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1-6.doc
118页1《古今图书集成》图文版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明 杨体仁 撰 后学 一道 初校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一--------01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二--------------02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三--------47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四--------------65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五--------81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六--------------99序 运阖闢以成元会运世而不已者,理与数而已 是故数由理生,理由数着也 未形之初,有理斯有数,有数斯有象;既形之后,因象以推数,因数以推理 理者,太虚之实义,而数者,太虚之定分也 故河图兆祥,伏羲因之而画卦,孔子因之而作大衍,皆所以成变化,行鬼神,发明河图之 数也 自孔子没,后之言数者,流于术,而大义晦矣 至宋邵康节,得李挺之之传,着为皇极经世书 其命象定数,自为一家形于道即太极动静之机,着于文即伏羲奇偶之画,自无生有,自 有生无也夫无之生有者,无极而太极也;有之生无者,动极而静也 或有或无,天道之妙;一动一静,太极之根往来相资,屈伸相感,资其气遂成天下之文, 感其变遂定天下之象。
故在天,则有日月星辰雨风露雷,以成其象;在地,则有水火土石走飞草木,以成其形; 在人,则有性情形体色声臭味也;感应变化,消息盈虚,循环而不已焉 是故以元经会,以世经运(道按:疑为运经世) ,大而天地之始终,小而人物之生死,远而 古今之世变,无不该贯盖得伏羲画前之易,而发孔子之所未发者要其本旨,则皆原于 易也 夫易者,一也,易之一,即道之中也中者,人之心也故云“天向一中生造化,人从心上 起经纶“,所以为先天之学也 先天之学,正其心,平其气,无私于心,无反于义,义理融会,其道中正,即物穷理,而 尽性知天之学亦在其中矣 易曰: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生死即太极之动静也,不动不静,不生不死,是道之一 也是以大衍之数,一变而为七七四十九也,七变而为九九八十一也;数既极于九又復其 一,人既生又復其死明其理,知其数,则动静可求其端,阴阳可求其始,而万物之得失, 人事之休咎,皆可得而前知矣 此皇极之所由作,贯理数而一之者也 有志于数学者,不可不求其理,有志于理者,不可不求其心求心之要,舍静何以哉? 走自受读以来,徒析其文,茫无所获静养之久,一旦豁然,而前知之道,得其肯綮,观 象玩占,罔不应验 乃敢折衷微词,多述旧闻,以理为经,以易为纬,辑为六卷,名曰《心易发微》 。
凡造化之 原,阴阳之妙,与夫卦气之盛衰,声音之唱和,体用之变迁,策轨之断例,靡不备焉 昔人有言:理究伊川,数穷康节如诣其极,则亦一而已矣 是书也,虽于邵子之心无补,而初学之士,亦可得其指意之大略,为观物之梯航也故不2敢自私,录之以求正于有道者 【伏羲太极图】 伏羲太极图说 此图乃伏羲之所作也,世不显传或谓希夷所作,虽周子亦未之见焉,乃自作太极图观 任道逊之诗可见矣诗云: 太极图中一气旋,两仪四象五行全 先天八卦浑沦具,万物何尝出此圈? 又云: 造化根源文字祖,图成太极自天然, 当时早见周夫子,不费钻研作正传 夫既谓八卦浑沦文字祖,则知是图为伏羲所作,而非希夷明矣 其外一圈者,太极也;中分黑白者,阴阳也;黑中含一点白者,阴中有阳也;白中含一点 黑者,阳中有阴也阴阳交互,动静相倚,周详活泼,妙趣自然其圈外,左方,自震一 阳驯至乾之三阳,所谓起震而歷离兑,以至于乾是已;右方,自巽一阴驯至坤之三阴,所 谓自巽而歷坎艮,以至于坤是已;其闲四正四隅,阴阳纯杂,随方布位,自有太极含阴阳、 阴阳含八卦之妙,不假安排也 岂浅见近识者所能及哉?伏羲不过摹写出来以示人耳 愚尝究观此图,阴阳浑沦,盖有不外乎太极,而亦不离乎太极者,本先天之易也。
观周子 太极图,则阴阳显着,盖皆太极之所为,而非太极之所倚者,实后天之易也【第 598 册第 42 页之 1 :版面影像】 然而先天所以包括后天之理,后天所以发明先天之妙明乎道之浑沦,则先天天弗违,太 极体立矣;明乎道之显着,则后天奉天时,太极用行矣使徒玩诸画象,谈诸空元,羲周 作图之意荒矣3故周子有诗云: 书堂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 谁道二十年远事,而今只在眼睛头 岂非以孔子所论太极之旨,容有外于一举目之闲哉? 是可默识其妙,而见于性理,指要可考也 【河图】 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负文列于图,其数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 五十居中伏羲因而则之,以画八卦 河图说 愚按:河图洛书为数之宗也数之所起,一阴一阳而已矣阳数奇,属天而象圆;阴数偶, 属地而象方 河图以生数为主,故一二三四五居内,六七八九十居外 天一生水,一得五为六,故地以六成之,而一六共宗居北;地二生火,二得五为七,故天 以七成之,而二七为朋居南;天三生木,三得五为八,故地以八成之,而三八同道居东; 地四生金,四得五为九,故天以九成之,而四九为友居西;天五生土,五得五为十,故地 以十成之,而五十相守居中生数在内,成数在外,各以类而同处其方;在内为主,在外 为宾,亦各类而相统不乱,此所谓道其常数之体也。
以阴阳老少论之,一为老阳之位,其外则老阴之数居之;二为少阴之位,其外则少阳之数 居之;三为少阳之位,其外则少阴之数居之;四为老阴之位,其外则老阳之数居之此又 阴阳老少互藏其宅之变也 以生出之序言之,始下次上,次左次右,以復于中而又始于下也 以运行言之,北方一六水生东方三八木,东方木生南方二七火,南方火生中央五十土,中 央土生西方四九金,西方金生北方一六水,左旋一周而水復生木也 以对待言之,北方一六水克南方二七火,西方四九金克东方三八木,是生生之中而有克制 相成之义焉 本之以画卦,则虚其中之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仪也;一二三四 五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 此所谓虚其中以作易是也 【洛书】 4大禹治水神龟出洛,负文列于背,其数有九,以五居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 肩,六八为足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畴 洛书图说 愚按:易范,圣人之所作也故洛书以奇数为主,一三七九,各居其外,五居其中;而二 四六八,亦各以类而附奇数之侧;正者为君,侧者为臣,所谓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 之用也 然其数之纵横十五,则皆以七八九六迭为消长而得之。
一居正北,得五为六,而与南方之 九迭为消长;四居东南,得五为九,而与西北之六迭为消长;三居正东,得五为八,而与 西方之七迭为消长;二居西南,得五为七,而与东北之八迭为消长虚其中五,则纵横皆 十五,而一含九,二含八,三含七,四含六,参伍错综,无适而不遇其合焉此变化无穷, 所以为妙也 其阳数之次,则首北而东,东而中,中而西南;其阴数则首西南而东南,次西北而东北也 合而言之,则首北而西南,次东而东南,次中而西北,次西而东北,以究于南也 其运行则一六水剋二七火,二七火剋四九金,四九金剋三八木,三八木剋中央土,右旋一 周而土復剋水也 以对待言之,则东南方四九金生西北方一六水,东北方三八木生西南方二七火,是克制之 中而有生生不穷之理焉 大禹以之叙畴也故一为五行,二为五事,三为八政,四为五纪,五为皇极,六为三德, 七为稽疑,八为庶徵,九为福极皇极居中,而八者各以其次列于外焉所谓则洛书者, 总其实是也 愚谓:具天地之理者,易之象;纪天地之理者,范之数数始于奇,象成于偶二四为八, 八卦之象;三三而九,九畴之数故象以偶为用,有应则吉;数以奇为用,有对则凶偶 者,阴阳对待之象;奇者,阴阳迭运之数 【第 598 册第 42 页之 2 :版面影像】 【先天八卦图】 5先天八卦图说 先天乃对待之体。
乾南坤北为天地定位,离东坎西为水火不相射,兑居东南、艮居西北为 山泽通气,震居东北、巽居西南为雷风相薄,阴阳老少各以类合,此伏羲方位之图,易之 本也 故乾一坤八,兑二艮七,离三坎六,震四巽五,各各相对,合成九数;不惟其数,其画亦 各各相对,合成九焉 夫九乃老阳之数、乾之象,而无所不包也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数往者,顺天而左旋(道按:卦乾生震) ,皆已生之卦(道 按:时子至巳) ,故云数往知来者,逆(道按:坤生巽)天而右行,皆未生之卦,故云知 来 【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说 后天为流行之用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 成言乎艮,此文王方位之图,易之用也 先天之离东坎西,象日月之出卯酉;后天之离南坎北,象日月之正子午 先天非后天则无以成其变化,后天非先天则不能以自行也 愚按:先天造化之初,由心出迹之学;后天生物之后,因迹求心之学;心与道皆虚,不为 物所碍也6在先天之先不为无,在后天之后不为有,迹不能外也 康节之学,得于先天,看得这里透彻,自然前知 【经世衍易图】 经世衍易图说 大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愚谓:天地出于易,易非出于天地,圣人作易,而易不作于圣人也 易有太极者,何也?当夫元气浑沦,阴阳未判,是谓太极 及夫元气既分,动者为阳 (道按:阳) ,静者为阴 (道按:阴) ,是谓两仪 动之上生一奇谓之阳 (道按:阳之阳) ,动之上生一耦谓之阴 (道按:阳之阴) ;静之上 生一奇,谓之刚 (道按:阴之阳) ,静之上生一耦 (道按:阴之阴) ,谓之柔;合而言之, 阴阳刚柔四象也 四象阳之上生一奇谓之太阳 (道按:阳之阳之阳) ,生一耦谓之太阴 (道按:阳之阳之阴) ;阴之上生一奇谓之少阳 (道按:阳之阴之阳) ,生一耦谓之少阴 (道按:阳之阴之阴) 四象刚之上生一奇谓之少刚 (道按:阴之阳之阳) ,生一耦谓之少柔 (道按:阴之阳之阴) ,柔之上生一奇谓之太刚 (道按:阴之阴之阳) ,生一耦谓之太柔 (道按:阴之阴之阴) 故太阳为乾,太阴为兑,少阳为离,少阴为震,少刚为巽,少柔为坎,太刚为艮,太柔为 坤 此伏羲画卦,自然之形体次第,而孔子发明之 故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7此言最为切要,古今说者虽多,惟康节、明道二先生之说得之故康节先生之说,所谓乾 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正谓此也。
夫易之未作,易在太极之先;易之既作,易在八卦之内八卦画而吉凶定,吉凶定而大业 生以言乎法象之大,则有易中之天地,乾坤是也;以言乎变通之大,则有易中之四时, 震巽六子是也;以言乎明着之大,则有易中之日月,离坎是也;以言乎崇高之大,则有易 中之富贵,日新盛德,富有大业是也;以言乎利用之大,则有易中之圣人,神道设教,顺 动服民是也;以言乎深远之大,则有易中之蓍龟,某爻吉,某爻凶也此皆易中之大业 非圣人立卦作易,孰能备天下之物、致天下之用、成天下之器若是?其广大悉备矣乎! 天地之道,阴阳刚柔,有动静之两仪,必有一元之太极康节明天地阴阳刚柔始于太极之 动静,与周子所传太极图相表里康节又復穷其交变,推天之阴阳、地之刚柔各自相交而 生八卦;又相交而天以乾兑离震四卦生西北十六位,而后阴阳之用尽焉;地以坤艮坎巽四 卦生东南十六位,而【第 598 册第 43 页之 1 :版面影像】后刚柔之用尽焉虽然,是 候天地自交,而未至于相交以生物也 是故动静者,天地分太极之初;四象者,天地禀太极之理;十六卦者,天地达太极之用, 而用在于交也太极为一,一生二为动静,二生四为阴阳刚柔,四生八为八卦,八生十六 为十六位分天地则天有十六位,地有十六位,而三十二矣,是皆加倍之数也。
一十六有 二者,天地各用其一以为体,则是用之体也 动之大者,谓之太阳(乾) ,动之小者,谓之少阳(离) ,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震) ,静之 小者,谓之少阴(兑) 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 尽矣 静之大者,谓之太柔(坤) ,静之小者谓之少柔(坎) ,动之大者谓之太刚(巽) ,动之小者 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