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72953536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 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 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 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 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 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 福建、山东、广东五省作为行业发展的先行军,这五个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纺织产业集 群,而且卓有成效同时,在其中也涌现岀了一批值得肯定的市、县、区、镇区域,他们 在纺织产业集群工作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思路,也很值得借鉴和发扬目标瞄准四个“一批”过去的2009年,江苏纺织服装业在逆势中谋发展.完成销售收入8329亿元,纺织产 业的产值、利润、出口额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2010年1—8月份,江苏省纺织服装业 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完成销售收入亿元,与上年同比分别 增长了%和%,纺织服装业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产业集群是江苏省纺织服装业重要的发展特色,目前,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 单位66个其中,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集群33个,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 纺织产业基地县(市)13个,特色城7个,特色镇42个数量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的20%,位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约130万人,销售产值5600亿 元,约占江苏纺织服装业工业产值的70%,上缴税金超过200亿元集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骨干企业的形成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一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 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发展时机如常熟古里的波司登、太仓市的雅鹿、太仓沙溪的利泰、 吴江盛泽的恒力、张家港塘桥的华芳、东渡,江阴的阳光、海澜等,这一批企业在行业内 影响力大,在市场上竞争力强,在国际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为带动和提升集群内 中小企业和集群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提高 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不少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提出了名企、名牌、名镇一体化的工作思路集群以 企业集聚为基础,加速形成集群内企业品牌建设步伐,形成了地方品牌、省名牌、中国名 牌以至中国世界名牌梯度发展的格局,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至2009年底,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拥有的中国世界名牌2个,中国名牌50个,江苏 名牌300多个,产业集群中产生的品牌就占其中80%以上同时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了区 域品牌建设常州湖塘镇、张家港塘桥镇、吴江盛泽镇、常熟古里镇、梅李镇、江阴顾山 镇组织集群内的企业整体出击,以参与江苏国际服装节等活动形式,进一步提升名镇的形 象今年新推出的南京高淳县、宿迁泗阳县、徐州睢宁县、苏州临湖镇等一批特色名镇也 通过江苏国际服装节的平台,组织重点企业集体亮相.进行新兴区域品牌的塑造四个“一批“指引方向发挥集群高度集聚的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搭建平台向提升集群服务水平努力 太仓璜泾镇、吴江盛泽镇、江阴顾山镇等一些产业基地、特色名镇建立工业园区,打造服 务平台,设立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贸易及物流中心等产业创新服 务平台,为提升集群科技创新、品牌发展水平夯实基础吴江市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 务中小企业,解决了一家企业解决不了的事.吴江盛虹纺织品检测中心90%的业务量来自 中小企业,服务对象已达到2500家江苏省纺织服装业提出,通过几年努力,使江苏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聚集度达 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

      通过各方面的工作,做到四个“一批“即:在进一步积极发展产 业集群试点单位的基础上形成一批产能规模、效益水平居全国领先的、具备完善产业链的 产业集群区域;建立一批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以至中国世 界名牌;引进、培养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 业结构升级信息化提升国际竞争力2009年浙江省共有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312个,实现销售收入万亿 元,出口交货值6122亿元,从业人员831万人产业集群在全省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 争、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包括丝绸、针纺、家纺、花边、羊绒、纺丝、经编、贡缎、无缝 织造、产业用布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包括纺织服装、针织服装、羊毛衫服装、 童装、袜业、领带、线带、制鞋等29个行业,共吸纳万人就业,年销售收入为5723亿 在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8个纺织产业集群经济中,生产单位超过2000个的有萧山纺 织、绍兴纺织、鹿城服装、长兴纺织、诸蜃袜业;从业人员在10万人以上的有萧山纺织、 绍兴纺织等;岀口交货值超过200亿元的有萧山纺织、绍兴纺织、诸墜袜业等6个。

      产业组织形态多样化改革开放初期,人多地少的省情和浓厚的经商传统,催生了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当 时所处的短缺环境为纺织产业集群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使其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 成长如宁波服装、余杭家纺、大唐袜业等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发展,产业发展的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 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进入到建设全面小康的新时期,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的生成模式 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招商引资成为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要方 式如绍兴县滨海印染工业园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天台过滤布产业集群等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起步阶段的基本模式是专业生产+专业市场,但通过多年来的演 变,块状经济的产业组织形态已形成两种主导方式:—是互动提升型一批纺织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专业化分工生产体系+城市空间发展体 系的发展模式,推动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并越来越成为浙江纺 织产业集群的主导组织形态如海宁皮革城、绍兴柯桥轻纺市场、桐乡羊毛衫市场等一批 国际性商贸市场,在与工业化、城市化的互动中形成和发展,在省内外和国际市场都发挥 了重要作用二是由全球化和信息化导致的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的配置整合,促进了集群组织形态 的变化,一批以营销和研发为主的服务型企业得以产生和发展.虚拟网络型的纺织产业集 群正在加速形成。

      如温州的森马服饰、美特斯•邦威,嘉兴的雅莹服装等,以网络作为主要 营销渠道,将产业链中的部分环节分离到外市甚至外省,而仅在本地保留设计、品牌和营 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转型升级路径特色化纺织服装类是浙江省覆盖面杲广的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产业集群,经过 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完成了产品和工艺流程的升级,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品牌培育发 展、营销体系建设等功能提升上下功夫当前,浙江省纺织需要更多地融入全球化网络体系当中,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创新资 源、社会资本、科技人才等软要素的支挥能力从未来发展方向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 审视,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存在低端化锁定倾向、支挥要 素的研究和创造不够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起源于农村工业化,家庭工业、专业市场是其起步和发展的重要 基础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和积累,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了民营经济、县域经 济、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工业和外向型经济“五个为主”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产权 清晰、机制灵活、内生活力强劲且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而剧烈波动的特点以服装为龙头完善产业链福建省纺织工业经过20多年产能规模的快速拓展,纺织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区域特色 已明显突出,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

      一批以市、县、镇区域经济为特色,以大型企业为骨 干,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纺织产业集群开始形成并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到目前为止,福建 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地区的共有17个市、县、区、镇,占全国 纺织产业集群特色城镇数量的10%产业体系完备上下游联动至2009年,全行业职工突破120万人,已形成了化纤、棉纺、织造、印染、非织造 布、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服装服饰、纺机纺器等行业结构体系首先,以发展化纤、纱线、经编面料等纺织原料产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福州地区的长乐市2005年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长乐的金峰镇和松下镇分别为 “中国经编名镇"和“中国花边名镇二从长乐市的产业集群来看,长乐市纺织业以加快纺织 原料开发生产为己任,不断满足国内纺织业发展的化纤、纱线、经编面料等的需求,从而 成为国内纺织产业集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该地区化纤短纤、长丝年产70万吨; 棉纺420万锭,化纤纱、混纺纱80万吨;经纬编面料、经编花边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 1/5其次,福建还形成了由专业市场带动,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从泉州地区 的晋江纺织产业集群和石狮服装产业集群来看,泉州服装发展源于石狮服装集散市场,由 于服装专业市场和服装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在石狮、晋江周边城镇以及泉州地区逐渐形 成了以服装产品为龙头,化纤、棉纺织、针织、印染、服装辅料、非织造布、纺机等相互 配套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2009年,泉州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1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 999亿元泉州的晋江市已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石狮市为“中 国休闲服装名城“产业集群品牌带动效应凸显,“九牧王“西裤、“七匹狼"夹克、“染牌"男 装、得兴SBS拉链等一大批品牌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最后,与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链相关联的企业也形成了产业集群革基布等产业用纺织 品是福建内陆南平、三明地区的特色产品,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尤溪县、永安市等市县 经过加大行业技术改造提升,形成了以革基布织造为龙头的纺纱、织造、染整、制革、后 加工的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集群集群梯度转移成效显着随着近几年全行业的转型升级,福建省的纺织产业的梯度转移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实 施,并已取得显着成绩泉州、厦门、福州等沿海地区,开始把新增纺织产业加工点以及新型纺织项目向闽中 西部推进,不断深化区域协作配套,解决企业用地、用工稀缺等问题已在工业园区建 设、纺织面料开发、服装加工生产、竹纤维研发等方面取得进展与此相对应,三明、龙 岩、南平等内陆地区不断优化产业政策,加大承接梯度转移的优势,涌现出一批纺织服装 规模企业、纺织产业科技园区以及新兴产业集群地区。

      从龙岩地区的长汀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来看,长汀县是闽西的革命根据地,十多年 来,在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中呈现岀生机勃勃景象已岀现投资由小项目向企业集 团大项目转变;由租赁厂房向企业自建厂房转变;由来料加工向自营内外销转变;由劳动 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闽南客商为主投资向闽、浙、粤、港渙台和海外客商共同发 展转变,产业集群效应快速形成同时,内陆纺织业传统地区也不断提升,以形成产业集群南平市是福建省发展较早 的纺织基地之一,在长期调整发展中形成纺织产业集群格局全市纺织服装企业260多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6家,全区已形成PU革基布、洗洁巾、针织童装等三大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地方政府牵头上承环渤海,下启长三角,对接东北亚,与日韩隔海相望.山东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纺织工业是山东省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全国纺织工业 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目前山东有国家级产业集群17个,2009年国家级产业集群 的销售收入占山东纺织行业实现利润的一半左右,产业集群已成为山东省纺织行业实现集 约式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内纺织服装产业,尤其是外贸型企业造成了严重打 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