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曾子名言100句.doc

41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396992641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1K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曾子名言100句(公务员版)  一、执政为民1、得众得国 失众失国 【原文】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大学》【译文】《诗经》中说:“殷代没失民众时,行为也能配上帝应以殷商为借鉴,获得天命不容易这是说,得到民众的就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就失去国家启示】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纵观历朝历代,横观整个世界,国家的兴亡,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都是民众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道出了治国的基本规律,也体现了曾子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与曾子的这一思想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以民为本,更是根本 2、大畏民志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礼记·大学》【译文】孔子说:“审理案件,我与别人一样,分清是非曲直不同的是希望诉讼的案件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尽说狡辩的话,使民心民意得到尊重和敬服,这就叫做知道根本启示】 曾子把尊重敬服民心民意作为根本,道出了治国就要为民的本质要求只有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3、好民之好,恶民之恶     【原文】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译文】《诗经》中说:“君子真快乐,爱民如父母百姓喜欢的就喜欢,百姓厌恶的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启示】 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是社会制度下,唤出“爱民如父母的声音”是多么伟大啊4、言信乎群臣,泽施乎百姓【原文】 “入是国也,言信乎群臣,则留可也;忠行乎群臣,则仕可也;泽施乎百姓,则安可也    《说苑·说丛》【译文】来到这个国家,国君说话对群臣诚信,就可以留下;群臣做事对国君尽忠,就可以在这里做官;恩泽能够给予百姓,就可以在这里安家启示】曾子把施恩于民作为治国的最高等级看待,我们的人民政府更应该施恩于民,作为人民的公务员就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 二、坚定志向5、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原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启示】 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意志是客服困难的法宝曾子对有志之士提出两条要求:一是要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二是实现目标,对事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精神在历史上曾经影响着一代一代仁人志士奋斗不息,今天的公务员更应该具备这种精神6、大节不可夺【原文】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启示】 君子就应该担负起保卫国家治理国家建设国家的重任曾子在这里描绘出一个临危受命,系国家安危于一身,处生死存亡关头,安国家、保社稷,不为利害所动,不为威武所屈的君子形象7、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发扬光明的品德,在于使民众革旧图新,在于达到最好的境界 【启示】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儒家规定的大学“三纲领”,也就是成年人学习进修的三个目标明德”是道德教育,“新民”是学习治理民众的本领止于至善”是达到最好三纲领”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译文】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就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想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就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使自己获得知识;使自己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启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进身步骤,人生追求它体现的是目标、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也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忧国忧民性格的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正是这种精神演化而来的吗?9、执仁立志 【原文】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译文】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启示】 从政者执仁立志就是有美德,人们就亲近,千里之外都一样! 三、调研决策10、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闻则广大【原文】 “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

      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译文】君子重视信息,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善于运用信息,就能使事业宽广宏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宏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的加强罢了启示】   “所闻”就是所掌握的信息决策离不开信息两千多年前的曾子就看到了信息的重要性,不能不让我们佩服;懂得运用信息,是曾子的又一高明之处这这在今天更为重要11、格物致知【原文】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译文】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追究事物的原理追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思,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后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启示】通过实践取得真知,是“格物致知”要告诉我们的真理常说的实践出真知,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也是这个道理12、思而后动,论而后行【原文】 “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译文】君子思考问题要克服感情用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行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合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考虑经得起检验必须考虑到不会出现后悔的话,就可以说是谨慎了启示】 曾子为人们描绘出一条谨慎从事的路线图,实际也是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路线图:行动前思考(思)、论证(论);行动中按计划行事(思言之);行动后检验(思复之)、总结(思无悔言)这五个步骤规定了实践的全过程,与现代管理学的要求几乎完全一致,是我们做事仍应遵循的规律1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原文】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译文】世上万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世间万事都有开始和结束,明白了他们的先后秩序,就接近事物的发展规律了启示】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发生、发展、结束规律的,把握规律是为政治事的关键环节 四、仁政德治14、将说富贵,必勉于仁【原文】 “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译文】君子想要喜欢富贵,必须在仁德上下功夫。

      启示】在旧时代,取得富贵就要执政有功、事业有成曾子告诉人们:做好官、执好政,必须致力于仁政15、国以义为利 【原文】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礼记·大学》【译文】 国家不应把财利作为根本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根本利益 【启示】 “以利为利”还是“以义为利”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治国原则问题    16、天下以仁为尊【原文】 “君子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译文】 君子认为仁德最为珍贵富有天下四海之内叫做富有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富有贵为帝王天子叫做尊贵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尊贵启示】 “仁和富贵”与“义和利”一样,同是个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与原则问题    17、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原文】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首先要慎重地修养德行,有了德行才会有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会供给使用。

      启示】 1    治国者以义为利并不是不要财,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曾子在此为治国者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取财之道;先要有德政,通过德政取得民众和国土,再通过民众和国土得到财富也就是“德政——民众——财富”三部曲18、安上治民 【原文】 曾子有问,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孝经·广要道章》【译文】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所谓礼,就是尊敬罢了!尊敬他的父亲,做儿子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哥哥,做弟弟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君主,做臣下的就高兴尊敬一个人而千万人高兴,所尊敬的人少而感到高兴的人多,这就是重要的道理启示】圣人把安定国家,治理百姓,作为治国的基本任务 19、移风易俗【原文】  曾子有问,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广要道章》【译文】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教导百姓亲爱,没有比用孝更好的办法;教导百姓礼貌顺服,没有比用悌(爱兄长)更好的办法;转变风俗习惯,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

      启示】 曾子在这里肯定了孝悌礼乐道德教化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移风易俗是我们至今仍然常用的一个成语 20、教可化民【原文】 曾子有问,子曰:“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孝经·三才章》【译文】先王看到教化可以转变人心风俗,所以先做到广泛地施爱,于是百姓没有抛弃自己父母的;向他们宣扬道德和正义,于是百姓就喜欢依照道德和正义去做;先做到待人恭敬礼让,于是百姓就不相互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