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课程纲要.pdf
7页高二数学课程纲要高二数学课程纲要(数学必修 5)课程名称:高中数学必修5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B 版数学必修 5授课时间:36 课时授课老师:高二数学组授课对象:高二年级学生开发者:威海四中高二数学组一一 背景分析背景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有规律的猜想,而且通过高一一年的数学学习,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猜想、化归的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数列的学习中,学生的上述能力仍需加强不等式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不等式的概念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对不等式有了感性的认识,学会了解决最简单的关于不等式的问题在高中阶段,需要学习均值定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二二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一)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感知数列的概念,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二)学生通过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能够探索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向公式在此基础上,经历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并熟练应用公式,根据不同的问题特征,求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的量。
三)能通过类比和转化等方法解决有关数列的一些综合问题,帮助学生发现、梳理和体验本章蕴含着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1(四)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能够从数和形两个方面来认识不等式,能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和比较大小能利用做差比较法收获均值定理,并能运用均值定理求解简单的最值问题三三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周 次内容周二:数列的概念,递推公式第 1 周 9.2-9.8数列周三:等差数列周四:等差数列周五: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周一:讲评周二:等比数列第 2 周 9.9-9.15数列周三:等比数列周四:讲评周五: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周一:习题课周二:数列求和第 3 周 9.16-9.22不等式周三:数列求和周四: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周五:讲评周二: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 4 周 9.239.29不等式周四:不等式的性质周五:讲评第 5 周 9.30-10.6第 6 周 10.7-10.13国庆放假周一:习题课周二:均值不等式周三:讲评周四: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周三:讲评周五:讲评2四四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1.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增减2.练习:课后练习与学校印制的导学案;3.其他资源:高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等网络资源。
二)教/学方式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与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概况,自主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与导学案的预习题目;2.讲授训练法:精讲重点和学生有疑问的内容,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全批全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五五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1、本模块评价总分100 分,学生得分60 分以上(含60 分)者本模块修习合格(记2 学分);若总分不够 60 分,必须参加补考或重修2、模块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即终结性评价(模块考试)和过程性评价,分别占总分的60%与 40%其中过程性评价中,模块修习课时10%、学习态度10%、作业情况15%、过程检测成绩 5%高二数学课程纲要高二数学课程纲要(数学选修 2-1)课程名称:高中数学选修2-1课程类型:选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B 版数学选修 21授课时间:36 课时授课老师:高二数学组授课对象:高二年级学生开发者:威海四中高二数学组一一 背景分析背景分析3学生初中阶段学习了简单的常用逻辑用语,有一定的基础,但本模块中涉及的量词,充分必要条件,命题的四种形式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必修 2 的课程中学习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能力,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仍需加强。
第二章圆锥曲线要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研究三类新的曲线,对学生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学生在必修课程中学习了立体几何的内容,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和判定;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会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数学中的一些问题,但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二二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学生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能正确地用逻辑用语表达自己的思维,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能利用逻辑用语准确的表达数学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2、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模型的过程,能用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3、学生在已学习的平面向量的基础上,能把平面向量及其运算推广到空间;能运用空间向量解决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及夹角的问题;有能力的学生可灵活选择运用向量方法与综合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立体几何问题4、学生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学习,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作用,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三三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数学选修2-1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周 次第 7 周 10.14-10.20常用逻辑用语内容周一:讲评周二:量词4周三:讲评周四: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周五:讲评周一:讲评周二:曲线与方程第 8 周 10.2110.27圆锥曲线周三:讲评周四:椭圆的标准方程 1周五:讲评周一:椭圆的标准方程 2周二:讲评第 9 周 10.28-11.3圆锥曲线周三:椭圆的几何性质周四:讲评周五:复习周一:双曲线标准方程 1周二:讲评第 10 周 11.4-11.10圆锥曲线周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周四:讲评周五: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周一:讲评周二:复习第 11 周 11.11-11.17圆锥曲线周三: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周四:讲评周五: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周一:讲评周二:直线与圆锥曲线第 12 周 11.18-11.24圆锥曲线周三:讲评周四:复习周五:小测周一: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空间向量与第 13 周 11.25-12.1立体几何空间周四:讲评周二:讲评周三:两个向量的数量积5周五: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周一: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周二:讲评第 14 周 12.2-12.8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周三: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周四:讲评周五: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周一:讲评周二:二面角及其度量 1第 15 周 12.9-12.15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周三:二面角及其度量 2周四:讲评周五:小测第 16 周以后复习四四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1.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2.学案:设计导学案,并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微课和课后习题;3.设备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具,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利用高考资源网、中华资源网等网站筛选习题和测试题。
二)实施方式以导教学案为载体,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探究交流、合作解疑、共享释疑、拓展提升;课后进行巩固提高三)教/学方式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与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概况,自主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与导学案的预习题目;2.讲授训练法:精讲重点和学生有疑问的内容,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全批全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五五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61、在学习完每一章内容后进行章节测试,总分150 分,学生得分90 分以上为合格;若总分不够 90 分,要进行补习并进行第二次测试2、每一课程模块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即终结性评价(模块考试)和过程性评价(预习情况、课堂学习状态、作业情况),对于学习态度良好的同学进行奖励,对于不努力的同学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并通过同学结对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