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印度的对外战略思想及核政策(1).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ji****n
  • 文档编号:47341434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60.3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印度的对外战略思想及核政策孙士海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其对外战略思想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如果说,尼赫鲁政府时期的对外政策更加注重道义和政治力量的话,那么,尼赫鲁以后的多届政府则更加强调实力和武力的作用;如果说前者的对外政策在追求国家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较多理想主义色彩的话,那么,后者则更加强调以现实主义的对外政策去实现国家利益印度核政策的演变,即从和平的核政策到爆炸核装置最后公开走上核武器化的道路,就是这种对外战略思想变化的集中体现尼赫鲁时期的对外战略思想印度独立以后,尼赫鲁出任政府总理,同时兼任外交部长 在其执政期间,印度的对外战略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点:第一,大国思想;第二,不结盟;第三,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第四,非暴力;第五,英印政府的“遗产” 一)大国思想长期的反抗英国殖民主义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促进了印度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和形成而民族主义意识进而又使那些领导运动的民族精英们萌发出印度要成为世界大国的思想 印度的政治领袖和战略精英们深信,印度幅员广阔、 人口众多、 自然资源丰富、 其独特而悠久的文明远播亚洲许多国家,因此,印 度命中注定将成为世界上第三或第四位的大 国 它未来的国际地位将与美国、 苏联和中国相提并论。

      早在独立之前,尼赫鲁就在其 《印 度的发现》 一书中憧憬了印度未来的大国地 位 独立以后,尼赫鲁在许多演讲中都表白了 印度对大国地位的追求他在一次阐述印度 对外政策的演讲中说道:“我可以理解欧洲和亚洲某些较小的国家为形势所迫屈从于某些 大国因为出于无奈而在实际上成为那些大 国的卫星国 强加于它们的力量如此之大,以 致于它们无法选择但我们不是弱小或中庸 国家的公民⋯⋯如果某个军事大国攻击我们,我们无疑会受到伤害,对此我不能自欺欺 人然而过去我们终究在民族运动中反对过 最强大的世界大国之一 ”①在尼赫鲁时期,印度的大国思想明显表 现为它以第三世界领袖自居的心态印度前外交秘书J·N·迪克西特分析了印度产生 这种心态的政治-文化原因:第一,在亚洲、 非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中,印度是第 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印度对这些国家的积 极支持对它们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贡献;第二,亚洲许多国家的文化深受印度文化的影 响,印度应被视为亚洲社会文化基础的源头31当代亚太 1999年第10期论 坛 ①1948年3月8日的讲话,载India’s Foreign Poli2 cy,New Delhi Publication Division, 1960,p. 32.因此它的领导地位自然也应当之无愧①。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世界大国地位的 追求始终是印度最基本的对外战略思想,也 可以说它已经成了印度的国家战略目标但 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思想方面,印度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尼赫鲁时期,印度对 大国地位的追求主要表现在政治和外交方 面,尼赫鲁更注重在世界上树立道义上的大 国形象 而在尼赫鲁去世以后的年代里,依靠 军事实力实现大国地位观念已经成了对外战略的主流思想 (二)不结盟不结盟是尼赫鲁亲自制定的政策,它反 映了尼赫鲁时期最重要的对外战略思想美 苏冷战初期,美国曾拉拢印度加入西方国家的阵营,但是印度从自己的民族利益出发,没 有接受美国的建议,而坚决地选择了不加入 任何军事集团的不结盟政策为此美国国务 卿杜勒斯曾斥责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为 “不 道德” 印度选择不结盟政策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现实主义的明智选择 即使是冷战结束、 两 极格局瓦解之后,印度仍然没有放弃这种主 张 尼赫鲁当时采取不结盟政策有其多方面 的考虑第一,印度的目标是 “做一个有声有色的 世界大国”,而不愿 “扮演二流角色”,更不想 沦为大国的附庸而失去对外政策的独立自主 权 此外,不结盟政策也包含着印度希望通过 道义和政治的力量,在两大敌对阵营之外发展第三种力量,以此确立印度在第三世界国 家中领导角色的愿望。

      第二,印度不完全倒向一方则可以为自 己的对外政策留有更大的活动空间1947年12月,尼赫鲁在印度制宪议会中讲到:“如果有一场大战,我们没有任何特殊的理由跳进 去尽管在当今的世界战争中保持中立有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我们就决不加入 战争 一旦必须作出选择时,我们将加入对我 们有利的一方 ”②印度著名的战略家K·苏布拉马尼亚姆的解释是:“不结盟的实质是根 据国家利益自由作出选择”③第三,为自己争取一个安全的战略环境 尼赫鲁认为美苏两大阵营的 “相互角逐对印 度免受一切攻击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④印度只要置身于两大集团的对抗之外,就能够 在全球的范围内为自己营造一个和平的外部 环境 第四,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印度国内 (包括国大党内部)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左派与右派的尖锐对立,选择不结盟的 “中间道 路” 不仅更容易为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广大的 民众所接受,而且对国大党政府的执政地位 更为有利 但是即使如此,尼赫鲁政府的不结 盟政策当时还是遭到了来自左派和右派两方 面的反对左派谴责这种政策是讨好帝国主 义,右派则认为它不现实和反西方直到60 年代中期以后,不结盟政策才在各种政治派 别中达成普遍的共识。

      (三)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难理解,在这个曾经遭受了近200年 西方殖民主义统治屈辱的国家里,反对帝国 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思想有着广泛的社会思想 基础早在1928年,国大党在其加尔各答年 会上通过的一项决议中就宣布:“印度人民争 取自由的斗争是整个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斗争 的一部分,国大党决定与其他也在遭受帝国 主义压迫的国家和人民建立联系,并决心与41当代亚太 1999年第10期论 坛 ①②③④HarishKapur,India’s ForeignPolicy1947292: Shadow s and Substance,p. 23, Sage Publications 1994.K·Subramanyam,IntroductiontoJaswant Singh,Defending India,M acm ilan Press LTD, 1999.参见Jaswant Singh, Defending India, M acm ilan Press LTD, 1999,p. 47.参见J·N·Dixit, Across Borders: 50 Years of India’s Foreign Policy, Thom son Press LTD, 1998,p. 21.帝国主义进行斗争。

      ”①在领导民族独立的运动中,国大党对其他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 义奴役的亚非国家自然也给予了同情和支 持例如,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国 大党曾组织了抵制日货的活动,还派遣了以柯隶华医生率领的援华医疗队支援中国人民 的抗日斗争 尼赫鲁本人也曾在1939年访问 了中国,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建立了联系 印度独立前后,国大党政府高举反对帝 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旗帜,呼吁世界和平,强调亚洲团结和亚非合作这些政策反映了尼 赫鲁时期印度对外战略思想中强调道义的理 想主义色彩在这方面尼赫鲁本人深受近代 著名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斯瓦米·维韦卡南 达和圣雄甘地的影响维韦卡南达曾反复强调,印度在世界上的未来角色是 “和平的使 者,是创建公正和道德世界秩序的催化 剂”②印度前总理库马尔·古吉拉尔(当时任外交部长)1996年3月在美国国会外交关 系委员会上的演说中讲到,“任何对印度对外政策的讨论,都要从圣雄甘地的贡献开始,是 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注入了建立在道义和价值 基础上的政治 这不单纯是策略,而且是历届 印度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③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印度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的亚非国家 看作是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联合力 量。

      自1946年至60年代初期,印度对印度尼 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和非洲国家争取自由独立 的斗争给予了政治上和物质上的支持1947年3月,印度在新德里召开了亚洲关系会议;1955年与印度尼西亚共同召集了亚非会议 中印关系也曾经历过一个 “蜜月” 时期1950 年印度承认了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共产主义国家 此后,印度始终主张恢复中国在联 合国的合法席位1954年与中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印度在50年代的对外 政策顺应了广大亚非国家要求民族独立的世界潮流,因而普遍获得第三世界国家的响应 和支持,印度也因此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这为以后 “印度领导不结盟运动的全球战略奠定了基础”④四)非暴力思想在印度这个笃信宗教的国度里,非暴力和宽容的思想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渊源和社会思想基础圣雄甘地在领导民族独立运动 的过程中,利用非暴力思想发动了大规模的抵制英国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印度的独立 使得政治家们更加相信道义和非暴力的力量甘地曾讲到,“我呼吁印度实践非暴力并 不是因为印度虚弱,而是因为我彻底意识到了非暴力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实现不需要训练或征集武器 ”⑤甘地主张 “如果印度证明可以通过非暴力手段得到新生,印度决不想要一支庞大的陆军和一支同样庞大的海军和 空军。

      作为战争工具,它们将被发现是没有用处的 ”⑥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对尼赫鲁政府的国防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始终把军事力量的发展置于次要的地 位其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左右的低水平据报道,当印度的 第一任陆军总司令向尼赫鲁提交陆军的发展计划时,尼赫鲁表示,印度 “不需要国防计划, 我们的政策是非暴力我们看不到任何军事51当代亚太 1999年第10期论 坛 ①②③④ ⑤⑥ 陈平生主编:《印度军事思想研究》 第30页军事 科学出版社, 1992年J·N·Dixit,Across Borders: 50 Years of India’s Foreign Policy, Thom son Press LTD, 1998,p. 17.ib.Stephen PhilipCohen,IndianPerspectives on W ar, Peace, and InternationalO rder, Paper for the Summer Workshop on Defence, Technology and cooperative Securi2 ty in South A sia.转引自J·N·Dixit,Across Borders: 50 Years of India’s Foreign Policy, Thom son Press LTD, 1998,p. 17.转引自J·N·Dixit,Across Borders: 50 Years of India’s Foreign Policy, Thom son Press LTD. 1998,p. 15.威胁,⋯⋯警察就足可以满足我们的安全需 要了”①。

      尼赫鲁政府把国家军事能力的发展置于 次要的地位,除了受甘地的非暴力思想的影 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第一,当时印度国内面临着严峻的政治、 经济形势印巴分治给刚刚独立的印度在政 治和经济上带来非常严重的困难尼赫鲁政 府面临的首要的、 最迫切的任务是安置几百 万难民以及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经济 为此,尼赫鲁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工业化战略,实 行了先经济后国防的政策 第二,对全球和地区安全形势的估计 尼 赫鲁认为不结盟政策将使印度得以避免卷入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和冲突,从而可以为自己赢得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在地区问题上, 尼赫鲁的最初政策是想通过外交的手段解决 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争端1947 ~1948年印巴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战争之后, 印度首先把克什米尔问题提交到联合国,表明了印度当时解决印巴冲突的立场 (五)英国殖民主义者的 “遗产”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在接收了英国殖民统 治者和平移交的国家权力的同时,也自然地 继承了过去 “主人” 留下的 “遗产”,其中包括与中国的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