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品】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比较研究.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5543791
  • 上传时间:2021-10-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5.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比较研究(2006-9-22) , .张克俊(2006-9-23) (四川省社科院工商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成都,610071 )(2006-9-24)(发表于《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3期)[内容提要]本文对我国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发展方面的共同点和 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这两类开发区而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共同问题,指出这两类开发区都必须进 行发展思路的转换,展望了这两类开发区的趋势有三种发展趋势,即独立并行发展、整合发展和向 多功能综合新城区发展[关键词]开发区发展比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创建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经济 合作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中国开发区的两种不同形态,均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数量最多、 影响力最大、分布最广的开发区目前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3个这两类开发区经过20年的起步、快速成长发展阶段,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成为经济增 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特殊区域,完成了第一次创业的要素聚集和数量扩张任务,进入了“第二次创业” 的质量全面提高阶段。

      把这两类开发区联系起来,从比较的角度找出这两类开发区发展的共同点和 差异,分析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思路与趋势,对于更好地认识开发 区发展的规律、提高未来开发区建设的水平和质眼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两类开发区发展的共同点1、两类开发区发展速度均很快,经济总量已有相当规模2003年国家高新X各主要经济指标与2002年比较均有较大幅度上升,营业总收入年增长36.6% ,工业总产值增长33.4% ,1〕业增加值增长32.7% ,净利润增长41% ,上缴税额增长29.2% ,出口创汇增长55% 高新区以上各项指标自1992年以来,保持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0.6%、50.9%、32.7%、 42.0%、52.0% 和55.0%2003年国家级49个经济技术开发[又国内生产总产值比2002 年增长33.28%,工业增加值增长35.1 8%,工业总产值增长35.55% ,税收收入增长21.61% , 进出口总额增长42.82%,其中出口增长40.44%,进口增长45.33%,合同利用外资增长17.06%, 实际吸收外资增长1 1.63% 而200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0%,工业总产值增长27.20% , 工业增加值增长1 7.00%,税收收入增长20.34%,进出口增长37.10%,其中出口增长34.60%, 进口增长39.90%,合同外资增长39.03%,外商实际投资增长1.44%。

      山此可见,两类开发区 的增长速度均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相同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从经济总量来看,2003年53个国家高 新区实现总收入20939亿元,工业总产值1 7257亿元,工业增加值4361亿元,净利润1129亿 元,上缴税金990亿元,出口创汇510亿元;49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144 亿元,工业总产值10663亿元,工业增加值2988亿元,税收收入608亿元,进出口总额1009 亿元,其中出口 386.7亿元,进口 379.3亿元,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 75.3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 86.4亿美元2、两类开发区发展均已成为我国和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2003年,53个国家级高新区完成工 业总产值17257亿元,工业增加值4361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 2.13%,工业增加值的 8.13%: 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利5个享受国家级开发区政策的园区总共完成GDP4985.01 亿元,占到了全国GDP总量的4.41%o自1995——2003年间,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GDP增长 了 6.7倍,而全国GDP仅增长了 89% ,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全国GDP增长的页献率达到6.2%。

      两类开发区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突出,每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均在母城的整体发展中发挥 者更要作用例如,2003年成都高新区实现GDP95亿元,占所在城市的5.08%;天津经济技术 开发区GDP占到了所在城市的18.65%,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到了所在城市的28.63% 和31.83%;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GDP占大连市的18.4%,对大连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33.8% o两类国家级开发区不仅成为所在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旦通过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3、 两类开发区均取得了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高的效益2003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实 现人均营业收入达54.6万元/人(营业总收入/年平均从业人员),人均工业总产值为45万 元/人,人均工业增加值为11.4万元/人,人均净利润为2.9万元/人,人均上缴税额为2.6 万元/人,人均出口创汇1.3万美元/人2003年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5.69万元/人,人均工业总产值为40.36万元/人,人均工业增加值为11.31万元/人,人 均上缴税额为2.30万元/人,人均出口创汇1.46万美元/人。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下, 高效率、集约化的利用土地资源,是开发区发展必然遵守的基本原则以单位用地衡量经济效益,全 国53个国家高新区总规划面积为724.90平方公里,其中新建区为490.1平方公里,已开发建成 的土地面积为485.05平方公里据初步测算,2003年,在国家高新区已开发建成的485.05平方 公里土地面积上,每平方公里土地当年平均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工业总产值35.7亿元,工业 增加值8.8亿元,净利润2.1亿元,上缴税额2亿元,出口创汇1.05亿美元截止到目前,53个 国家高新区主要以滚动开发方式累计投入土地开发资金1892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57120亿 元,即每投入1元钱的土地开发费用,约产出30.2元,比所在地城市其他区域要高从国家经济技 术开发区来看,2003年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开发土地面积824.01平方公里,其中已 建工业项目用地457.25平方公里,单位已开发土地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5.03亿元/平方公里,单位 已建工业项目用地工业总产值23.32亿元/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为6.53亿元/平方公里,税收为 0.7381亿元/平方公里,出口 0.4693亿元/平方公里。

      4、 两类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均日益显现,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一 个国家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何种地位,是决定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尽管我国已是世界贸 易大国,但总体而言,我国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然而,我国两类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 代制造业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截止到2003年, 国家级高新区内企业达到32857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2238家,占企业总数的67.7% , 营业总收入达16579.2亿元,占国家级高新区总量的80% o区内企业高新技术领域产品品种达 36193利明显集中在IT和新能源方面,其中,电子信息领域的产品占35.6%,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领域产品的比例占19.8%,二者的总比例占到高新技术产品的一•半以上2003年国家高新 区营业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360家,占国家高新区企业总数的7.2%,相应的营业总收入却 占到了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的86.2%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的工业增加值L2占GDP的70%以上,L2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产业集群,如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以宝洁为龙头的化工产业集群,长春、武汉和重庆经济技 术开发区均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沈阳经济技术开 发区形成了装备产业集群。

      在一些技术含最较高的新兴制造业产品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 国占有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轿车产量59.90万辆,占全 国总产量的54.86%;移动产115801.3万部,占全国的47.76%除此之外,国家级经济技 术开发区在汽车玻璃、程控交换机、复印机、录像机、彩色显示器的生产量也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 60%、21%、30%、30%和 14%5、两类开发区走出了一条新型的城市化道路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推进工业化和城 市化,实现2到3亿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也是最为艰巨 但又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政府财政资金又极为有限的情况下, 如何推进我国的城市-化,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两类开发区在这方面均走出了-•条在开放环 境下利用国际资金、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新道路自建设 之初,两类开发区大多数均把开发区建设纳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 造业为主的城市新区为目标经过十多二十年的发展,两类开发区原先的规划用地面积已大部分开 发完毕,新城区正在形成。

      如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为572.59平方公里,已开 发土地中工业用地而积460平方公里,约占批准规划面积的80%,开发土地中工业用地已基本摆 满投入运营或在建工业项目两类开发区均采取的是充分利用国际资金和市场资金的路子,即通过“开 发土地一H商引资——税收收入——再投入土地开发”的滚动发展模式,从而建设起一个个现代化 城市新功能区二、两类开发区发展的不同点1、高新区在经济总量、开发效益方面超过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53个国家级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257亿元、工业增加值4361亿元、上缴税金990亿元、出口创汇510亿元,分别比 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61.84%、45.97%、62.76%、31.86%,每个国家级高新区实现 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为325.60亿元>82.28亿元,分别比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49.63%、 34.95% o从开发效益来看,2003年国家级高新区企业实现人均工业总产值为45万元/人,比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4.64万元/人;人均工业增加值11.4万元/人,比经济技术开发区高0.9万元 /人;人均上缴税额为2.6万元/人,比经济技术开发区高0.3万元/人。

      2003年国家级高新区新 建区单位面积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为35.7亿元/平方公里,比同期经济技术开发区高1 2.38亿元/平 方公里;单位面积实现的工业增加值为8.8亿元/平方公里,比经济技术开发区高2.27亿元/平方公 里;单位面积上缴税金2亿元/平方公里,比经济技术开发区高1.53亿元/平方公里山此可见,我 国高新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土地集约程度要比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其主要原因是高新X以高新技 术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而这些产业的知识和资金密集程度比传统产业高,但占用的 土地比传统产业少2、高新区的产业和产品分布较集中,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为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新 技术产业与产品仍占有较大比重,但产业、产品分布较宽泛截止到2003年,国家级高新区内经 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2238家,占企业总数的67.7%,营业总收入达1 6579.2亿元,占国家级高 新区总量的80% ;高新区内主要高新技术领域产品品种达36193种,实现销售收入1 3557亿元, 占高新区产品销碍收入的78.9%;出口创汇462.7亿元,占高新区出口创汇的90.7%而经济技 术开发区2003年高新技术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9.15%,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区内工业总产 值的44%,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佐收入占区内产品销售收入的44.6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 口总额的52.44%。

      山此可•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