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炼油厂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生产过程危险性分析与生产、.doc
44页炼油厂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生产过程危险性分析与生产、储运安全 / 摘 要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具有生产工艺复杂和生产物料易燃、易爆、易中毒等特点,在连续生产过程中若有失误,即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甚至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因此,其生产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安全评价,可以找出装置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足,可以全面的、系统的掌握装置的安全现状及受控程度,为装置的安全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最终达到装置长期、安全、平稳运行的目的,满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本文是对炼油厂的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生产过程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确定了危险点,找到了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加强了对危险及易发生事故设备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工艺过程危险性分析,确定出个装置生产运行期间存在的主要危险源,然后用安全检查表和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伤害模型对个装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查找出各装置事故隐患对查出的事故隐患提出了整改和预防措施目 录摘 要ﻩI目 录 II第一章 序言 11.1化工生产装置安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1.2 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ﻩ2第二章 加氢精制ﻩ52.1加氢精制装置单元组成与工艺流程ﻩ52.2加氢精制装置ﻩ62.3主要操作条件及工艺技术特点 62.4 催化剂、保护剂及硫化剂ﻩ72。
5 原料及产品性质 926 加氢精制化学反应ﻩ112.7 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助剂 1127原料及产品危险及有害特性ﻩ1228重点部位及设备ﻩ142.9 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ﻩ15第三章 加氢裂化 203.1 加氢裂化装置单元组成与工艺流程ﻩ203.2 主要装置 213.3 技术特点ﻩ2134 原料及产品危险有害特性ﻩ2235 加氢裂化催化剂 253.6 加氢裂化化学反应ﻩ263.7主要操作条件 263.8 重点部位及设备 2739 过程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30第四章 加氢生产中典型事故案例分析ﻩ394.1 加氢生产中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39事故案例一 加氢车间反应器超温事故 3942 案例二 高压氢气反串入低压脱氧水罐,引起超压爆炸 394.3 事故案例三:氢气泄漏,发生爆炸事故ﻩ40第五章 结论ﻩ42附录二 加氢过程流程简图 43附录三 加氢裂化装置流程图ﻩ44第一章 序言11化工生产装置安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化工工艺装置的安全评价,是根据生产使用的原料和产品的危险性,结合操作条件来评价某一生产工艺过程设备的火灾、爆炸潜在危险性安全评价方法应以国家有关安全防火法规、标准为依据,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认可,掌握充足的火灾爆炸等事故资料,对工程设计进行安全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防火对策。
自70年代以来我国建设的石油化工装置日趋大型化,促进了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综合效益,但也存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潜在危险.因此,在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操作等方面应保证装置的安全生产和运转的可靠性.近十几年来化工厂所发生的火灾、爆炸大多是由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造成的化工生产所使用的原料和生产的产品、中间品,大多是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可燃固体危险物质要想完全掌握和认识几百种化学物质的危险性是困难的,有规范化的安全评价方法,故应对有危险性的工艺装置、单元过程及设备进行安全评价.火灾爆炸事故的外因是与装置的生产管理、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认真负责的“安全第一”思想及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有关具有先进技术的大型化装置,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会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了预防和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对于这类化工工艺装置的性能、结构、生产操作条件及生产管理、操作人员组成的统一体,应进行综合性安全管理,防止人为的火灾、爆炸事故[1]综上所述,影响企业安全性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人的因素、管理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不确定性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具有动态变化复杂、模糊性强的特点,尤其是人的因素目前还只能做一些定性研究,很难做到定量化.而在安全评价过程中,定性评价只能够知道系统中危险性的大致情况,如危险因素和严重程度等,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哪些阶段和哪些环节,但要达到系统的最佳安全状态,还有待于安全的定量评价,只有做到了定量分析和评价,才能计算出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率,充分发挥系统工程的作用,也才能依据定量评价的信息和数据,决策者可以决定最佳方案,安全机关可以督促企业改善安全状况。
只有通过量的分析,才能探索事故的发生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才能有目的有重点的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对象,在对碳酸二甲酯生产装置的危险性分析和安全评价过程中,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分析了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危险物质和危险因素,评价过程中所用到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方法(SCL)和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其中重点运用了安全检查表(SCL)法.1.2 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12.1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安全评价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首先使用于美国军事工业我国于1990年10月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类似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22B的军用标准《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900-90)MIL-STD-822系统安全标准从一开始实施,对世界安全和防火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迅速为日本、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引进使用此后,系统安全工程方法陆续推广到航空、航天、核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并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在当今安全科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系统安全工程的发展和应用,为预测、预防事故的系统安全评价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安全评价的现实作用又促使许多国家政府、生产经营单位集团加强对安全评价的研究,开发自己的评价方法,对系统进行事先、事后的评价,分析、预测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首先开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对化工装置进行安全评价,1993年已发展到第七版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Mond)部在道化学公司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毒性概念,并发展了某些补偿系数,提出了“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没有核电站事故先例的情况下,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分析方法,提出了著名的《核电站风险报告》(WASH-1400),并被以后发生的核电站事故所证实1976年日本劳动省颁布了“化工厂安全评价六阶段法",该法采用了一整套系统安全工程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使化工厂的安全性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并陆续开发了匹田法等评价方法由于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安全评价已在现代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中占有优先的地位由于安全评价在减少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方面取得的巨大效益,许多国家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愿意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安全评价,美国原子能委员会1974年发表的《核电站风险报告》就用了70人·年的工作量,耗资300万美元,相当于建造一座1000兆瓦核电站投资的百分之一。
当前,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已将安全评价作为工厂设计和选址、系统设计、工艺过程、事故预防措施及制订应急计划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为了适应安全评价的需要,世界各国开发了包括危险辩识、事故后果模型、事故频率分析、综合危险定量分析等内容的商用化安全评价计算机软件包,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事故预防技术的进步,新的实用安全评价软件不断地进入市场计算机安全评价软件包可以帮助人们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认识潜在事故的严重程度,并确定降低危险的方法另一方面,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火灾、爆炸、有毒物质的泄漏事故我国近年也曾发生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事故恶性事故造成的人员严重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促使各国政府、议会立法或颁布规定,规定工程项目、技术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安全评价,并对安全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定由劳动基准监督署对建设项目实行事先审查和许可证制度;美国对重要工程项目的竣工、投产都要求进行安全评价;英国政府规定,凡未进行安全评价的新建生产经营单位不准开工;欧共体1982年颁布《关于工业活动中重大危险源的指令》,欧共体成员国陆续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国际劳工组织(ILO)也先后公布了1988年的《重大事故控制指南》、1990年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实用规程》和1992年的《工作中安全使用化学品实用规程》,对安全评价提出了要求。
2002年欧盟未来化学品白皮书中,明确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及风险评价,作为政府的强制性的指令2 我国安全评价现状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吸收、消化国外安全检查表和安全分析方法,机械、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开始应用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SCL)、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FA)、事件树分析(ET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等,有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将安全检查表和事故树分析法应用到生产班组和操作岗位此外,一些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了安全评价,许多行业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标准为推动和促进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1986年原劳动人事部分别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等科研项目.1987年原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了在机械行业内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于1988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部颁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1997年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修订版。
由原化工部劳动保护研究所提出的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是在吸收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物质指数、物量指数和工艺参数、设备系数、厂房系数、安全系数、环境系数等,得出工厂的固有危险指数,进行固有危险性分级,用工厂安全管理的等级修正工厂固有危险等级后,得出工厂的危险等级1991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与此同时,安全预评价工作随着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开展起来1988年国内一些较早实施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省、市,根据原劳动部[1988]48号文的有关规定,在借鉴国外安全性分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开始了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实践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0号主席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必须实施“三同时”,同时还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2002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发布了《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必将进一步推动安全评价工作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第二章 加氢精制21加氢精制装置单元组成与工艺流程2.1。
1 组成单元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基本组成单元为:加热炉反应单元,循环氢单元,生成油分离单元作为扩充部分有:干气脱硫单元,膜分离单元等 ( l )加热炉单元原料油经换热并与从循环氢压缩机来的循环氢混合后,以气液混相状态进人加热炉,加热至反应温度(也有采用循环氢与原料油在加热炉炉后混合的炉后混氢工艺流程)后自上而下通过反应器反应器内的催化剂一般是分层装填以利于注入冷氢,以控制反应温度由反应器底部引出的反应产物经换热、冷却后进入高压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分出的气体是循环氢,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