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双导师制在师承制专业学位模式中的实践与探索.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561355
  • 上传时间:2018-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档文档浅析双导师制在师承制专业学位模式中浅析双导师制在师承制专业学位模式中的实践与探索的实践与探索张彩霞 朱磊 潘华峰 史亚飞(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摘要:通过对本校师承制专业学位双导师制实施情况的分析研究,结合对导师、学员、管理干部等调研结果,提出双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完善举措,为不断完善师承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关键词:中医,双导师制,师承教育,培养模式中国分类号: 基金项目: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11JGXM-MS16)作者简介:张彩霞,1975 年 9 月,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通讯作者:史亚飞,1976 年 8 月,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生处副处长,主要从事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简称“师承制专业学位”)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原有师承教育模式基础上,该模式首创性地将院校教育、学位教育和师承教育结合在一起,成为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一次新突破[1]按照现代研究生教育模式,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机制如何按照师承制专业学位工作要求,构建一种既遵循研究生教育基本规律,又符合中医师承专业学位工作实际要求的导师指导制度与方式已成为完成好师承制专业学位工作的重要任务。

      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南地区师承制专业学位工作的主要承担单位,承担了来自广东、湖南、湖北、广西、海南五省,共 50 名继承人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其中申请博士学位 34 人,申请硕士学位 16 人[2]学校根据师承工作特点,采用了双导师制的指导方式,并配套相关规章制度,较好地完成了师承学员的学习培养指导工作本文旨在通过对本校双导师制指导方式实施情况的分析研究,结合对导师、学员及管理干部等多方走访调研,分析其实施成效与存在问题,提出完善该模式双导师指导制度的主要举措,为构建科学、完善地师承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1.基本情况双导师制——即师承导师与学位申请导师相结合的导师指导制师承导师即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本校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继承专家已均为博硕士生导师,针对校外老专文档文档家,学校专门出台了聘任文件,共有 16 名专家成为我校博士生导师;6 名专家成为硕士生导师,从制度上保证了校外专家指导学生申请学位的主体性学位申请导师是指配备校内导师指导师承学员完成学位申请工作为保证与师承工作的衔接,校内学位申请导师同时也是本校的第四批师承老中医药专家从职责分工来看,师承导师是主导师,学位申请导师为副导师。

      从指导内容来看,师承导师全面负责学员的学习,相对侧重于师承继承,学位申请导师主要指导学员撰写论文,重点是学位授予标准与程序的把握设立校内学位申请导师的目的基于二点:一、不同院校学位申请与授予要求存在差异,特别是广东省外的学员在论文指导上存在地域、水平、格式、以及学术特色不同等方面的差异;二是部分省外老中医药专家,在当地高校仅仅是硕士生导师,缺乏指导博士生的经验,而个别基层老中医一直未担任过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方面处于空白,对学位授予办法知之甚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员学位申请工作本校重点加大对师承申请博士学位学员的导师配备工作,特别从我校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专家中遴选了 6 位担任省外攻读博士学位学员的学位申请导师2.实施成效从现有实施情况来看,双导师制较好地完成师承制学员培养工作为进一步总结经验,了解实施成效,我校在第四批师承学员、导师、管理干部中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研, 共收回有效问卷 62 份, 其中师承学员 38 份,导师 15 份,管理干部 9 份结果统计结果,就双导师制的实施情况与存在问题剖析如下:2.1 总体看法受访学员、导师及管理干部普遍认为实施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总体效果良好,非常有必要。

      数据显示,32 位学员认为非常有必要,占学员并总人数 85%,4 位认为需要,占 12%,两者总体达到 97%;95%的导师认为非常有必要;90%的管理干部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双导师制是否发挥指导作用方面,65%的学员认为发挥了较大作用,25%认为有一定作用,5%认为有作用但效果不太好,5%认为无作用2.2 聘任方式在选择校内学位申请导师方式上,40%学员为自我双方选择,45%为学校推荐,15%为别人引荐;在你最看重学位申请导师的什么条件时,导师的研究方向占55%,导师的声誊占 35%,导师的职称与职务占 10%,结果显示,在学位申请导师配备上主要方式以学校推荐为主要途径,自我双向选择为主要形式,学校硬性安排较少;对导师条件判断主要是研究方向的一致性及其在学术界的声望2.3 指导方式论文选题来源方面,23 人论文是自拟课题,占 60%,主要是结合导师学术思想与继验整理内容进行;14 人论文为原有师承导师经验临床课题,结合师承工作完成,占 38%,两者达到 98%在学位申请导师与师承导师的沟通上,60%学员认为有没有问题,30%学员认为导师间沟通还需进一步加强,10%学员认为导师间沟通较少,主要靠自已去与两位导师沟通;70%的导师认为与另一位导师配合默契,25%的导师认为沟通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论文指导环节上学位申请导师、师承导师哪个作用更大选项上,45%学员文档文档认为一样大,20%认为师承导师发挥主要作用,35%学员认为校内配备学位申请导师作用较大,主要体现在论文模式与规范、学位授予标准与答辩要求等方面结果表明,双导师制在培养工作中作用重要,但沟通等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2.4 改进举措在如何进一步改进双导师制的具体举措方面:50%学员认为首要是学校创新管理模式;20%学员认为要进一步理顺导师沟通机制,提高指导效果与效率;30%学员认为学生自已要加强与导师沟通结果显示,双导师制还有很多改进与提升空间3.存在问题综上所述,师承双导师制已得到学生和社会认可,并取得较好效果但在各个环节上,特别是指导方式、沟通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究其深层次原因有以下两点:3.1 导师、学员三方在学习培养工作中主动性有待提高师承制专业学位教育尚属首次,毕竟不如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那样拥有较长的历史, 因而在管理机制上肯定有些不完善和摸索的地方调查结果显示,实施中存在部分管理部门缺乏对师承制专业学位工作足够的重视,尚未建立导师与导师间、师生间有效的沟通、联络以及监督机制,以及对学员的管理、监控机制不强等问题。

      但这不应成为学员、导师忽视师承制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理由访谈结果显示,部分学员被录取后便认定学位已经到手了,各培养环节存在应付心理,缺乏与导师、管理部门的沟通,论文流于形式,也给导师留下不好印象;少数导师在没有完备监督机制面前,也是得过且过,更多注重自已的业务工作,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以上原因都导致师生间沟通不畅、指导不力3.2 双导师的协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双导师制的核心在于两位导师间的密切配合、合理分工,共同完成指导任务任何一方独立指导,缺乏有效沟通都是不正确的调查结果显示,40%学员认为导师间沟通还需进一步加强;25%的导师认为沟通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20%学员认为要进一步理顺导师沟通机制,提高指导效果与效率这一系列结果表明,尚需加强双导师的协作机制,在学生指导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4.完善举措目前,第四批师承工作已基本完成双导师制指导方式得到多数学员、导师、和管理干部的认可,基本可确定下来为对下一批师承制专业学位工作积累经验,强化导师指导作用,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4.1 强化双方导师联合培养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师承制专业学位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学校、导师及学员都充分认识到师承制专业学位联合培养是一次互利双赢的合作,双导师制的构建有利于师承制专业学员的成长与学位申请,真正将师承制高层次临床创新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要加强学员的管理,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通过学员这一桥梁,使双方导师在联合培养、指导方式方面产生更大的作用,更加默契的配合,推进师承制专业学位工作不断深入文档文档4.2 加强双导师指导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制度建设是加强管理的根本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师承制专业学位双导师指导制,必须建立本模式的导师指导制度要求与基本职责,从政策层面给予师承制导师更多的权利与荣誉,特别是学术评价上,采取一票否决制,达到对学员的监控作用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是推进师承制双导师指导模式的重要内容,可通过拜师制度、奖励基金等形式,充分调动双方导师的积极性,密切配合,完成师承学员的指导任务,为构建一种新的中医高层次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核心作用参考文献[1]史亚飞,潘华峰.中医师承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特点与理论内涵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 5):6-7[2]马定科.中医师承人员可拿临床学位,首个攻读学位班开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3):245PracticePractice andand ExplorationExploration onon DualDual TutorialTutorial SystemSystem forfor ProfessionProfession DegreeDegree Master-discipleMaster-disciple PostgraduatePostgraduate ofof ChineseChinese MedicineMedicineZhang Cai-xia,Zhu lei,Pan Hua-feng,Shi Ya-fei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510405,ChinaAbstract: Based o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double tutorial system performance for profession degree master-disciple postgraduate, and Combined with the survey finding from the tutors , students and management staffs,it rais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dual tutorial system performance, so as to consummat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l in master-disciple of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Dual tutorial system;Master-Disciple Education ; training model。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