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感器第3章上-bdx.ppt
73页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Inductive Sensors) 3·1 电感式传感器 3·2 差动变压器 3·3 电涡流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 非电量转换成线圈自感或互感的变化量,再 由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 的一种装置被测量 → 自感L(互感M) → Uo(Io)可测量位移、振动、压力、应变、流量、 密度等参数 § 电感式传感器分类:•自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气隙型电感 式传感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互感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电涡 流式传感器§ 优点: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灵敏、分辨率高(位移变化可达0.01μm); •零点稳定,漂移最小可达0.1μm; •测量精度高,线性好; •输出功率大,且性能稳定等§ 缺点: •传感器自身频率响应低,不适用于快速动态 信号测量; •灵敏度、线性度和测量范围相互制约3.1 自感式传感器(Self Induction Sensors)自感式传感器常见的有气隙型和螺管型两种 3.1.1 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 1. 结构、工作原理(a)图为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由线圈(coil)3、铁芯2和 衔铁1三部分组成。
铁芯和衔铁由导磁材料制成, 虚线表示磁路,在铁芯和衔铁之间有气隙,气隙厚 度为δ被测体与衔铁相连,当衔铁移动时,气隙 厚度δ发生改变,引起磁路中磁阻变化,从而导致 电感线圈的电感值变化(经测量电路转换成电压或电 流的变化),因此只要能测出这种电感量的变化,就 能确定衔铁位移量的大小和方向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 (a)变隙式 (b)变截面式 (c)特性曲线§ 根据电感定义,线圈中电感量L为式中,W—线圈匝数;Rm—磁路的总磁阻 § 对于变隙式电感传感器,δ较小,可认为气 隙磁场是均匀的,则式中,μ1、μ2—铁芯、衔铁的磁导率;l1、 l2—铁芯、衔铁磁路长度;—空气隙总长 度;S1、S2—铁芯、衔铁的截面积;S—气 隙截面积;0—真空磁导率, 0=4107H/m § 一般情况下1=2= 0,因此§ 由上式可见,L=f(,S),若S保持不变, 则L=f(),构成变隙式电感传感器;若 保持不变,则L=f(S),构成变截面式电 感传感器 § 变隙式传感器特性曲线为非线性,变截 面式传感器特性曲线为线性2. 特性分析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主要特性是灵敏度和 线性度。
设磁路总长为l,当1=2=r0,S1=S2=S 时, § 电感变化灵敏度为式中,r—导磁材料的相对磁导率§ 线性度为单线圈变气隙电感传感器的L~特性§ 结论: 当气隙变化时,电感的变化与气隙 变化呈非线性关系,非线性程度随气 隙相对变化/的增大而增大; 气隙减少所引起的电感变化L1与 增加相同所引起的电感变化L2并 不相等,L1L2,其差值随/的 增加而增大 § 只能用于微小位移的测量§ 为了改善电感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线性度, 采用差动式结构 § 差动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由两个相同的线圈和 磁路组成,当衔铁3上、下移动时,一个线 圈的电感增加,另一个线圈的电感减小,形 成差动形式 § 电感灵敏度为§ 线性度为差动变隙式电感传感器及其特性 § 结论: 差动式电感传感器的灵敏度比单线圈电 感传感器提高一倍; 差动式电感传感器的非线性失真小 由于转换原理的非线性和衔铁正、反方 向移动时电感值变化的不对称性,为 保证一定的线性精度,变隙式电感传 感器只能用于微小位移的测量 § 优点:灵敏度高 § 缺点:示值范围小,非线性严重3.1.2 螺管式电感传感器(solenoid)螺管式电感传感器有单线圈(single coil)和差动式(differential)两种结构 。
结构:单线圈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由一 只螺管线圈和一根圆柱形铁芯构成, 铁芯圈中插入长度的变化,引起 线圈泄漏路径中磁阻变化,从而使螺 管线圈电感值变化 螺管式电感传感器 (a) 单线圈 (b) 差动式 § 设线圈长度为l,线圈半径为r,线圈匝数 为W,铁芯插入长度lc,半径rc,磁导率 为r0,若铁芯长度lcl,则线圈总电感 为§ 当铁芯长度lc增加lc时,线圈电感增加L ,电感灵敏度为§ 为了提高灵敏度,可增加W、rc、r的值 § 为了提高灵敏度与线性度,常采用差动螺 管式电感传感器(自感) § 当铁芯向线圈2移动lc时,线圈2的电感 增加L2,线圈1中的铁芯长度减小lc, 其电感变化L1与L2大小相等,符号相 反 § 差动螺管式比单个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灵敏 度提高一倍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的两 个差动线圈通常作为交流电桥的两个相邻 桥臂§ 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特点: 结构简单,制造装配容易; 由于空气隙大,磁路的磁阻大,因此灵敏 度较低,易受外部磁场干扰,但线性范围 大; 由于磁阻大,为了达到一定电感量,需要 的线圈匝数多,因而线圈的分布电容大, 同时线圈的铜损耗电阻也大,温度稳定性 较差; 插棒式差动电感传感器的铁芯通常比较细 ,铁芯的损耗较大,线圈的Q值较低。
示值范围大,自由行程可任意安排,用于 测较大位移3.1.3 电感线圈的等效电路 § 理想:纯电感 § 实际上:电感线圈的等效 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c为 铜耗电阻;Re为涡流损耗 电阻;Rh为磁滞损耗电阻 ;C为并联寄生电容主要 由线圈绕组的固有电容与 电缆分布电容所构成 § 总耗散因数D=Dc+De+Dh越小越好 § 品质因数Q=1/D 越大越好§ 铜损电阻Rc:取决于导线材料及线圈的几何尺 寸 § 涡流损耗电阻Re:由频率为f的交变电流激 励产生的交变磁场,会圈铁心中造成涡流 及磁滞损耗根据经典的涡流损耗计算公式知 ,为降低涡流损耗,叠片式铁心的片厚应薄; 高电阻率有利于损耗的下降,而高磁导率却会 使涡流损耗增加 § 磁滞损耗电阻Rh:铁磁物质在交变磁化时,磁 分子来回翻转而要克服阻力,类似摩擦生热的 能量损耗 § 并联寄生电容C:并联寄生电容主要由线圈绕 组的固有电容与电缆分布电容所构成 § 当不考虑并联电容C时,线圈阻抗为Z=Rs+jL 线圈的品质因数为Q=L/ Rs § 当考虑实际存在的并联电容C时,有效串联损耗电阻与有效电感均增加,有 效Q减小,有效电感的相对变化提高,即 灵敏度提高。
§ 因此,从原理而言,按规定电缆校正好的 仪器,如更换了电缆,则应重新校正或采 用并联电容加以调整实际使用中因大多 数变磁阻式传感器工作在较低的激励频率 下(f≤10kHz),上述影响常可忽略,但 对于工作在较高激励频率下的传感器(如 反射式涡流传感器),上述影响必需引起 充分重视 3.1.4 测量电路(Measurement Circuits)§ 交流电桥 (alternating-current bridge)是电感式传 感器和电容式传感 器的主要测量电路 ,其作用是将传感 器线圈的电感或传 感器的电容的变化 转换为电压或电流 输出 § 当电桥平衡时,即Z1Z4=Z2Z3,电桥的输 出电压为零, =0 § 若桥臂的阻抗相对变化ZiZ i( i=1,2,3,4),且负载阻抗ZL为无穷大(一 般情况下成立)时,交流电桥输出电压可 近似表示为式中,=εz1-εz2-εz3+εz4εz— 桥桥臂总总阻抗变变化3.1.4.1 电桥的输出特性 1. 单臂工作设工作臂为Z1,变化量为Z1,且Z1Z1 ,负载阻抗ZL为无穷大,则电桥输出电压 为式中,Z1=Z1/Z1为桥臂阻抗Z1的相对变化 ;m=Z2/Z1=Z4/Z3为电桥同一支路桥臂阻抗 比。
§ 电桥的输出电压与Z1和m有关 § 设交流电桥的初始状态是平衡的,当工作应变 片R1改变ΔR1,引起Z1变化ΔZ1,可算出:§ 略去ΔZ1/Z1,并设初始时Z1=Z2,Z3=Z4,则 : 2. 双臂工作 (差动形式) § 传感器接成差动形式,可以提高灵敏度和 改善线性度将传感器差动线圈作为电桥 的两个工作臂,电桥的平衡臂可以是纯电 阻、变压器的副边、紧耦合电感线圈 § 电阻平衡臂电桥Z1、Z2为差动工作臂,R1、R2为电阻平衡 臂,R1=R2=R;Z1=Z2=Z=Rs+jL差动工 作时,若Z1=ZZ,则Z2=Z+Z,当 ZL→∞,且Q值很高时(Q=L/RS—电感线 圈的品质因数),有§ 电阻平衡电桥结构简单,它的两个电阻R1 、R2可用两个电阻和一个电位器组成,调 零方便 (2) 变压器电桥§ 它的平衡臂为变压器的两个二次绕组传感器差 动工作时若衔铁向一边移动,Z1=ZZ,则 Z2=Z+Z,当负载阻抗为无穷大时,可得§ 当衔铁向另一边移动时,Z1=Z+Z,Z2=Z-Z, 则§ 由上两式可知,当衔铁向两个方向的位移相同时 ,电桥输出电压的大小相等,相位相反即它们 之间相位差180o,反映出衔铁移动的极性。
§ 变压器电桥输出电压幅值为 § 输出阻抗为§ 变压器电桥与电阻平衡臂电桥相比,使用 元件少,输出阻抗小,负载为开路时,桥 路呈线性§ 3.1.4.2 交流电桥的平衡电桥的调平就是确保试件在未受载、无应变的 初始条件下,应变电桥满足平衡条件(初始输出 为零)在实际的应变测量中,由于各桥臂应变 计的性能参数不可能完全对称,加之应变计引 出导线的分布电容,严重影响着交流电桥的初 始平衡和输出特性因此必须进行预调平衡 交流电桥分布电容影响 由于供桥电源为交流电源, 引线分布电容使得 二桥臂应变片呈现复阻抗特性, 即相当于二只 应变片各并联了一个电容,则每一桥臂上复阻 抗分别为式中C1、C2表示应变片引线分布电容, 由交流电路分析可得 要满足电桥平衡条件, 即 =0, 则有 Z1 Z4 = Z2 Z3取Z1= Z2 = Z3 = Z4, 可得 整理得其实部、 虚部分别相等, 并整理可得交流电桥的平衡 条件为 及§ 交流电桥平衡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输出电压的实部和虚部均为零 § 对这种交流电容电桥,除要满足电阻平衡 条件外,还必须满足电容平衡条件。
§ 为此在桥路上除设有电阻平衡调节外还设 有电容平衡调节电阻调平法 (a)串联法 (b)并联法 电容调平法 (a)差动法; (b)阻容法 3.1.6 电感式传感器的误差(error)因素分析影响传感器精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两 个方面: § 一是外界工作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变 化、电源电压和频率的波动等; § 二是传感器本身特性所固有的影响,如线 圈电感与衔铁位移之间的非线性、交流零 位信号的存在等 § 这些都会造成测量误差,从而影响传感器 的测量精度所以要找到产生误差的原因 及解决办法 1.激励电源电压和频率的影响§ 激励电源电压的波动,会使线圈激励磁场的磁通 发生变化而直接影响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同时还 会引起传感器铁芯磁感应强度B和导磁率u的波动 ,从而使铁芯磁阻发生变化 § 办法:铁芯磁感应强度的工作点一定要选在磁化 曲线的线性段,以免在电源电压波动时,B值进入 饱和区使导磁率发生很大波动电源电压的波动 一般允许为5%~10% § 电源频率的波动会使线圈感抗发生变化,但电源 频率的波动一般较小,而且对于差动式电感传感 器,严格对称的交流电桥是能够补偿频率波动影 响的。
因此,电源频率波动的影响很小 2.温度变化的影响 § 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引起传感器零部件尺寸改 变,小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对于其几何尺寸 微小的变化也很敏感,随着气隙的改变,传 感器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将发生变化同时温 度变化还会引起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