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最新】.doc

31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22770885
  • 上传时间:2022-08-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49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1439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上册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也可以说难点了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一、从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教学时,我创设了“我想给同学们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须知道桌子的长和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桌子的长,结果量得的数量不一样,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二、向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如:设计了观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认识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采取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断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但也是可以的,我想体现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三、数学________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欢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开始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度看来在今后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2(1592字)  教学反思_长度单位之米的体验教学,反思,长度,单位,之米,体验,教学,反思,长度,单位,,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__,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范文大全中查看更多范文教学反思_长度单位之米的体验  记得小时候学习长度单位时,只知道1米=100厘米,但是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一直没有概念那时候数学老师说,双臂打开的长度大约就是一米一直到我上了初中,意识中还是认为一庹就是一米,后来在家里的卷尺中才发现一米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长所以在上长度单位这个单元时,一直想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感受一米的长度,并且能够用米尺去实地测量,于是有了以下的三个教学设计  感受米的长度  上米的认识这节课时,我找了8把米尺,分给8个小组。

      首先让学生用米尺测量张开双臂(事实证明,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双臂张开已经超过一米了),并量身高,看米尺大概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具身体验,能够让学生对一米有一个真实的概念  感受一米有多长,我用米尺来测量  接着是感知米与厘米的关系,小时候一直觉得老师米尺上的1厘米比我们所用的学生尺上的1厘米要长,因为同样是画3厘米,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的3厘米就很长(当然后来意识到老师是为了展示,真实3厘米学生根本看不到)为了不让我的学生产生同样的困惑,我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学生尺去测量米尺上的1厘米,结果发现是一样的,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学生自然就能够理解到1米=100厘米  我的彩色米尺  学习完认识米这节课后,周末让学生完成《我的彩色米尺》的小项目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米尺,并用米尺去测量,在实操过程中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米尺  生活中的测量  课本中有一个问题解决的例题,旗杆应该是13米还是13厘米,我索性没有上这个例题,自己设计了一节实践课程这节课分为两个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一个是测量教室的长与宽,另一个是判断操场的跑道是否符合标准  经验反思  1.实操项目需要提前跟学生说清楚要求,做周末小项目时,因为周五的数学课没上,没能有时间给学生讲解小项目具体怎么操作。

      后来把课件发给家长查看,最后做出来的效果也没有很好一方面少部分学生做一把学生尺,没有做成米尺另一方面,有的学生不知道米尺刻度怎么标,甚至有学生的米尺做出来只有50厘米左右长,刻度全是自己随手标注的所以老师需要提前解读要求,必要时给出示范  2.活动课程需要提前预设好各种情况,教师需要自己提前完成一遍在测量教室长与宽度时,我引导学生明白直接测量可能会有各种问题,因为教室有很多障碍物,而且没有一条比照的直线很容易让测量不准学生就知道找教室的线了,刚好地板上有横线可以当做教室的宽来测量,教室外面的地板也有线可以当做教室的长来测量于是让学生分组去测量,测量的过程热热闹闹,但是测量结束后,我看到学生的测量单时就感觉到有问题了虽然说有误差很正常,但是学生测量的结果差异太大,宽度测量我还没有找到原因,但是长度测量我会发现学生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不一致,有的从门口为起点,有的与另一个班交界的瓷砖开始测量,这些都应该要教师提前测量一遍并设定好起始点  3.等一等后面的学生进入长度单元时,自我感觉上课的状态还可以,学生回答得很积极,有时候抛出一个问题,积极的同学能很快地去回应我,配合我,让我感觉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上课的语速和进度也不自觉地加快。

      汹涌的波涛终会归于平静,等到做作业时才感觉到很多同学都不是很理解所以上课时多为后面的学生慢下来,多关注他们有没有真正理解《长度单位》教学反思3(665字)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过用不同的物品量统一长度,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准备好了要用的学具,曲别针和一角的硬币7个课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作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接着又用不同的长度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在这一个活动中有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直尺去测量课桌的长,然后再用区别针去测量数学书的宽显然教材设计者充分考虑教具的实用性,让孩子能够比较方便而且是为了让学生的比较容易进行比较,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的但是孩子在测量课桌的长的时候,由于学生用的尺子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但是这一活动恰恰又让学生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  通过上面的教学环节我又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活用教材,但活用教材的前提是真正抓住教材,吃透教材,所以我们只有做到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才能理解教材真正用意,做到活用教材。

        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这也是个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长度单位》教学反思4(864字)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分散地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使学生对量的的计量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悟计量源于生活  在这节课中,我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数学生活的原型,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计量的产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看,我将这个难点分解成两个小难点:  1、什么是量?  如:表示一枝铅笔又多长(教师演示),可用1厘米长的一段来计量,量得这枝铅笔有12段,说明这枝铅笔的长为12厘米  2、计量单位是怎样产生的?  使学生明确:古代(直接比较),现代(选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计量的标准),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米等不同的计量单位,给后来人的交易带来不便,慢慢才逐步统一精确的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1、为了使学生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必须用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等来计量。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我让学生自己描述千米、米、厘米等的大小,并在米尺上指出,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新的知识  2、为了使学生明确:要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必须用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等,接着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说出1平方千米、1平方米等有多大?使学生在回忆、整理中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能做到将学与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参与、合作交流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但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今后我将力求做到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在练中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在练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长度单位》教学反思5(433字)  这节课时本册书的起始课重难点是: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正确的用尺子测量长度  不足的地方:  1.在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是,没有让学生先说出测量的物品而是老师先举出了例子,之后又让学生说,最后看书应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古时候测量用的庹,拃,脚印,这一块弄反了  2.在本节课最重点的地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时候没有落实好啊,没有让学生感受1厘米,没有给出1厘米有多长时,就让学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长度,导致学生部知道怎么找,也不知道要找什么。

      听完尉主任的评课后,觉得应让孩子知道1厘米有多长后在让学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先是有1厘米之后才有的直尺,要让学生感受到直尺就是这样的1厘米1厘米的连接起来的,之后要让学生找自己的尺子上有多少个1厘米,进一步巩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一步一步的走把没一步都落实《长度单位》教学反思6(746字)  使学生在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长度单位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是,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过程,学生却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混淆单位之间的进率如:5分米=500厘米,30毫米=3000厘米等有些学生很容易把分米和厘米、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与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混淆,错当成进率是100了二是没有准确掌握好单位之间的大少转换方法例如:50米8厘米=58厘米等个别学生很容易忽略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时的乘除进率问题,导致出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