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课件.ppt
71页2020/8/24,1,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2020/8/24,2,开篇导读,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是西方最早产生的国际贸易理论后来分离出两大国际贸易理论流派:一派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也称之为自由贸易理论;另一派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也称之为保护贸易理论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传统的保护贸易理论则主要有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超保护贸易理论和发展中国家保护贸易理论等一直以来,自由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都占据主流地位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则包括人力资本说、偏好相似说、产业内贸易理论、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说、战略贸易论和管理贸易论等2020/8/24,3,1.前史:重商主义(15c末-16c初,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初) 研究中心:外贸如何为一国带来财富(金银) 观点:出口获利、进口受损;主张:多出口少进口 2.创立阶段:古典经济学派 (观点及主张) 亚当.斯密,国富论绝对利益理论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相对利益理论 3.发展阶段:从比较利益论到要素禀赋理论(瑞典学派) 赫克歇尔、俄林对李嘉图模型发展。
4.当代贸易理论阶段:4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 里昂惕夫、萨谬尔森、克鲁格曼等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020/8/24,4,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第一节 重商主义理论 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 第三节 保护贸易理论 第四节 西方国际贸易新理论,2020/8/24,5,第一节 重商主义理论,一、强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一)背景 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它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一国拥有的黄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金银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惟一尺度2020/8/24,6,第一节 重商主义理论,(二)理论基础 1.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期) 即货币平衡论 又叫重金主义,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塔福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出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在贸易上,他们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 恩格斯:“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2020/8/24,7,第一节 重商主义理论,2.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 又叫贸易平衡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
重视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 ,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 ;不一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允许对某些地区的贸易逆差,只要在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顺差)即可2020/8/24,8,二、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以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为例,重商主义保护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货币政策不是主张严禁金银出口,而是想方设法吸引外国金银,寓对货币的追求于贸易顺差的追求之中 (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通过贸易垄断,西欧国家在其殖民地取得廉价的原料,运回本国加工成制成品,高价向殖民地或其他国家出售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三)奖出限入政策 (四)保护关税政策 (五)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政策,2020/8/24,9,第一,片面强调了出口会增加贵金属的流入的作用,忽视了在没有货币储存、国内商品供应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过多的出口 国内市场供应减少 国内物价上升 出口商品竞争力减弱 出口减少 贵金属流入减少过多的出口 国内价格上升, 即国际价格下降 进口增加 贵金属流出增加) 第二,错误地把贵金属直接等同于物质财富。
第三,割裂了进出口之间的依存关系三、重商主义的三大缺陷,2020/8/24,10,四、理论简评,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但它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 重商主义是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其主张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020/8/24,11,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最早是由一些法国的重农主义学者与英国学者休谟提出的,完成于古典派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首先由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提出国际分工,实行自由贸易后来大卫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说此后经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阐述、演绎2020/8/24,12,古典理论,古典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贸易保护理论限制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一、 绝对利益学说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体系创建者 代表作:国富论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年,在该著作中,他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知识归结成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而贯穿这一体系的基本思想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
2020/8/24,13,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斯密非常重视分工,认为分工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 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之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反之,则具有绝对劣势 结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2020/8/24,14,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分工的原因是“自然”形成的 论证:表21(a)分工前,,绝对利益学说,2020/8/24,15,表21(b)分工后 表21(c)交换后,,分工贸易使两国在不增加劳动投入的条件下,财富量均增加了2020/8/24,16,【小思考1】,请根据绝对利益论的基本观点以及英国、葡萄牙生产呢绒和酒的绝对成本水平来判断两国间的分工和贸易可能性(见下表),英国和葡萄牙的绝对成本差异 单位:人/年,2020/8/24,17,答案:英国和葡萄牙两国间不存在分工和贸易可能性。
原因是英国在呢绒和酒两种产品生产上都拥有绝对成本优势,而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成本劣势,按照绝对利益论的观点,英国可以同时生产两种产品,而葡萄牙则没有产品可生产2020/8/24,18,绝对利益学说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先进性: (1)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3)斯密的研究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局限性:该理论只是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或者说,它解释的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其理论不具有普遍意义2020/8/24,19,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 ( David Ricardo,17721823 )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思想家、经济学家 代表作: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所以,每个国家应该根据“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二、比较利益学说,2020/8/24,20,李嘉图以葡萄酒和毛呢的例子来论述其思想 论证:分工前,,2020/8/24,21,分工后: 交换后:,,2020/8/24,22,【小思考2-2】,请根据相对利益论的基本观点以及英国、葡萄牙生产呢绒和酒的生产成本水平来判断两国间的分工和贸易可能性(见下页表),英国和葡萄牙的生产成本差异 单位:人/年,2020/8/24,23,,答案:英国和葡萄牙两国间不存在分工和贸易可能性 原因是英国虽然在呢绒和酒两种产品生产上都拥有绝对成本优势,而葡萄牙则完全处于绝对成本劣势,但从比较成本角度来看,英、葡两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拥有相同的比较成本2020/8/24,24,理论的评价,1、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 2、有大量的先决条件和假设,其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揭示的是贸易各国所取得的利益是短期的利益 3、只提出了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掩盖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4、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依据的规律2020/8/24,25,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18061873)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回答了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比例如何确定的问题 认为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是国际交换比例的基础,而国际交换比例最终由两国相互对商品的需求关系来决定补充:相互需求理论,2020/8/24,26,三、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理论),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俄林 20世纪30年代(Eil Filip Heckscher, 18791952)--(Beltil Gotthard Ohlin, 18991979) H-O理论 代表作: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俄林)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要素禀赋论主要思想最早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于1919年提出,后由其学生俄林继承和发展,故常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该理论主要用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流向2020/8/24,27,几个基本概念:,要素禀赋 ( Factor Endowment ) 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经济资源的总供给。
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矿产;也包括社会积累的资源,如技术、资本 要素充裕度 ( Factor Abundance )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 要素密度 (Factor Intensity ) 单位产品的相对要素投入比例,生产产品X或Y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的比例KX/LX或 KY/LY2020/8/24,28,模型基本假定 (222模型),只有本国和外国;只生产X和Y产品;只需劳动L和资本K,要素总供给既定不变 两国生产技术水平相同;设定本国为劳动相对丰富国家,外国为资本相对丰富国家;X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 规模收益不变;两国消费偏好完全相同 国内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完全竞争;资本和劳动在一国国内是自由流动的,在两国间是不能流动的;没有运输成本,政府不设置任何贸易限制,两国贸易平衡2020/8/24,29,1.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而根本原因是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 2.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而便宜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要素的商品 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理论要点:,2020/8/24,30,要素禀赋说的分析过程,,,成本的绝对差异,成本的比较差异,,技术水平的差异,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商品价格的差异,2020/8/24,31,,要素供给差异,要素需求的差异,,,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产品需求差异,消费偏好差异,收入分配差异,,,,,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要素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