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15(附答案带详解).docx
8页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问答题:种子说:“我要努生长,我要向下扎根,让茎叶随风飘摇于是它努力生长着,一棵棵成长的小草,成就了春天的繁荣根据上文提示,请以“事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答案: 本题解析:无答案2. 问答题:下面一段文字批评了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地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第一种人:第二种人:第三种人:答案: 本题解析:第一种人:“徘徊不敢走进门”,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采取逃避主义态度。
第二种人:“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割断历史、盲目排斥,采取虚无主义态度第三种人:“接受一切”、“欣欣然”、“大吸剩下的鸦片”,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态度3. 问答题: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啄木乌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提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这段文章中对物种起源问题的阐释中心是:A.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C.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正确的,但把变异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D.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正确的;但把变异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答:()答案: 本题解析:C4. 问答题: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到了歧视一般人谈论起文学类别来,也往往只谈诗歌、小说、戏剧这“老三样”即使谈到散文,也令人有“敬陪末座”之感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然而有其原因一般讲刭散文的应用,不外抒情与叙事两端抒情接近诗歌,而叙事则邻近小说散文于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亦鸟亦兽,非鸟非兽在文学大家庭中,仿佛成了童养媳,难乎其为文矣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散文的真精神在于真实。
抒情要真挚动人而又不弄玄虚;叙事不容虚构而又要有文采,有神韵可是有一些人往往是为了消遣而读书文学作品真实与否,在所不计即使是胡编乱侃,只要情节动人,能触动他们灵魂深处的某一个并不高明的部位,使他们能够得到一点也并不高明的快感,不用费脑筋,而又能获得他们认为的精神享受,在工作之余,在飞机上,在火车中,一卷在手,其乐融融,阅毕丢掉,四大皆空散文担当不了这个差使,于是受到歧视倘若把文学分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话,散文接近阳春白雪真要欣赏散文,需要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艺术修养虽然用不着焚香静坐,也要有一定的环境车上、机上、厕上,不是适宜的环境你是不是想把散文重新塞进象牙之塔,使它成为小摆设,脱离广大的群众呢?敬谨答日:否我只是想说,文学作品都要能给读者一点美感享受,否则文学作品就会失去它的社会意义但是,美感享受在层次上是不尽相同的散文给予的美感享受应该说是比较高级的美感享受,是真正的美感享受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洗涤人的灵魂像古希腊的悲剧,它能使人“净化”,但这是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净化写到这里,我必须谈一谈一个对散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身边琐事问题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到近现代,最能感动人的散文往往写的都是身边琐事。
即以本书而论,入选的中国散文中有《陈情表》、《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别赋》、《三峡》、《春夜宴从弟桃园序》、《祭十二郎文》、《陋室铭》、《钴姆潭西小丘记》、《醉翁亭记》、《秋声赋》、《前赤壁赋》、《黄州快哉亭记》等等宋以前的散文名篇,哪一篇不是真挚动人,感人肺腑?又哪一篇写的不是身边琐事或个人的一点即兴的感触?我们只能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只有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才能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才能净化他们的灵魂宇宙大事,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当然能震撼人心,然而写这些东西,如果掌握不好,往往容易流于假、大、空、废“四话”四话一出真情必隐,又焉能期望这样的文章能感动人呢?第八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什么?(7分)答案: 本题解析:只有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才能真正地感动人心,净化灵魂5. 问答题:乌篷摇梦到春江(节选)当年,在青海戈壁滩竞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那该多么好!那时,我没有到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我终于圆了梦回浙江仅两年,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两次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当你迂回山间不胜引颈张日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你兀的眼睛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的一江之水鲜活可爱;待盼到日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荡漾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我始想,富春江俏,恐怕全在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婀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过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身形逼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居,更添无限情趣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它的色泽,那江水,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乌篷船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都浓浓淡淡地绿进去;立在船头,看山,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绿出来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静电站的建成,更使江水浪敛波平它虽然还是千里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合流,仿佛是在水底暗处悄悄进行的,“临流鼓钓,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行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偏现它扬古启今的魅力。
我又想,人们到这儿瞻仰、凭吊,大概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表达对严子陵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风骨的敬崇,对今之世风清新的呼唤吧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甜,惟愿年年得相见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作者写“严子陵钓鱼台”的主要用意是什么?(7分)答案: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主要用意在于:(1)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表现富春江丰厚的文化底蕴2)深化主题,以严子陵高洁的品行衬托富春江的风物独绝,表达了作者呼唤“今之世风清新”的主旨6. 问答题:正确理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回答问题1.标出此句的音节2.这句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答案: 本题解析: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以“一江春水”喻“愁”显现出愁思就像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像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7. 问答题:小说写四个青年妇女去水生家商量探夫的对话,各具性格特征,请具体分析。
答案: 本题解析:小说描写几个青年妇女去水生嫂家商量探夫有这样几句对话,各富性格特征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以上对话,各具各自的性格特征:说第一句话的妇女,乖巧伶俐,说谎善找托辞本想去看丈夫,又怕人说“拖尾巴”,以“忘下了一件衣裳”之名,行看夫之实,聪明一说第二句话的妇女,快人快语,不找借口,不用托辞直说“有旬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痛快说第三句话的妇女,质朴憨厚,托辞笨拙哪里就碰得那么巧”不顾危险,“快去快回来”心怀侥幸——的确憨笨说第四句的妇女,忸忸怩怩,欲盖弥彰,自己想去,却让婆婆为其背黑锅小说对话的成功,在于对话能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以上对话描写的同是青年妇女,同是上前线探夫,但却性格各异,由此可见作家刻画人物功力的高超8. 问答题:单纯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我相信,每一个精神上的伟人在本质上都是直接面对宇宙的。
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只是宇宙的儿童,这种认识深藏于他的心灵的核心之中,从根本上使他的心灵永葆儿童的单纯另一方面,他对宇宙的永恒本质充满精神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支配下,他本能地为一切精神事物所吸引,使他的心灵变得越来越丰富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他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算计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有两种人性的单纯,分别与两种自然相对应第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与原始的物质性的自然相对应儿童的生命刚从原始的自然中分离出来,未开化人仍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原始的单纯第二种是超越的单纯,与越超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对应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括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自然的单纯在两种自然之间,在人性的两种单纯之间,隔着社会和社会关系社会的作用一方面使人脱离了原始的自然;另一方面又会组织人走向超越的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