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元代诗文.ppt
13页元代诗文,一、元代诗文的基本特征 1、分期: 延祐为界,前后两期 2、特征: (1)前期——延续金、宋习气诗人“宗唐得古”散文或宗唐或宗宋,提出理学和古文合一的观点 (2)后期——南北文风逐渐融汇,促成诗文兴盛;创作的现实性增强二、元代前期诗文作家,(一)内容: 怀念故国、感叹乱世、哀伤身世、向往田园 (二)北方诗文: 1、特征——源于金末赵秉文、元好问,提倡遒健宏敞的风格 2、代表作家——王恽和姚燧、刘因 (三)南方诗文: 1、特征——承袭宋季浮靡之风而略变之,诗文风格趋向清婉深秀 2、代表作家——戴表元和赵孟頫姚燧,一、概况: 以散文见称,有《牧庵文集》 二、创作 1、体裁——以碑铭诏诰等应用文为多,文学性不强 2、风格—— “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有西汉风” 3、 句子——常写得短截有力,叙述多转折起伏,反映出对文学的表现力度和作者的精神力量的追求 《别丁编修序》、《序江汉先生事实》,刘因,一、概况: 北方著名的理学家、元代文学家,有《静修集》 二、文学作品:讲“大节”、“讲气骨”,有遗民气息 1、诗歌:题画诗、山水诗、咏史诗 《白沟》、《渡白沟》——表现突出的民族思想 2、文: 《辋川图记》借评画而论人品——醇正 三、《白沟》: 1、主题——目睹界河,叹宋亡教训 2、艺术——含蓄深沉,巧用反衬、比喻;用典贴切、对仗工整,戴表元(1244—1310),一、概况:《剡源集》。
二、文学观: 鼓吹“唐风”、力矫宋诗之弊,揭露和抨击理学和科举制度破坏文学艺术 三、创作 1、诗: (1)记战争灾难,有故国之思《夜寒行》、《剡民饥》 (2)不像宋诗那样曲折或带有理趣,颇有韵致,“诗律雅秀” 2、文章: 记、序一类散文,笔调清新流畅,摆脱堂皇的议论而完全立足于人生的真实体验,体现了文学的进步赵孟頫,一、概况: 宋皇室后裔,元代官员,有《松雪斋集》 二、风格: “风流儒雅”,以一种稍稍隔远的态度,在高古旷逸的情调中寻求精神支撑 三、创作: 1、文:平易自然——《五柳先生传论》 2、诗: 五古尚汉魏六朝风味,于 “简淡平和”中蕴含并不淡薄内在的情感——《东郊》 近体尊唐,以清丽委婉见长——《岳鄂王墓》,赵孟頫——《岳鄂王墓》,鄂王坟上草离离, 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衣冠轻社稷, 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难已死嗟何及, 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 水光山色不胜悲1、主题: 哀悼岳飞屈死、河山沦丧,赞美英雄豪杰之士、谴责投降误国之人 2、艺术: 无藻汇、典故,对仗自由——有绝句、古风味 白描写景、直叙咏史——议论抒情、唱叹出之,真情不容假借三、元代后期诗文作家,(一)概况: 1、中期:崇尚“雅正”的盛世之音 雅正——风格以温柔敦厚为皈依,题材以歌咏升平为主导。
2、末期:现实主义 (二)代表作家: “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黄溍、柳贯、欧阳玄,杨维桢等,“元四家”,一、人物: 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二、主张: 宗唐复古 三、共性: 讲求法度,形式工整,措辞典雅,不追求情感或个性的激烈或纵恣的表现,而崇尚雅正 四、个性: 虞集“典而实”,杨载“整而健”,范梈“刻而峭”,揭傒斯“丽而新”——胡应麟《诗薮》,虞集,一、概况: 文坛宗师有《道园学古录》 二、主张: 宗唐宗古 三、诗文主题: 歌颂朝廷盛德,表现惆怅、哀伤或感慨 四、诗歌: 温厚平和而不失声韵光彩之美,题材大多较严肃,较典雅 五、文章: 多为应酬文字,人称盛世之文 追踪欧阳修,文辞自然舒展,好谈说习见的儒家道理,同时也常常表现追慕隐逸的情趣虞集《挽文山丞相》,徒把金戈挽落晖, 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 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 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 大不如前洒泪时!,1、主题: 哀悼歌颂英雄 2、结构: 前三联:追怀丞相事迹并寄感慨 尾联:写作者现实悲痛 3、艺术: 用典精切 陶宗仪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杨维桢,一、概况: 元末标新领异之首,有《铁崖古乐府》、《东维子文集》 二、文学主张: 要求文学真实地表达各人的自然之性,他 开了明代“性灵派”的先河。
三、“铁崖体”: 杨维桢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并因此形成“铁崖派”杨维桢《题苏武牧羊图》,未入麒麟阁, 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 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 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 涕泪满河梁1、主题: 抒发对苏武的敬仰 2、特征: 别出心裁,不落窠臼 (1)构思奇巧:倒叙.对比 (2)注重细节勾勒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