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赵国衰亡及反思.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8811352
  • 上传时间:2018-05-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8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赵国衰亡及反思一、赵与燕、秦的交战对燕国的战争邯郸保卫战胜利后,赵国的元气大伤邻国燕以为有机可乘, 起兵攻赵,却反被赵国屡败公元前 251 年,燕相栗腹到赵国为赵王祝寿,借机侦知赵国的形势回燕 后,栗腹向燕王进言,“赵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燕王又征询昌国 君乐闲的意见,乐闲认为:“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燕王不听反 对意见,仍出兵攻赵燕军兵分两路,-路由栗腹带领,攻打赵地鄗(今河北高邑东南),一路由庆 秦统帅,攻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赵国派老将廉颇领兵败燕军于鄗,另一路 燕军也被赵将乐乘击退赵军乘胜追击 500 余里,包围了燕都燕国被迫割地 求和,赵兵撤围这一仗,燕将栗腹战死,乐闲投奔了赵其后,赵又多次大胜燕国公元前 250 年,赵国派廉颇率军再围燕都前 248 年,赵派廉颇、延陵 钧助魏攻燕前 243 年,赵将李牧又率军伐燕,取武遂(今河北徐水西北)、方 城(今河北固安西南)前 242 年,剧辛率燕军攻赵,被赵将庞暖击败,剧辛亦 阵亡前 236 年,赵国派庞暖统兵攻燕, 取狸(今河北任丘东北)和阳城(今河 北保定西南)赵在对燕的多次战争中获胜,表明赵国仍具备一定的军事实力。

      赵国内部的变化前 251 年,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去世,前 245 年,赵孝成王 去世,其于偃立,是为赵悼襄王赵悼襄王派武襄君乐乘代廉颇为将,廉颇恼 怒,攻打乐乘,乐乘败走,廉颇也出奔魏国继续与秦交锋秦在邯郸之役撤兵后,并未放弃对赵的进攻,大大小小的战 斗持续不断公元前 256 年,秦军攻赵,取 20 余县,杀赵军 9 万,诸侯大震前 247 年,秦将蒙骜攻赵,占领了榆次(今山西榆次)、狼孟(今山西阳曲)、 新城(今山西朔县西南)等三十七城前 241 年,秦国置东郡,断“山东纵亲之腰”,危及韩、魏赵将庞暖率赵、 楚、魏、韩、燕五国之师攻秦,至蕞(今陕西临潼北),兵败于秦,五国罢兵前 240 年,秦国又发兵攻赵,占领了龙(今河北行唐县境)、孤(今河北唐县 北)和庆都(今河北唐县东北)前 236 年,秦又以救燕为名,派王翦,桓(齿奇)、杨端和攻赵,占领了 阏与(今山西和顺)、橑阳(今山西左权)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安阳等 9 座城, 尽取漳水流域之地赵国一再丢城陷地,丧兵失将,对秦的强大攻势虽有李牧的暂时遏制,但 难以阻挡秦的吞并之势二、秦国灭赵李牧两败秦军公元前 234 年,秦国对赵再次发动进攻,秦将桓(齿奇)攻 赵的平阳和武城(均在今河北磁县),杀死赵军 10 万和赵将扈辄。

      随后,桓 oC 继续领秦兵攻赵,战于赤丽、宜安(今河北石家庄东南),却遭 到了赵国大将李牧的迎头痛击《史记·赵世家》称:“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李牧曾“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 匈奴不敢近赵边城”李牧对付匈奴卓有成效,抵抗秦国也多次获胜, 败秦军于肥(今河北晋县 西),秦将桓(齿奇)畏罪出奔于燕公元前 232 年,秦国又派兵伐赵,在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又被李牧击败 然而赵国也“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赵国遭受自然灾害赵国连年兵祸不断,又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公元前 231 年,赵国发生大地震, 自乐徐(今河北满城西北)以西,北至平阴(今山西阳 高东南),台屋墙垣大半颓坏,地裂开的空隙有东西 130 步之大的第二年即 前 230 年,赵国又发生大旱,百姓无粮,“民大饥”,连年战争和严重的自然灾 害,使赵国国力大衰李牧被杀公元前 229 年,秦兵又大举攻赵秦将王翦率上党驻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 陉),另一大将杨端和率河内兵进围邯郸,又派羌瘣助战李牧和司马尚率赵军 抗秦军达一年之久秦国见李牧一时难以武力攻下,即施以反间计秦人以重 金贿赂了赵王的宠臣郭开,郭开即向赵王诬告李牧、司马尚欲叛,赵王便派赵葱及齐人颜聚代替李牧。

      李牧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拒不交出兵权,赵王竟暗地 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李牧之死,是昏馈的赵王自毁“长城”,加速了赵的灭亡赵国的灭亡李牧一死,秦国灭赵已无大的障碍前 228 年,王翦大破赵军, 杀死赵葱,击败颜聚, 攻占了赵国都城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公子嘉率其宗 族数百人逃亡到代郡,自立为代王,并与燕国合兵,屯军上谷郡前 222 年, 秦将王贲在灭燕后,又攻打代,俘虏了代王嘉至此,赵国彻底灭亡三、赵国灭亡的原因赵国自“三家分晋”建国后,有过强盛的时期,但终为强秦所灭,从其本国 情况看,灭亡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政治上改革的不彻底秦在商鞍改革后, 出现了一批富有才干、办 事效事高的官吏来治政,使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一跃而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赵国也曾有 两次较大的改革赵烈侯时,赵国以相国公仲连任用荀欣等贤才进行改革,“选 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选拔贤才当官赵武灵王时也进 行了重大改革,使赵国的国力又大大增强但赵国并未从根本上废止贵族政治, 宗亲对赵国的政治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赵武灵王的改革之中, 最终取得 了以公子成为首的贵族集团的支持才得以进行。

      面在长平之战前,就是否接受 冯亭所献上党之地,赵孝成王也是和他的叔叔平阳君、平原君等族人商议才定 下决策的所以赵国百姓都明白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国君是只相信其亲族的 腹击就曾说: “主虽信臣,百姓皆曰:‘国有大事,击必不为用” 赵武灵王的改革主要是军事制度的改革,他学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射的 战术方式,采用了骑兵编制和胡人服饰,也具有文化融合的意义,但他并没有 扩展到政治改革特别是经济制度的改革,其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没有从根 本上得到加强,这一点和秦国相比更为明显秦国自商鞅变法而起的改革,涉 及到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形成以“奖励军功”为中心的 制度,在推动农业生产关系方面也产生重要作用,因此秦国的生产力得到进一 步的解放,加之后来的水利工程建设,遂使关中地区成为富庶之地,成为支持 秦国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再看赵国,文献中几乎见不到赵国改革对经济的影 响,因此他对战争的支持力度也必然明显不足,以长平之战为例,赵军在战争 中被困 46 日,竟得不到粮草的基本战略物资的供给以至于官兵相食而亡,赵 国为了支持战争不得不向齐国借粮,这就说明即使在经过胡服骑射改革成功后 的赵国,在经济上仍然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支持战争。

      赵国的改革在政治上也没有触动封建化的进一步发展,其血缘政治与贵族 政治表现得十分明显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武灵王的改革,开始便遭到贵 族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但在武灵王的说服和威逼下,公子成等人选择了服 从公子成(王叔)反对胡服改革,表面上是反对武灵王的“袭远方之服”,实际上是担心“变古之教,逆人之心”,是赵国贵族阶层因循守旧观念的集中反映 为了推行改革,武灵王是以当前面临的外强环逼,以“服为便用,礼为便事”之 说说服了他赵造等王室成员认为,“圣人不易民之教,智者不变俗而动” (《战国策》卷一九《赵策二》赵武灵王则以“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也,非 所以论货者”,表明它的改革不会涉及到政治制度的范畴,这又反映了武灵王推 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思想局限性这样,一方面使胡服骑射在简便形式上的改革 得以成行,也表明改革的层次不会深入,从后来的实际看,包括赵武灵王在内 的赵国统治集团都没有把这个变革发展下去,血缘政治依然是赵国的政治制度 主体,旧贵族势力,包括武灵王本人都十分浓厚,后来赵武灵王在公子章问题 上的犹豫不忍,乃至于“欲分国为二”,都是这种新旧观念矛盾表现的结果沙 丘之变作为武灵王的悲剧,也是这种政治基础所导致的一个缩影。

      赵武灵王之后,赵国的主政者如奉阳君等人属于守旧集团的代表沙丘之 变时,李兑与公子成结为一党,李兑曾劝相邦肥义传政于公子成,遭到拒绝后 又多次联络公子成,最后围主父于沙丘宫政变后李兑立即掌握了赵国大权 另一些人如韩徐为则与齐国的薛公田文关系密切,尽管二者在赵国外交政策 (对待齐、秦)上不同,甚至对立,但在政治上保守是一致的赵惠文王六年 (前 293 年),齐闵王欲攻宋,秦国反对,齐国因此到赵国“致蒙”行贿李兑, 赵即支持齐攻宋另外,有名的“触龙说赵太后”和“赵奢收税”之事,以及在是否 接受冯亭献上党之地与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面前,都说明旧贵族势力的思想意 识对赵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影响 在战国时期改革大潮中,赵国的改革实行是较晚的,其虽然在军事上取得 了成功,但在经济改革方面缺乏,都与赵国这样一个社会基础是联系在一起的 赵武灵王改革唯一的政治基础便是所谓的“简襄之烈”的改革精神简襄精神为 赵国立国之基,赵武灵王在推行改革中强调自己是依照“简襄之变”的先例,并 以此说服了贵族势力,但是,赵国没有实行彻底而全面的社会改革,建立起一 套与封建统一国家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决定国家强盛的生产关系上进行 彻底改革,这与简襄时期的改革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简单地把简襄的成就理解 为扩疆拓土和吸收胡族文化,而没有把握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改革的相 关性、一致性,是武灵王改革失之偏颇的原因所在,这也决定了“胡服骑射”不 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改革的真正原因 也有人认为,赵武灵王的改革也有政治上的措置,例如开明的民族和睦政 策,在雁门、九原等地曾经释放奴隶等,加速了这一带的封建化进程,但这些 措施只是在北方新疆域实行,并没有在赵国上下推开,换句话说武灵王实行的 胡服骑射解决了赵国的军事问题,而没有真正实现赵国综合实力的固强 秦国自商鞅变法(前 356-350 年)后,除了迁都咸阳外,主要是推行郡县 制,开阡陌,废井田,平度量衡经济制度上的深入非常突出,并进行了“初为 赋”和“初行钱”,导致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秦国称王的时间是比较晚的 (前 325 年秦惠文君首次称王,距离最早称王的魏惠王晚近 20 年),但称帝 的时间却是最早的(前 288 年秦齐相约称帝),这说明商鞅改革的效果是非常 大的在组织制度上,张仪死后,秦国初置左右丞相、将军等,军事势力的发 展同样是非常快速的,为对外扩张打下了基础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大批秦简 的出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秦国制度,特别是在法律文书和军制等方面展现的丰富内容,反映了秦人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所达到的较高水平,这是其他国家尤 其是赵国所欠缺的。

      赵国政治的落后,还表现在法令不行,赏罚不明与秦国变法之后,百姓 大治,令行禁止,形成鲜明的对照秦始皇的父亲子楚曾在赵国作人质,后逃 回秦国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寻常百姓也时常违犯法令赵地“人民矜懻忮,好气,任侠为奸”自全晋之时 固已患其骠悍,而武灵王益厉之”所以韩非批评道:“赵氏,中央之国也,杂 民之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 力,彼固亡国之形也”赵国自立国之初,就无法解决好国君继承人的问属,致使预立的国君地承 人因与宗亲争位,而多次发生内乱公元前 386 年,即赵敬侯章元年,即赵敬 侯即位的第二年,赵公子朝为争位,起兵叛乱,失败后逃奔魏国,勾引魏军袭 击邯郸,没有得逞公元前 374 年,赵公子胜与成侯争立,又进行叛乱公元 前 350 年,赵成侯逝世,公子緤又与太子语争立緤败投奔韩国公元前 347 年,赵公子范又叛乱袭击邯郸,不胜而死,这些内乱和内战,也严重削弱了赵 国的力量对赵国损失巨大的事件则是沙丘宫变赵武灵王是一位改革家,也是一位 杰出的军事家他在位期间, 针对赵国的衰弱进行了以“胡服骑射”为中心的军 事改革,灭中山、击三胡,易服入秦,侦探敌情,如果他继续领导赵国的军事 活动,赵国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但由于他在对长子章与太子何分封及继承 问题上的错误,致使他在沙丘宫变中被饿死,一场内乱又使赵国受到重大损失赵国频繁的内乱,使其各项发展方略受到影响, 人力、物力诸方面损失颇 多,这也是导致赵国最终失败的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