站)重点项目表附表10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现况及规划布点附表11 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规划布点前 言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水泥结构调整、建筑业技术进步、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和重大举措,对于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宁波市散装水泥通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水泥散装化水平大步提升,预拌混凝土的使用全面推开,预拌砂浆推广应用迈出重要步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全市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业快速、有序、健康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合理布局、方便需求、鼓励竞争、有利环保”的原则,依据国家有关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政策文件、《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和宁波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要求及相关行业的专项规划,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559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结合宁波市经济社会以及建筑、建材、房地产业等相关行业发展态势,提出2010-2015年期间市域范围内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发展目标、发展领域、项目布局及保障措施本规划是指导宁波市未来六年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及其应用领域发展的专项规划和行动纲领,规划期限为2010年-2015年,重点是近期2010年-2012年本规划所确定的任务和指标,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充实一、发展基本情况(一) 发展基础和现状1、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快速 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2005年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的基础上,全市经济社会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城市建设力度加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取得新进展,交通集疏运网络进一步完善,港口发展实现新突破,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214.6亿元,比2005年增长72.3%,年均增长14.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6.2亿元,年均增长19.9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4.2亿元,年均增长9.97%2、建筑等相关水泥应用行业投资强劲目前,宁波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信息化推进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建设投资呈现高位增长至2008年城市化率已达63%以上,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41平方公里,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南北组团为两翼,城镇集群推进的大都市发展新格局水泥应用领域的各大行业获得较快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2009年水泥应用主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017亿元,比2005年增长53.5%,其中,建筑及房地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5.6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2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70.2%、118.5%和101.9%。
3、水泥散装率持续保持高位自2003年以来,宁波市水泥产业在企业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建,生产技术先进程度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水泥散装率稳定居于高位;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水泥生产企业10家,水泥生产能力1113万吨,散装水泥发放库筒仓数89个,总库容量27.29万吨,实际发放量796.46万吨,中转库散装水泥中转量197.17万吨,散装水泥发放量和中转量分别为2005年的1.3倍和1.33倍本地水泥生产散装率6年来连续保持在84%以上,明显高于2009年浙江省71.82%和全国46.27%的水泥散装率指标,稳居全国单列市、副省级城市首位4、预拌混凝土行业迅速崛起“十一五”规划以来,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下,宁波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迅速,宁波市城区范围内已全面消除了在建设工地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现象,各县(市)区在城镇建设中也已广泛应用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由2005年的31家快速增加到2009年的75家,设计产能达到3420万立方米,2009年实际生产混凝土产量为1503万立方米,其中使用散装水泥431万吨,占本市散装水泥总使用量的32.3%与2005年相比,2009年预拌混凝土设计产能、年实际产量及散装水泥用量分别增加了119.9%、81.6%和71.7%。
预拌混凝土搅拌车和泵车的保有量分别达到1280辆和270辆,分别比2005年末增长了138.8%和128.8%二) 取得的主要经验和成绩1、物流配套不断优化,发放能力逐年增强随着水泥产量的不断提升,水泥发放库筒仓数和库容量逐年增加,发放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与2003年相比,筒仓数由54个增加至89个,库容量由13.28万吨增加至27.29万吨,增加约105%,与水泥产量的增加幅度匹配良好在全市水泥产量和用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专用汽车和中转库筒仓的数量和容量保持相对稳定,尤其是2005年到2009年的4年时间,专用汽车和中转库筒仓数量几乎没有增加,容量增加量分别约为21%和7%,明显低于全市散装水泥使用量增加52.9%和中转库散装水泥实际中转量增加33%的比例,专用汽车的物流配送能力和中转库的中转能力得到充分利用2、政策推动效果明显,预拌混凝土推广成效显著2001年9月,宁波市出台了《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 并下发了《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实施细则》,2003年10月,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003〕341号);2007年5月,根据本地区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应用情况,宁波市对《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作了修订;同时各县市区出台了相应的“禁现”政策和措施,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开展“禁现”工作,使全市预拌混凝土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9年与2003年相比,全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数量由20家增至75家,设计产能由1098万立方米增至3420万立方米,实际产量由368万立方米增至1503万立方米,6年时间内,企业数量、设计产能和实际年产量分别增加了275%、211%和308%宁波市城区已全面实现了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并在中心城区带动下,“禁现”工作深入开展,促使各城镇开始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广泛应用预拌混凝土3、干混砂浆试点成功,生产应用迈出重要步伐2007年,宁波市建委和散装水泥办公室联合浙江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对宁波市发展干混砂浆的技术经济和政策进行了研究论证2008年,相关部门扶持本市一家特种砂浆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形成了年产10万吨普通干混砂浆的生产能力,成为宁波市第一家能够大规模生产普通干混砂浆的企业,结束了全市没有普通干混砂浆生产企业的历史2008年12月,由本地企业生产的干混砂浆首次在宁波市建筑工程项目中进行了试点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此次试点工作,对预拌砂浆的成本、工程质量、施工工艺和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初步积累了预拌干混砂浆应用于工程建设的经验,为下一步更大范围的工程应用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 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1、本地水泥自供率不断提高,散装水泥生产率在高位回落宁波市散装水泥使用率低于散装水泥生产率,2009年全市散装水泥使用率不到75%,而本地散装水泥生产率为84.36%近年来,随着本地水泥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水泥自供率逐年提高,本地散装水泥生产率趋近于使用率,致使本地散装水泥生产率在高位回落2、预拌混凝土产能过剩明显,推广应用亟待向纵深推进2003年以来,全市预拌混凝土产能利用率连续多年低于50%,2009年的全市预拌混凝土产能利用率不足45%各县(市)区中,产能利用率较高的鄞州区、余姚市的利用率尚不足65%,其余县市的产能利用率不足40%,产能的严重过剩使预拌混凝土产业已陷入低价竞争状态,对产业健康发展和工程建设质量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同时宁波市城区虽已全面禁止了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各县(市)区城镇建设中也已开始广泛应用预拌混凝土,但推广应用深度不够,力度不足,因此各县(市)区城镇是今后预拌混凝土应用推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区域3、预拌砂浆市场接受程度低,产业发展整体落后目前,预拌砂浆的单价普遍比现场搅拌砂浆高出50%以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造价10-20元,施工企业出于眼前经济利益的考虑,普遍不愿意主动使用预拌砂浆。
同时预拌砂浆自动化生产线的投资较大,物流设备和施工机具的投资甚至超过生产设备的投资,投资资金压力较大;由于市场接受程度较低,在已经推行预拌砂浆的大部分城市中,建成的预拌砂浆产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企业经营情况普遍不佳,致使企业对投资生产预拌砂浆的信心不足产业发展整体滞后,仍以试点为主至2009年底,全市仅有1家设计产能为10万吨的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全市现有特种预拌砂浆企业约20家,但生产规模偏小,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二、发展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未来三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十二五”经济仍将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其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向环境优化经济发展转变十二五”主要目标除经济发展指标以外,仍将继续包括一些环境、资源指标,如资源利用效率、单位GDP综合能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这表明我国会越来越重视发展节能降耗产业,并提供扶持政策发展资源节约、节能、利废、新型、绿色、环保产业和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由此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条件更趋成熟。
二)政策环境分析为了加快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发展和应用,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文件,主要包括:2003年10月,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和交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003〕341号);2004年3月,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环保总局发布了七部局令《散装水泥管理办法》;200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发改工业〔2006〕2222号);200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