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芜湖生态市建设规划.doc

106页
  • 卖家[上传人]:xian****812
  • 文档编号:328299664
  • 上传时间:2022-07-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4.50KB
  • / 10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芜湖生态市建设的背景与依据1.1芜湖生态市建设的背景环境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内容1998年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国务院先后批准琼、吉、黑、鲁、浙、闽等省进行生态省建设国内发达地区的城市如杭州、苏州、广州等纷纷制定了生态城市发展规划,走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能源与重化工基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低,资源型经济总量的扩大与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2003年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2004年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生态安徽”建设根据生态安徽建设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在进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芜湖生态市建设规划》1.2芜湖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分析1.2.1现状分析(1)自然特征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滨江达海,地处东经117°58′~118°43′,北纬30°38′~31°31′之间,东北与马鞍山市毗邻,东南与宣城市接壤,西南与铜陵市、池州市相连,西北与巢湖市隔江相望,是华东水陆交通枢纽和安徽主要的工商业城市。

      地形地貌芜湖市地貌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主要由河漫和阶地构成全市总面积3317km2,其中平原面积1509.3km2,岗丘面积1329.7km2,水面478km2气候特点芜湖地处北亚热带,纬度偏南,临江近海,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风向变化较大,以偏东风较多年平均气温15~16℃,冬季最低气温-13℃,夏季最高气温 39.5℃,常年无霜期 210~240天(4-10月份),全年日照 20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毫米水文长江从芜湖市区北缘流过,流经芜湖段长约71公里,青弋江、水阳江、漳河大小支流贯穿南陵、繁昌、芜湖三县,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全市水面面积达478km2,占总面积的14.4%长江从本市过境,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年泾流总量达8921亿m3 芜湖市区及三县地表泾流量(不包括过境水量)多年均值为22.44亿m3,同时由于全市均属冲积平原,降雨补给充分,致使地下水资源也极为丰富,单就浅层地下水蕴藏量多年平均为5.60亿m3,沿江丘陵地区还有深层裂隙脉状承压水 土壤 芜湖市地貌分区为冲积平原、侵蚀残丘 和长江古老阶地三个基本地貌单元,土壤类型复杂多样,自然土壤有黄棕壤土和砂质粘土,适合发展林业,耕作土壤为水稻土和砂壤土,宜于种植水稻、油菜和各种蔬菜。

      生物 芜湖属于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地带,由于人为影响,原生天然植物已不存在,多为次生和人工林,如马尾松、银杏、水杉、香樟等;主要特色农作物有优质水稻、油菜、苗木、花卉、蘑菇、莲藕、茭白、螃蟹、青虾、珍珠等,主要花卉有月季、杜鹃、牡丹、菊花等 芜湖有山地、丘陵和广阔水面,动物资源丰富,有食用动物、毛皮动物、药源动物和珍稀动物,特别是国家保护动物扬子鳄、白鳍豚和中华鲟等均在境内生活 矿产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至今已查明的矿产有55种,矿产地逾百处,矿产总值达7.5亿元,主要矿种有铁、锰、钒、煤、有色金属、粘土、石砂石、花岗石和矿泉水,此外还有硫铁矿、瓷土、天然气等,其中石灰石储量达42亿吨,为建设大规模的建材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旅游资源 芜湖古称“鸠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山水环抱,风光宜人,人文景观荟萃,古迹众多,为著名滨江旅游胜地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拟定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芜湖拥有“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和建筑类”、“休闲求知健身类”和“购物类”等6大类中的33小类,极具有旅游开发前景,2000年,芜湖市已被批准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社会经济芜湖市东与长江三角洲连成一体,南依黄山、九华山,北临江淮平原,是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安徽省“一线两点”重点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市辖芜湖、繁昌、南陵三县和镜湖、新芜、鸠江、马塘四区,总面积3317km2,总人口222.5万人(其中市区72万人),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52.0%和48.0%,人口自然增长率3.58‰芜湖市是闻名全国的四大米市之一,属于沿江双季稻老区,以产稻谷为主,稻谷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90~95%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在200万亩以上,2002年粮食产量为68.4万吨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全市有林地面积97万亩,包括成片林、平原绿化等畜牧业属农区畜牧业工业部门较多,有烟草、纺织、机械、建材、食品等,其中,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电器为芜湖市三大支柱产业近年来,旅游业、商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自1991年以来,芜湖市先后获得对外籍船舶开放、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试点城市、世界银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技术援助项目试点城市这些环境的取得为芜湖市的经济发展赢得了机遇。

      全市人民开拓奋进,已连续六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幅达12%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2002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5.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3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8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产业结构在调整中演进,三次产业的比例为9.6:54.6:35.8,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降至10%以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109元交通 芜湖市交通便捷,是华东水陆交通枢纽黄金水道”长江流经芜湖地区71km作为对外籍船舶开放的芜湖港是长江五大港口之一,也是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江海直达的深水良港,朱家桥外贸码头为江海联运、内外贸并举的水陆换装码头,年吞吐量达90万吨芜湖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已于2000年建成通车,是全国陆上交通的重要结点,既是华东铁路第二通道咽喉,又是皖南公路网的中心宁芜、沪铜、皖赣、淮南和宣杭等五条铁路在此交流和联接,沟通全国各地,205、318国道在芜穿境而过,芜湖通往合肥的高速公路、合杭高速公路芜宣段己建成通车,距合肥骆岗、南京禄口机场,都在1小时车程左右,综合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教育、文化芜湖市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基础设施较好,2002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762所,在校学生34.72万人,高校7所,在校学生4.45万人,各类中专、技校以及职业中学24所,省示范高级中学4所教育规模、质量及科研水平在省内属上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推进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全市共有文化馆7个,艺术表演团体6个,公共图书馆4个,档案馆1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7.18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7.54%,地方报纸发行量3560万份,2002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31场次,创作节剧(节)目60个,其中省级及以上20个3)生态环境从“九五”开始,芜湖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工业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有所下降,但工业结构性污染仍存在,生活污染比较突出,汽车尾气污染呈上升趋势 大气环境 2002年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至二级水平,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达到国家一级空气质量标准,总悬浮颗粒物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见表1-1表1-1 2002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指  标SO2NO2(mg/m3)CO(mg/m3)TSP(mg/m3)降尘(t/km2.月)年平均值0.0120.0242.50.126.7国家二级标准值0.060.084.00.207.6地表水环境2002年长江芜湖段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中主要指标DO、CODMn、NH3-N年平均值分别为7.6mg/l、3.1mg/l、0.070mg/l,其中DO和NH3-N二项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值;挥发酚和氰化物、总Hg、砷化物、Cr6+、Pb等六项毒物指标浓度值均低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青弋江湾址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青弋江芜湖市区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饮用水源的水质达标情况见表1-2长江芜湖段水环境质量现状列于表1-3表1-2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情况表(%)年度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达标率98989897.999.1100100100表1-3 长江芜湖段水环境质量现状表断面名称年份COD溶解氧氨氮氰化物砷汞镉六价铬铅石油类桂花桥19955.48.20.030.0020.004<0.00010.0010.0030.0150.220001.88.20.310.0020.004<0.00010.0020.0020.0070.05四褐山19954.98.20.0170.0020.004<0.00010.0010.0030.0150.1620002.38.20.320.0020.004<0.00010.0020.0020.0070.030东西梁山19956.160.0060.0020.004<0.00010.0020.0020.00150.2420002.18.20.310.0020.004<0.00010.020.020.070.045声环境2002年环境噪声值稳中有降,市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平均值为67.6dB(A),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1dB(A)。

      各类环境噪声平均值基本符合功能区标准九五”期间城市环境噪声控制情况列于表1-4表1-4 环境噪声平均值变化情况 单位dB(A)项目 年度199519961997199819992000交通干线噪声71.871.471.369.968.568.4区域环境噪声54.554555554.454.3酸雨1998年以前芜湖酸雨比较严重,已被国家列入酸雨控制区政府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行清洁生产的同时,很抓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将考核指标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加强监督,以确保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20%,成效明显,近几年来酸雨的出现频率逐年下降芜湖市2000年酸雨频率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