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湖北山西福建江西四省的城镇化进程.ppt

21页
  • 卖家[上传人]:ji****72
  • 文档编号:53055956
  • 上传时间:2018-08-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83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城市化水平调研 ——湖北 山西 福建 江西,组员:陈珂凡 王韵白 班级:M09园林 时间:2012.9.5—2012.9.12,汇报提纲,概念解析 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湖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简介 山西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简介 福建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简介 江西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简介 四省城市化发展水平比较,概念解析,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其根本含义是指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市或城镇转移20世纪70年代末,“城市化”的概念被引入我国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数量众多的国家,非农村社区中不仅包括大中小“城市”,还包括“镇”(含建制镇和非建制镇),因此,“城镇化”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在城市化的政策、战略中也都一直强调发挥小城镇的作用概念解析,城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其本质功能是聚集和扩散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引起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历史过程城镇化不仅是城镇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包含了经济社会的结构、功能的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文明的相互渗透,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主要矛盾是: (1)城乡二元结构,缺乏城镇化的推力 (2)农村工业模式,缺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3)城市对农村集聚与辐射作用不均衡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分析:在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中主要存在小城镇发展模式、大城市发展模式和中小城市发展模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实践中,对中国城镇化发展产生影响最大的是小城镇发展模式湖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简介,2000年湖北省城市化率:40.22% 湖北城市化发展现状: 1、城镇数量较多,城市化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年全省城市化水平为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五 2、城市规模结构两头大、中间小若全省城市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人口规模分级,则全省各级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分为20%、13%、16.5%、50.5%,为典型“两头大、中间小”的城镇规模结构全省第一城市武汉其人口规模是第二位城市的6倍多3、城市化发展区域不平衡整个省区城市化水平分布成中间高、周边低的状况;城镇空间分布东密西疏 4、城市间水平相差悬殊从下表的各市非农业人口比重来看,最高的武汉为81.64%,最低的恩施市仅为15.28%,城市发展不协调。

      山西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简介,2000年山西省城市化率:34.91% 陕西省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福建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简介,2000年福建省城市化率:41.57% 城镇化发展历程:分析福建城镇化发展进程,在经历了初期阶段后正处在中期加速阶段 1、发展初期阶段改革开放以前,是福建城镇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工业发展停滞,人口流动受到严格限制此外,由于福建地处台湾海峡的特殊位置,国家对福建没有进行大的投资,仅在铁路沿线的三明、永安、南平、邵武等工业城镇得到一些缓慢发展,而沿海一线城镇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城镇化进程受到抑制,城镇化水平一直在13%左右徘徊 2、发展中期阶段1992年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向之后,城乡集市贸易更加开放和迅速发展,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小城镇,出现大量的城镇暂住人口与此同时,一大批乡镇企业的崛起,进一步推动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成为福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福建在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产业布局、发展定位等各方面进行摸索,并得出了具有福建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为福建城镇化水平建设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福建省产业结构演变状况分析:1985年以来,福建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集中力量提升三大主导产业竞争力,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以金融、物流、信息和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等,三大主要产业的结构调整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1、第一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85年的最高比重34%下降到2009年的9.7%,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一方面,福建省的第一产业日趋合理,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高优农业不断发展壮大 2、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且呈逐年递增趋势至2009年,第二产业的比重高达49.1%,接近GDP的一半,这说明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福建省第二产业在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正在慢慢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 3、第三产业从1985年到2009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增加,至2009年已高达41.2%,福建省通过实行新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旅游、金融、信息和物流等行业,使第三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江西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简介,2000年江西省城市化率:27.67% 城镇化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的城镇化过程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49~1957年为第一阶段,是城镇缓慢增长时期;1949年,江西省的城镇化水平为12.5% ,1957年为14.3%,年均提高0.225个百分点 1958~1978年为第二阶段,是城镇发展徘徊期。

      到1978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14.4%,仅比1957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1979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属于城镇化水平稳步增长时期2007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了38.68%,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底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为44.9%江西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城镇化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城镇化跟不上工化的步伐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其结果就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西的城市发展很不平衡,除了南昌、九江、景德镇3个大中城市,18个小城是平均非农人口只有12万 2、城乡二元结构比较严重突出地表现在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大量的劳动力滞留在劳动生产相对较低的农村和农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生活质量等各方面差距都还比较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还很严重 3、环境污染严重江西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率低,严重影响城镇化发展和城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四省城市化水平比较,四省城市化水平比较,,谢谢观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