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海技术专业建设项目.doc
45页航海技术专业建设项目航海技术专业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赵邦良(航海技术系主任 船长 副教授)陈 胜(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船长)项目主要成员:田乃清 汪龙生 缪克银 王国正 王锦法 殷施科徐代荣 杨太金 阎羡功 张海峰 杨永前韩杰祥(中国海事局船员处 处长 船长)葛同林(江苏海事局船员处、处长)夏振明(南京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船长)季建华(江苏国际海员服务有限公司 指导船长)孟林国(中外运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 船长)林国涛(江苏远东海运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陶志刚(南京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副教授)项目合作单位:江苏海事局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中外运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远东海运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辐射专业:内河船舶驾驶 海事管理 国际航运管理(一)建设基础1.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1)行业背景①全球经济一体化催生世界海运迅猛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国际贸易呈爆炸性增长态势国际贸易中,海洋运输占贸易总量的90%以上即便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具有国际航运市场晴雨表之称的波罗的海指数(BDI)一度跌至663点,但半年之内迅猛反弹至最高的4291点,国际海运业迅即再次步入强势发展的轨道。
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世界航运中心也发生了由欧洲到美洲再到亚洲、中国的战略转移目前,在我国长达3.2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已自北向南形成了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三大港口集群,她们正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链条”,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据统计,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依赖度已经超过60%,而完成90%以上外贸运输的正是海运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拥有的海运船队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航海国,成为世界第一海运大国和世界航运强国,已列为国家“十二五”和中长期发展战略②区域经济崛起对航运业依赖日益扩大从世界范围看,大江大河均为重要的经济增长轴,江苏更是如此江苏沿海沿江经济带完成的GDP占全省80%以上、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95%以上,省内近25000km内河航道和954km的海岸线所构成的水运网所产生的运量,相当于目前沪宁铁路运量的11倍,尤其在煤炭、矿建材料运输方面,水运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每年都要承担全省煤炭消耗量近七成、矿建材料近八成的运量2009年3月,国家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009年10月,国务院批复《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成为辐射和带动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已势在必行;2011年1月21日,国家再次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流经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绵延婉转2838公里的长江航运干线等内河水运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政府一系列重要举措,要求航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必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海运和内河航运业必将成为江苏省快速发展的“蓝色引擎” (2)人才需求根据国际船东协会(BIMCO)的统计和预测,到2020年,全球船员需求量为117.3万人,未来10年间海员供应总量至少保证在2010年的基础上,达到7.2%增幅而据权威专家统计,高级船员年流失率高达10%,因此,高级海员的缺口在相当长时间内将难以得到改善此外,发达国家远洋船队船员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外派海员份额排世界第三位,但仅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2%左右,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专业现有基础(1)办学历史悠久,成绩享誉海内外我院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培养国际海员的学校航海技术专业(原名海洋船舶驾驶专业)是我院办学历史最久、最具特色的专业之一,是中国首批履行国际海事组织(以下简称IMO)《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以下简称STCW公约)并为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专业之一,也是首批把ISO9000质量体系引入教学与管理中的专业之一专业自1951年创建至今,已为祖国的远洋运输业和内河航运业培养了近6万名高级船员,足迹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数千个港口。
60年来,在以质量为生命、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引下,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沉淀了深厚的航海文化底蕴,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和行业高度赞誉,蜚声海内外现为全国航海类水上专业毕业生就业协作常务理事单位(全国仅有的2所高职院校之一)、中国航海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仅有的2所高职院校之一)2)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①“分阶段、多证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渐趋成熟根据STCW公约、《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考试、评估和发证质量管理规则》要求,专业始终以培养符合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要求的高素质航海人才为目标,按照基本能力阶段、专业技能阶段和综合技能阶段采用工学结合模式,提升学生航海技能并获取相关证书,“分阶段、多证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渐趋成熟(如图3-2-1)学生获取证书主要包括:a.专项技能证书——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精通艇筏培训合格证书、精通急救培训合格证书 、高级消防培训合格证书、雷达观测与标绘和雷达模拟器培训合格证书 、自动雷达标绘仪培训合格证书;b.外语等级证书——CET-4/6证书、省英语A/B级考试等级证书、中远英语四级证书;c.计算机等级证书——计算机ATA考试等级证书;d.职业资格证书——甲类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二三副适任证书 、GMDSS通用操作员适任证书、乙类500总吨及以上船舶值班水手证书。
毕业生双证(毕业证书+1项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证书的获取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体现,也为其今后进入行业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图3-1-2-1 “分阶段、多证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②模块化的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凸显效果为了培养符合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要求的高素质航海人才,学生入学后实行岗位素质培养模块化教学,通过在航海技能中心完成基本安全、精通艇筏、精通急救、高级消防和水手工艺等技能基础模块训练,以扎实的技能基础进入仪器中心,通过陀螺罗经、船舶自动识别系统、GMDSS等真机原理、使用、维护和保养知识的学习,以扎实的理论知识进入仿真训练中心,通过雷达模拟器、大型操纵模拟器、GMDSS等仿真仪器综合训练,最后进入企业船舶上完成综合运用技能训练(如图3-1-2-2)这种植入了校企合作模块化的岗位素质培养,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达到了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要求 图3-1-2-2 模块式实训教学图③师资队伍双师素质彰显特色采取校企合作“岗位互聘”模式,共同开展“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制定了翔实的师资发展规划,在提高中高级教师职称比例的同时,鼓励持证教师上船顶岗锻炼,提升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截止2010年底,校内专兼职教师中双师型师资56人,所占比例达86.2%,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已经形成目前,专任师资中有甲类(无限航区)3000总吨及以上远洋船长10人、大副4人、二三副21人;有高级职称的20人,比例达39.2%,中级职称的19人,比例达37.3%,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47.6%其中38人具有海事局评估员任职资格,24人进入部海事局船员适任考试命题专家库,省级及以上论著获得者12人次,公开出版高职高专特色教材11本图3-1-2-3 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构成图图3-1-2-4 专任教师职称人数示意图④现代化与全真化实验实训场所初具规模与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共建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实现了专业教学实训场所的现代化与全真化现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航海技能训练中心、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和国内领先技术的天象馆为主要设备的航海仿真中心、具有集国际一流技术水平的电子海图等各类航海仪器真机组成的航海仪器中心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场所除了满足在校生正常教学,还与企业广泛合作,常年开展驾驶台资源管理、大型船舶操纵、电子海图等近20项船员技能培训。
同时,自主研发了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以下简称GMDSS)模拟器、雷达模拟器等,校企合作开发了GPS模拟器、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系统等自主研发的实验实训教学设备与购置的先进航海仪器组成了集实践教学、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现代航海实验实训基地,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接轨学院一直重视学生真船实训实操能力的培养,极力打造板桥实训基地自1963年以来,板桥实训基地先后更换7艘停泊教学实习船目前,一艘万吨级“育睿”轮系泊在长江上的我院板桥实训基地,可以满足学员随时真船实验实训的要求这一做法,在全国仍处于领先地位现代化与全真化的实验实训场所已初具规模⑤半军事化学生管理成果显著根据船员职业的涉外性和船舶的独立性的特殊要求,严格的纪律和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是海上安全的保障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专业坚持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采用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形成了集政、企和学生三方有效的闭环反馈系统(如图3-1-2-5所示)半军事化管理是培养现代航海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国防建设的有效手段;培养了学生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坚韧不拔、文明守纪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受到了行业内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图3-1-2-5 半军事化管理反馈闭环系统⑥招生就业进出两旺,社会服务能力逐年增强专业在全国26个省(市)招生,连续多年招生数量与质量名列全省高职院前茅,省内录取分数线接近本二录取线毕业生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对口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对口质量高、工作稳定收入高江苏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委托麦可思教育数据咨询公司进行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评估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顶岗实习半年后薪水收入在全省高校位于第一;同时,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进出两旺”的势头为专业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依托良好的办学基础和社会知名度,专业社会服务能力逐年增强通过为企业开展船员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校企合作技术开发,实现了校企双赢目前,社会服务收益显著,年均为行业、企业开展的各项培训人次近3000人,创收收入达500万元以上二) 建设目标与重点立足江苏、辐射全国、依托行业、走向世界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积极担负建设航海强国、航海大省和江苏“两个率先”使命,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培养“三强四好”(三强:服从服务意识强、航海实践技能强、英语应用能力强;四好:诚信敬业品质好、法纪责任意识好、身心协作素质好、就业创业基础好)现代航海职业人深度校企合作,构建“四段四层多证”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技能导向、融证于课”的课程体系;打造“2+1”型师资队伍;创建“校中船、船中校”实船实训基地;强化“四技”服务能力;拓展“星系式”航海专业群;推进“三体系四督导”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等7项创建工程通过三年建设,各项人才培养指标达到并超过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要求,建成行业引领、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航海技术专业重点建设指标如表3-1-2-1表3-1-2-1 项目重点建设指标序号建设项目主要目标具体要求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四段四层多证”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1.双证持有率100%、大证通过率90%、四六级英语通过率85%、船员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