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ppt

66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8090869
  • 上传时间:2018-07-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48M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道德理论与 实践2012.9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专题四专题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 体系构建体系构建王浩斌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981153371@.com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完整 的方法论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围绕着 资本运动或物质运动的逻辑而展开的方法论 体系一、基于物质与物质运动的辩证分析方法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大体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大体 上分成几个阶段,每一上分成几个阶段,每一 个阶段各自都有哪些特个阶段各自都有哪些特 征?从人类认识史的角征?从人类认识史的角 度,谈一谈你对物质认度,谈一谈你对物质认 识过程的理解识过程的理解 思考题(一)哲学物质观的发展物质物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具体的物质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牛顿牛顿物质物质= =原子原子道尔顿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物质 = = 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物质无非是各种 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 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 的。

      的 ” —— —— 恩格斯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 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 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 写、摄影、反映写、摄影、反映 ”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个性个性朴素唯物主义唯朴素唯物主义唯 物主义物质观物主义物质观物质物质= =具体的具体的 物质形态物质形态部分部分 共性共性近代形而上学唯近代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物质观物主义物质观物质物质= =原子原子共性共性马克思主义的唯马克思主义的唯 物主义物质观物主义物质观物质物质= =客观客观 实在性实在性q 运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运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一切皆一切皆 变,无物变,无物 常驻常驻” ”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人不能两次 踏入同一条踏入同一条 河流河流”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存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在方式、根本属性 ,脱离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 是不存在的。

      是不存在的物质与运动物质与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 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 离开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的运动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王夫之王夫之静者动也,静者动也, 非不动也非不动也相对相对 静止是物静止是物 质运动在质运动在 一定条件一定条件 下的稳定下的稳定 状态物质物质 运动是运动运动是运动 的绝对性和的绝对性和 静止的相对静止的相对 性的对立统性的对立统 一过去现在现在将来将来时间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 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序性,特点是一维性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的广延性、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空间空间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q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事物发展的 动力和源泉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事物发展的 形式和状态形式和状态事物发展的事物发展的 方向和道路方向和道路Why?Why?How?How?Where?Where?q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统一属性统一属性矛盾的矛盾的 两种基两种基 本属性本属性 对立属性对立属性同一性同一性斗争性斗争性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矛盾(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质质量度度 质是一质是一 事物区别于事物区别于 其他事物的其他事物的 内在规定性内在规定性 q 量是事物 的规模、程 度、速度等 可以用数量 关系表示的 规定性 度是保持度是保持 事物质的稳定事物质的稳定 性的数量界限性的数量界限 ,即事物的限,即事物的限 度、幅度和范度、幅度和范 围1. 1.冰冰水水汽汽5050 C C0 0 C C100100 C C关节点关节点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或临界点事物事物 度两度两 端的端的 界限界限马克思著《资本 论》用了40年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司马迁著《史记》 用了15年达尔文著《物 种起源》用了 20年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合抱之木,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起于垒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Ø 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 道路。

      五四五四””运动使旧民运动使旧民 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 主主义革命,就是民主主主义革命,就是民主 革命总过程中的阶段性革命总过程中的阶段性 部分质变部分质变Ø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质变中有量的扩张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否定因素是促成 现存事物灭亡的 因素1 1、肯定、肯定 和否定的和否定的 含义含义肯定因素是维肯定因素是维 持现在事物存持现在事物存 在的因素在的因素2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 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辩证法在对现在事物肯定 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 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 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3 3、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麦 粒植 株 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 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与统一;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与统一;麦 粒麦 粒肯定肯定否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之 否定否定事物发展由肯定到否定再到事物发展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显示了事物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显示了事物 自我发展的辩证性质,是真正的自我发展的辩证性质,是真正的 、自然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否定、自然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否定 ,是在更高阶段上重新达到原来,是在更高阶段上重新达到原来 的出发点的否定。

      的出发点的否定 ““仅仅知道大麦植株和仅仅知道大麦植株和微积分属于否定之否定,既微积分属于否定之否定,既不能把大麦种好,也不能进不能把大麦种好,也不能进 行微分和积分,正如仅仅知行微分和积分,正如仅仅知 道靠弦的长短粗细来定音的道靠弦的长短粗细来定音的 规律还不能演奏提琴一样规律还不能演奏提琴一样 ””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一)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唯物辩证法是客观 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辩证法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五五 对对 范范 畴畴原 因 和 结 果现 象 和 本 质必 然 性 和 偶 然 性可 能 性 和 现 实 性内 容 和 形 式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 法法辩证思维方法论辩证思维方法论归 纳 与 演 绎抽 象 与 具 体分 析 与 综 合逻 辑 与 历 史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 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 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 普遍、最基本的类型。

      1、比较• 定义:是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逻辑方 法作用: • (1)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 析; • (2)可以揭示出不易直接观察到的运动和变化; • (3)可以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确定事物发 展的历史顺序; • (4)可以对理论研究的结论与观察实验的事实之 间是否一致作出明确的判断• 比较的前提是必须有相同点,毫无相同 点的东西是无法比较的,比较也是没有意义 的;当然,比较另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有不同 点,一模一样的两个东西是不值得比较的2、分类• 定义: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 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 • 分类规则: • 第一、分类必须相应相称; • 第二、分类必须根据同一个标准; • 第三、分类必须按照一定的层次逐级进行 3、类比• 定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 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 的一种逻辑方法 • 局限性:(1)类比的客观基础限制了类比结论的 可靠性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是类比推理的 客观基础;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差异性则限 制了类比的结论任何相似的两个对象之间,总有 一定的差异性,根据相似属性进行推理时,推出的 属性正好是它们的差异性,类比的结论就会发生错 误。

      • (2)类比的逻辑根据是不充分的4、归纳• 1、什么是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 般原理的一种逻辑方法 • 2、公理化方法? • 什么是公理化方法?是从少数不加定义的 原始概念或少数不加证明的公理、公设出发 ,应用逻辑推理来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一种 方法,这种方法从逻辑上来看,本质上属于 演绎推理5、演绎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6、分析和综合• 什么是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 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加以研究的一种思 维方法 • 什么是综合?就是在思想中把对象的各个 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 一种思维方法三)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 随着科学思维的发展,人们才越来越清楚 地认识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在科学认识中的 作用,并把它们与逻辑思维一起看作科学思 维的三种基本类型 1、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 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 想和想像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 形式2、直觉思维• 直觉,就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 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 速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是直接的本质 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 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 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思维有时还伴随着 被称为“灵感”的特殊心理体验和心理过程 ,它是认识主体的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 挥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 3、创造性思维• 狭义的创造性思维大体分为两种形态: • 第一种形态:以非逻辑思维形式——想像 、直觉和灵感等为主的创造性思维 • 第二种形态: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 维在某种意义上说,创造活动是逻辑思维 和直觉思维的统一 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抽象法• 科学抽象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的核心,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 系和概念体系就是在科学抽象的过程中形成 和建构起来的• 马克思在 《资本论》 第一卷第一版的序 言中写道:“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 ,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 来代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