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手写(多篇).docx
124页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手写(多篇)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篇1:小学语文经典教案范例 篇2:小学语文教案范例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小学 姓名 备注:黑体字带【】部分为解释说明部分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以课标为依据,落实教材训练内容表述要准确、具体、可检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 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应放在本课语言的学习、理解、运用及语文能力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两课时 【说明:课堂教学设计选择方法时,要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避免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脱节例:教学目标提出“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落实这一目标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 背诵萧红《小城三月》写景选段: 1.“ 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杨花挂着他了。
2.“ 河冰发了??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3.“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带着呼唤,带着盅惑??”“” 【说明:课前三分钟说话内容要精心选择,必须在教案中体现训练的具体内容,内容可丰富多彩,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重点,并借此引领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每一节语文课前都要有此训练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板书课题,识记“陶”由“淘”换偏旁来记忆??) 【说明:导课要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尽量精炼有效时间要控制,不要过长有些课文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拼拼音、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要求;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争取把课文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明:每一遍读文都有不同目的,要把具体要求体现出来,并有大问题 3.出示带拼音生词 懦弱 恼怒 争辩羞耻 流逝宫殿 朴素 (1)自由练读 (2)指名领读 (3)交流记字方法记忆字形注重对识字方法的指导及总结运用,边记字边随机组词及说话。
懦”“恼”“耻”“朴”借助“形声字”规律识字 区分:辩与辨(引导学生从字的中间部件联系字义辨析 【说明:需要识记的生字及识字方法要体现在教案中 4.出示去拼音生词 陶罐 懦弱 恼怒 争辩 羞耻 流逝 宫殿 朴素 随机抽读正音,注意“懦”“耻”“逝”的读音 5.出示句子: “何必这样说呢?”??可吵的呢!”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闷得够受了 指生读句子,识记“掘”根据语言环境辨别“处”“闷”读音 【说明:所出示的句子可以不完整的出现在教案中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生字,指名读并组词 2.指导结构较复杂的字,重点指导:恼怒 谦虚 感受 (“谦”的右半部分要紧凑;“虚”里面的“七”要小 归纳方法:笔画较多的汉字,要写得紧凑,注意穿插避让 3.练习书写,反馈点评 【说明:写字指导要在教案中体现具体指导某个字的哪一笔、某个部件等注意些什么 四、再读课文 理清脉络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提示:古时候,铁罐仗着坚硬,常常( )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 ),而铁罐却()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铁罐看不起陶罐,哪几个自然段写它们各自的结果。
3.默读课文2——9自然段,看看描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几次对话? 提示:你说一句,他说一句,称作一次对话,用大括号标记 【说明: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要教给学生,并在教案中体现 五、总结设疑: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陶罐又是怎样面对铁罐的奚落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词 指导书写 1.出示词语: 陶罐懦弱 恼怒 争辩羞耻 流逝 宫殿 朴素 挖掘 自由读随机抽读 2.听记词语:朴素谦虚 恼怒 自主订正 3.指导书写 出示:素 值 捧 (1)组词、观察、归纳横画较多汉字的书写方法 (2)重点指导范写:素(注意三横长短的变化,中间的两个撇折要平一些 (3)生练习书写篇3:小学语文教案范例 《乌鸦喝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3、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矿泉水瓶子多个,小石子若干, 小剪刀一把(用于分组实验);动画课件一组(帮助学生理解、朗读感悟课文)各色五角星多个(用于随机激励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幻灯片,复习生字) 2.读词语 3.练习:猜一猜,连一连 二、出示第一幅图 1.看图:小朋友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请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出示幻灯片(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出乌鸦十分口渴、非常着急的语气? 5.指名读 6.自由读 7.齐读 过渡语:这只乌鸦确实非常着急,可光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啊,得想想办法呀,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三、出示第二幅图 1.谁来说一说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呢? 2.指名读 3.看图体会乌鸦喝水时的高兴的心情 4.出示字幕(第 2、3自然段),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5.指名读6.谁愿意做这一只快乐的乌鸦,说说你用了什么好的办法呢? 7.老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哪位同学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四、读整篇课文 五、拓展 1.讨论乌鸦喝水办法的优缺点? 2.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做呢?小组内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六、板书 19.乌鸦喝水 喝不着水——想办法——喝着水篇4:小学语文教案范例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解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解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
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背诵 四、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
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29《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