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5课五石之瓠(原卷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76009133
  • 上传时间:2024-08-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33.5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5 课五石之瓠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学习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准确把握 《庄子》 长于借助寓言, 婉曲达意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约前 369-前 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 【作品知识】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贻():赠送瓠():葫芦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呺()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为():因为掊():砸破 龟():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洴():浮 澼():在水中漂洗絖():丝絮 鬻():卖,出售说():劝说,游说 将():统率部队 2.弄懂词义。

      一: 知识精讲 目标导航 或: 以: 虑: 樽: 蓬: 有蓬之心: 重点梳理 【重点 01】翻译文本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注释] 树:种植 实:充满,填塞 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掊:击破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它,成熟后结成的葫芦很大,能容五石东西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固程度却禁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剖开来做瓢,却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不是它不够大,而是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打破了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注释] 固:本来 拙于用大: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 洴澼:漂洗 絖:同“纩”,丝棉絮 一朝:一旦 鬻:卖 [译文] 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有个宋国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于是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

      现在一旦卖出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吧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注释] 说:同“悦”,取悦 越有难:指越人发兵侵吴 将:做将领 裂:割 虑:用绳结缀 大樽:盛酒器 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译文] 这个客人得到药方,就去取悦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水战,大败越军,吴王割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用绳把它系在身上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重点 02】梳理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惠子的做法,“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第二部分:庄子的看法,“夫子固拙于用大”“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重点 03】问题探究 1、庄子评价说惠子“拙于用大”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惠子仅从实用的角度评价事物的价值没有通达的见识和开阔的思路。

      2、惠子用五石之瓠(大葫芦)“盛水浆,剖为瓢”,庄子用之“浮于江湖”,请思考各自体现的深意? 参考思路:惠子立足于现实生活,以世俗功利观念来思考问题,体现功利主义思想庄子立足自然,摒弃世俗价值,物我合一,追求无用之大用 3、五石之瓠在惠子手中被击碎,在庄子手中却可用来浮于江湖,截然不同的结局,给你什么思考? 人才,人知之,方可用之 如孔子,孟子,千里马 “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杜甫 人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处理问题,善于变换角度和思路 要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通透地处理问题 价值的尺度是多元的 4、《道德经》和《庄子》语言上各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句式上:老子句式整齐,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庄子句式灵活,开阖自如 语言上:老子朴素平实,深刻隽永,庄子善用譬喻寓言,说理生动 【重点 04】概括文中庄子和惠子的形象特征 反映了庄子的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随顺自然,也必能得到真正解脱的真人状态;反之惠施则是斤斤计较,锱铢必争,有太多欲望要求和外界与内心的束缚 【重点 05】本文的艺术特色 ①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 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是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的,惠子和庄子的对话辩白了彼此的观点,惠子用的是关于大葫芦大而无用的例子来影射庄子的学说大而不实用;而庄子用宋人擅长制造使手不皲裂的药方却卖掉药方,而买药方的人却用这个药方获得了好处,来证明是所用之异的原因,并且指出惠子的想法就是不知道通达的原因。

      ②运用浅近的寓言,文姿多彩 文章想象丰富大胆,像匹骏马驰骋于宇宙,摄取与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妙趣横生的题材,生动、形象地宣传了作者的观点在揽宇宙于一纸,包万物于一文的充满生机、遐想的《逍遥游》中,作者富有艺术魅力的文笔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使作品成为中国古代寓言体论说文中一篇著名的佳作 ③善于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读者边读边思,边思边读 知识拓展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 chu.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 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选自庄子《逍遥游》) 题组 A 基础过关练 1.(2021·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高二期中)下列各项中对《庄子》其人其书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是东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B.《庄子》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代表先秦小说最高成就 C.《庄子》是道家著作,为庄子和他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 33 篇,又名《南华真经》。

      D.鲁迅先生曾称赞《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企.者不立企:踮起脚跟 ②自伐.者无功伐:讨伐 ③自是者不彰.彰:明显 ④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 ⑤复.众人之所过复:恢复 ⑥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 ⑦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拙:不善于 ⑧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实:充实,填塞 A.①⑥ B.②⑦ C.③⑤ D.④⑧ 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其无,有器之用 当:连词,只有 B.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其:代词,它 C.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者:助词,……的(人) 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而:连词,表修饰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分层提分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其未兆易谋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我世世为洴澼絖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栽种 B.能不龟手一.也 一:一样 C.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当:当作 D.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埴:黏土 6.(2021·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高二期中)现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写,内篇代表篇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题组 B 能力提升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肢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巨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秋水》,有删改)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谥号是在皇帝、贵族、大臣等有地位的人去世后,加给其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惠王、宣王 C.“子”在文中是指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在的“您”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公”,低一等的是“伯” 9.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汪洋恣肆,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而不愿意做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让人供奉的神龟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11.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短文及《五石之瓠》,回答各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 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B.“魏王”即魏惠王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 C.“石”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铢、两、斤、钧、石1 石=4 钧,1 钧=30 斤,1 斤=8 两,1 两=24 铢 D.“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 1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B.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 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 C.惠子又用大树的比喻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观点,大树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顾”,而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处”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 D.庄子继续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 题组 C 培优拔尖练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乙] 平原君欲封鲁连③,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 是商贾之事也, 而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史记·鲁仲连列传》) [注] ①鹓雏:传说与凤凰同类的鸟②鸱:鹞鹰③鲁连:鲁仲连 15.[甲]文中的庄子和[乙]文中的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 16.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论语》)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①然?……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 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②,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外篇》) (注)①概:通“慨”,感触于心②偃然寝于巨室:偃然,安宁状巨室,指天地 17.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的思想情感 孔子:__________;庄子:_______ 18.从《庄子·外篇》选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19.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述之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