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农民经济模型研究.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蜀歌
  • 文档编号:148710038
  • 上传时间:2020-10-2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32.4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济评论2 0 1 3年第 5期 E C O N O MI C R E V I E W N o 5 2 0 1 3 城 乡 统 筹 视 角 下 的 农 民 经 济 模 型 研 究 刘维奇 韩媛媛 摘要:开放经济条件下, 农村企业在面对外生资本收益率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按 照总资本额雇佣劳动力, 而剩余的农村 劳动力必须在 家庭经营中实现 自我就业或者选择 转 移到城 镇 由于转移 成本 的存 在和 家庭 经 营 的外 延 功 能 , 农 民容 易接 受一 个低 于企 业 工资 的人 均 家庭 经营 纯收入 , 农 民收入 水 平的提 高很 大程 度上取 决 于企 业 劳动 所 占比重 劳动 力转移 到城镇 对农 村 所产 生的作 用 , 很 大程 度取 决 于转移 成本 的 大小 , 降低转 移成 本 对于加快农村生产达到均衡很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 家庭的消费与两种 生产行为, 运 用动态分析方法, 从城 乡统筹的视角出发构建农民经济行为模型 , 将农村发展与城镇化纳 入统一的分析框架, 为城 乡统筹理论提供微观基础 关 键词 :资本收 益 率 劳动 力转移 人 口转移 成本农 民经济行 为 一 、引 言 农 民收入增长乏力 ,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 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所不得不面对 的一个严峻问题 , 如 何有效提高农 民收入水平 ,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 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户的微观经济行为出 发, 通过动态和 比较静态分析 , 研究农村和农民的生产与消费行为 , 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农民经济模型 , 将 城乡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本身的发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 , 为研究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微观基础, 为实现城乡统 筹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国外关于农 民经济行为的研究主要遵循三种研究传统 1 ) C h a y a n o v传统C h a y a n o v ( 1 9 2 5 ) 通过 比较 农 民家庭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 , 发现资本主义经济学不适用于以小农 为基础 的农 民经济 的研究因为农户是集生产者与消费者于一身的经济体, 与资本主义企业有本质不同, 企业通过投资以获取 收入与生产费用差额的最大化 , 而农 民经济行为动机完全不同于企业 , 农 民可以独 自决定工作时问与强度 , 小农家庭农场的运行机制以劳动的供给与消费 的满足为决定因素其后有很 多学者沿着 C h a y a n o v的传统 进行 研究 ,D a l t o n ( 1 9 6 7 ) 、 B o u l d i n g ( 1 9 7 3 ) 、 F r i e d m a n n ( 1 9 8 7 ) 等 的 研究 都 比较 有 代 表 性 。

      ( 2 )L e w i s传 统 L e w i s ( 1 9 5 4 ) 首次提出“ 二元经济结构” , 将经济分为以农业为主的传统部 门和以非农业为主的现代部 门, 认 为传统部 门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 人均收入水平很低 , 现代部门可以以不变的工资水平吸收传统部门的剩 余劳动力 , 直至吸收罄尽 而且, 只有在剩余劳动消失之后 , 传统部门劳动者的收入状况才能有所改善 F e i 和 R a n i s ( 1 9 6 4 ) 以及 T o d a r o ( 1 9 6 9 ) 都对 L e w i s 模型进行了改进, 但都没有摆脱重工轻农的倾 向F a n和 S t a r k ( 2 0 0 8 ) 将 L e w i s 模型的两大经济部 门纳入城乡一体化模型进行研究 , 证明发展 中国家劳动力的无 限制流出 降低 了农村平均收入 3 ) S c h u h z 传统美国经济学家 S c h u l t z ( 1 9 6 4 ) 一改农业被忽视的倾 向, 运用新古典 的分析方法 , 论证农民的生产是有效率的 , 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 农 民会把生产要素 的使用推 向最高效 + 刘维奇 , 山西财 经大学经 济学院, 邮政编码 : 0 3 0 0 0 6 , 中国农 业科 学院农 业经济与 发展 研 究所 , 邮政编 码 : 1 0 0 0 8 1 , 电子信 箱 : s x c d l w q 1 2 6 c o rn; 韩媛媛 , 中国人 民大学农 业与农村 发展 学院 , 邮政编码 : 1 0 0 8 7 2 , 电子信 箱: y u a n y u a n h a n h a n 1 6 3 C O rn。

      本文受到 国家社科 基金 项 目“ 城 乡统筹进程 中生产要素流动机理与整合机制研 究” ( 编号 : 1 2 C J Y 0 5 7 ) 、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 我 国人 口空间结构 变化对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 究” ( 编号 : 1 2 C J Y 0 5 8 ) 、 山西省软科 学项 目“ 农村 非农 产业 、 劳动 力转移 与 有效增加 农民收入研 究 以山西省为例 ” ( 编 号: 2 0 1 2 0 4 1 0 4 7 0 1 ) 的资助 , 感谢 匿名 审稿人的 中肯 意见 , 当然文责 自负 42 率 均衡 S c h u l t z认 为 , 全 世 界 的农 民 , 在 考虑 成本 、 利 润及 各种 风 险 时 , 都 是很 会 盘算 的生 意人 , 只要 引进 现 代生产要素 , 农业就可 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A l i 和 B y e r l e e ( 1 9 9 1 ) 建立经济计量模型 , 发现亚非拉 国 家许多农 民的要素投入是有效率的但也存在一些不支持 S c h u l t z 假说 的经验分析S h a p i r o ( 1 9 8 3 ) 研究发 现 , 一些发展 中国家农民的边际产品价值超过要素价格的4 0 。

      很多批评集中在 S c h u h z 假说的条件与发展 中国家现实的巨大差异方面E l l i s ( 1 9 9 8 ) 借鉴新古典理论 的利润最大化假说 , 提出了有条件的利润最大化 , 认 为农民的最大化行为会受到多元生产 目标 、 有限的实现手段和市场的完善程度等条件的约束 此外 , 经济 增长理论 的发展和动态优化方法在经济学 中的应用广泛化 , 使一些新 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农 民 问题 R a m s e y ( 1 9 2 8 ) 、 C a s s ( 1 9 6 5 ) 、 K o o p m a n s ( 1 9 6 5 ) 建立内生储蓄率的经济增长模型以后 , 新古典 的分析框 架基本确立 , C o h e n和 S a c h s ( 1 9 8 6 ) 将 R a ms e yC a s s K o o p ma n s 模型扩展到开放小国的条件下 , We l l ( 1 9 8 9 ) 将人 口转移问题引人到 R a ms e yC a s s K o o p ma n s 模型B e n c i v e n g a和 S m i t h ( 1 9 9 7 ) 等进一步发展了人 口转 移理论 , C a r r i n g t o n ( 1 9 9 6 ) 将迁移成本 的变化考虑进去。

      国内对农 民经济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两类 : ( 1 ) 理论模 型研究刘琦和张小盟( 2 0 0 6 ) 通过建立贝克模型 探讨 了农户的生产决策、 消费决策 、 劳动力供给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在存在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 三个 决策过程是分开的 , 先决定生产再决定消费 , 而且农产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 , 在不存在劳动力 市场的情况下 , 三者被结合起来 同时考虑盛亦男和孙猛( 2 0 0 9 ) 根据托达罗人 口迁移模型分析 当前农 民工 大规模返乡现象 , 认为城乡预期收入差距影响劳动力供给 , 城市实际工资和政策参数影 响劳动力需求 , 金融 危机作为外生变量影响劳动力供求平衡 徐会奇、 李辉和王健宇 ( 2 0 1 0 ) 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农 民消费的主要 因素 , 构建 了一个综合性理论模型 , 研究表明 , 消费习惯 、 收入水平 、 不确定性和制度等因素对农民消费都有 显著影响, 农民消费对 当期收入存在较强的敏感性 , 农民收入低 、 增长慢 的事实仍是制约农 民消费提高的主 要障碍 2 ) 实证研究张广宇和杜书云( 2 0 0 5 ) 认为 , 农 民外 出就业的成本不仅包括直接成本 , 而且包括机 会成本 , 他们构建了成本 一收益模型, 通过实证研究证实 : 农民外出就业是为追求正的收益率 , 结果也如其所 愿 ; 工资收入、 各类成本 、 劳动力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外 出就业 的收益率有重要影 响。

      王志浩( 2 0 0 7 ) 建立了农民工流动行为合理预期模型 , 认 为家庭增 收最大化是农民工流动行为的合理预期 , 劳动力转移的数 量 、 预期转移的区域和职业 的工资水平都与此相关从国内外研究农民经济行为的情况来看, 国外理论研究 存在着多种假设和观点争论, 各有其合理性和缺陷, 而且大多注重城市的发展 , 而忽略了农村本身的发展 ; 国 内研究多是实证研究或 国外模型的应用 , 而缺乏理论模型的创新 , 没有将城镇化和农村本身的发展纳入统一 的分析框架进行研究 , 更没有站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来构建农 民经济模型 本文将 吸纳国外三种农 民行为研究中符合中国农 民实际的假设条件 , 面对强大的城市经济, 将农村看作 一 个类似于开放性小 国的经济体 , 借鉴新古典的经济增长分析方法 , 研究农村的消费行为和两种生产行为 两种生产行为是农村企业经营生产和农户家庭经营生产 , 企业生产追求外生资本收益率下的利润最大化 , 家 庭经营首先要考虑实现 自我就业 , 当家庭经营劳动力数量达到一定程度 , 向城镇转移也成为一种被动选择 要解决城乡问题 ,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 满足农 民的消费愿望 ,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 应该加快发展农村非农产 业 , 加大非农产业投资 , 同时降低转移成本 , 。

      二、 农户消费行为分析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与强大的城市经济 比较 , 类似于一个开放性的小国家 , 资本收益率是外生 的 , 它不能 自己决定其收益率 , 而是取决于强大的城市经济所决定 的资产收益率 所以, 在这里假设农村经 济的资本收益率 r 不变 , 这样对于农村企业来说 , 它们追求的是在固定资本收益率下 的利润最大化对于农 村家庭来说 , 家庭获得收入 的途径有三种 , 一是去企业工作获得工资, 一般多从事非农产业 ; 二是家庭经营获 得纯收入 , 家庭经营一般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 , 也存在一定的非农产业经营 , 家庭非农经营占比重比较低 ; 三 是资产的利息收入设想一个无 限期 的一定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 , 考虑一个不断扩展的典型农村 家庭 , 个人的寿命是有限的, 但代际之 间的传递和转移是无 限期界 的家庭人 口的变化受到两个因素 的影 响 , 一个是 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所共同决定的人 E l 自然增长率 , 用 n来表示 , 假设其是外生的; 再一个 因素是人 E l 转移到城镇的部分 , 假设这里不存在半城市化现象 , 也就是一旦转移到城镇 , 就将其作为完全 的城镇人 E l 43 对待 , 他的收入完全属于城镇人1 3收入的部分 , 而不考虑他可能将收入的一部分转移到农村 的家庭 。

      向城镇 人 13转移的速率用 m表示 , 这样人 口的变化率为 nm如果我们把 0期的成人数量标准化为 1 , L ( 0 )=1 , 这样 , t 期的家庭人 13规模可以表示为 L ( t )= L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