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珍版教学设计.doc
8页教材范围:粤教版语文必修一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参赛选手:曾惠珍选手单位:文学096嘉应学院第二届师范技能大赛《静女》教学设计【课题题目】静女【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教材版本】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一、 教材定位 《静女》这篇古体诗文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一篇古体诗本单元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走进古体诗的艺术王国、领略古体诗的诗情画意、体悟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并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提升鉴赏古体诗的审美水平,对诗歌中所呈现的艺术特色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而《静女》正是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极好例子作为高中语文学习中的第一篇古体诗,承上启下,必须在激发学生学习古体诗文的兴趣、感受并体验诗人的内心情感的方法步骤中帮助学生养成赏读、积累、思考、评点、笔记、总结等良好习惯方面,起到开启引领的作用,进而对高中三年古体诗文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二、 教材内容所谓“诗歌长于抒情”,读诗的目的之一是感受、体会、积累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静女》一文,节选自《诗经·邶风》,这是东周时期产生于邶地的民歌诗中以男子的口吻生动而深情地描写了青年男女在城郊幽会的快乐情景,表现了男女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和纯朴健康的情爱,至今读来仍不失为一首优秀的爱情诗篇。
重章叠句的结构样式以及顶针的运用是本诗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整体感知诗文内容,对理解并评价主人公内心情感有较大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在帮助高中学生建立正确的爱情观方面三、学情分析 《静女》这篇古体诗文的文字整体上并不艰涩,高一学生结合注释以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理解字义的表层意思应该不成问题但由于高一学生的诗词诵读量较少,特别是是中国古典诗词积累较少,想象联想能力和感悟能力较差,在阅读中充分展开联想想象、真切感受形象、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不能在联想比照中领悟意蕴,获得更为丰富深刻的启示再者,《静女》是《诗经·邶风》中一篇脍炙人口的纯美到没有任何杂质的爱情诗几千年来,不知羡煞了多少痴男怨女而高一的学生,已开始对爱情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借助《静女》中的纯美爱情,引导学生树立纯朴、健康的爱情观四、教学目标(一)在诵读过程中把握《诗经》中重章叠唱的表达特色;(二)运用想象联想的方式体会《静女》中青年劳动男女城郊幽会的欢乐情景,帮助学生理解青年男女的形象;(三)通过体会诗中纯朴真挚、意趣天然的爱情场景以及热烈而纯朴的恋情,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想象联想的方式体会《静女》中青年劳动男女城郊幽会的欢乐情景,帮助学生理解青年男女的形象;【教学难点】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爱情的向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六、教学策略设计(一)教法1、诵读感知法:通过诵读去感知全文重章叠唱的表达特色,在积累中培养文言语感和感受能力共分为四读包括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通文意以及小组齐读,整体感悟2、冥想想象法:这是在把握文义和辨清句读的基础上的五读,即默读让学生默读并闭着眼睛想象恋爱中的男女形象,帮助学生体会诗中欢乐的爱情场景3、意象解读法:诗歌离不开意象,一般诗人是通过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的而对《静女》意象的正确解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恋爱心情4、比较阅读法:通过横向比较阅读《关雎》、《蒹葭》等《诗经》中表达爱情的其他诗歌,使学生走进诗经时代,感受诗经时代人们所追求的爱情体验通过与后代爱情诗的纵向对比,特别是唐代以来人们对爱情诗的艳丽追求,更鲜明突出《诗经·静女》中爱情诗的纯美和洁净二)学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感知全文、疏通文意、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约会情景2、冥想想象法:通过冥想想象,于脑海中再现青年男女的约会情景,更好地体会他们约会时的恋爱心情。
3、意象研读法:通过研读“彤管”、“荑”等意象,理解男女主人公约会时的情感4、比读拓展法:通过与《关雎》、《蒹葭》等诗歌的横向联读以及与后代爱情诗的纵向比读,深刻体会《诗经·静女》中爱情诗的纯美和洁净七、 教学资源1、 教学用具:《静女》音频、黑板板书等2、 教学课件八、教学流程板块设置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第一板块——课堂导入、指导方法;(约3分钟)①引出“爱情-《诗经·静女》”的主题②引导学生回顾诗经的相关背景知识③检查预习:读书批注法①体会、感受②回顾③待查预习①激发学生学习《静女》的兴趣②让学生走进诗经时代去感知《静女》③轻松学习第二板块——诵读感知、整体把握;(约10分钟)①一读:读准字音②二读:读清句读,体会二二式节奏和重章叠唱教师作示范性朗读③三读:读通文意,结合课本注释④四读:分小组齐读、整体感知分阶段朗读整体感知①把握诗的节奏,整体感知场景②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情感第三板块——默读冥想、把握形象;(约8分钟)①引导学生进行默读冥想②通过“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细节想象,分别把握女子调皮逗乐的行为和男子焦灼不安的情态④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描绘约会场景①默读冥想②描绘场景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第四版块——意象探究、解读对比;(约10分钟)①分小组讨论:彤管和荑草等的意蕴②详细解读彤管和荑草虽是简陋,但也是女子干活采来的,男子视之为珍宝,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①思考②讨论通过意象解读法认真解读女子送礼后的一往情深和男子受礼时的欢欣与痴情,进一步感受纯美、健康的爱情观第五版块——拓展比读、升华认知;(约10分钟)①出示两组诗歌,文本联读《关雎》、《采葛》②文本比读后代杜牧、李商隐等诗人的爱情诗③分小组讨论①比读思考、②探究、讨论、交流横向联读,引导学生体验诗经时代人们所追求的爱情体验;纵向比读,深化认知《静女》中的纯美爱情第六版块——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约4分钟)①归纳小结②布置作业:课题式研究性学习:“借助《静女》,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情’、‘礼’之间的关系”①跟随老师回顾总结②认真思考①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静女》进行补充拓展②增加对其创作背景的认知九、板书设计 黑板板书如下:静女 场景 人物 主题 青年男子:忠厚、淳朴、痴情 爱情 约会 (健康、纯美) 静 女:活泼、浪漫、天真 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 十、 教学反思①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②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及个性化创新。
③如何更好地营造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民主气氛 静 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