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pdf
56页项目名称: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 项目编号:10G(z)-07 委托单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编制单位: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设计资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设计甲级资格 证书号 081064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 长:郑 斌(高级工程师) 主管副院长:陈冠杰(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审 定:李 川(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审 核:吴力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胡志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吴荔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黄 萌 编制 人员:黄 萌 高 洁 陈 玲 张桂玲 谢树锐 刘茂华 林志福 朱开汉 施 昀 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2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3 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 4 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 4 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 8 第五章 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 8 第六章 保护培育规划 .................................................... 15 第七章 风景游赏规划 .................................................... 27 第八章 典型景观规划 .................................................... 30 第九章 游览设施规划 .................................................... 31 第十章 道路交通规划 .................................................... 32 第十一章 水、电设施规划 ................................................ 36 第十二章 环境影响说明与防灾规划 ........................................ 38 第十三章 居民社会调控和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 44 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 47 第十五章 分期保护与发展规划 ............................................ 48 第十六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 ................................................ 50 第十七章 附则 .......................................................... 52 附件 1:风景名胜区界线坐标一览表(图纸详见图册风景名胜区界线定位图) . 53 附件 2:核心景区界线坐标一览表(图纸详见图册核心景区界线定位图) .... 54 图 册 1、1983 版风景区总规 2、2000 版风景区总规 3、现状图 4、景源评价图 5、与世界遗产用地关系图 6、风景区范围演变图一 7、风景区范围演变图二 8、与外围建设区域关系图 9、总体布局图 10、功能分区图 11、分类保护规划图 12、分级保护规划图 13、外围保护地带控制图 14、道路交通规划图 15、游赏规划图 16、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 17、居民调控规划图 18、土地利用现状图 19、土地利用规划图 20、植被规划图 21、给水排水规划图 22、电力电信规划图 23、近期建设规划图 24、景区范围界限定位 25、核心景区界限定位图 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是 1982 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为加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武夷山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 《风景名胜区条例》 、 《自然保护区条例》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 《宗教事务条例》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 《实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 《生物多样性公约》 ,以及国家和福建省颁布的有关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建设的法令、法规,并参考相关专业规划,在上版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修编完成的 第三条 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后,将作为对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利用与管理的依据。
凡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进行任何人为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循本规划,各项建设均应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并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和进行设计 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保护目标、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容量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第四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 年; 远期:2016-2030 年 第五条 规划指导思想是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按照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明确性质、合理定位、优化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4 的用地布局实施高起点的发展规划,全面发挥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生态良好、风景优美、魅力独特、环境洁净、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周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海峡西岸备受瞩目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成为世界遗产中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典范 第六条 规划遵循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 统筹社区发展原则、公众教育与游客体验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地方特色原则、规划指导性和前瞻性原则,以达到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突出普遍价值、统筹兼顾、持续发展、综合效益的目的。
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第七条 风景名胜区范围: 总面积为 77.2 平方公里, 其中武夷山主景区面积为 62.2平方公里;溪东旅游区 10.5 平方公里;城村景区面积为 4.5 平方公里 第八条 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外围保护地带面积约为 431.5 平方公里 第九条 风景名胜区性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以典型的丹霞地貌为特色,绝妙的自然山水为主景,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内涵,可开展风景游赏、科研科普、休闲度假等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十条 范围调整的内容 1、范围调整内容 本次总体规划对 2002 年版总体规划的范围进行调整:将黄柏溪以北划出风景名胜区,面积缩小 1.8 平方公里 2、范围调整的理由 黄柏溪以北部分多为农田和村庄建设用地,景观风貌一般,村庄发展建设受到较大的限制,协调难度较大,将其划出风景区范围,划为外围保护地带保护,有利于村庄建设和景区协调管理 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第十一条 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并参考《风景资源评级标准》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涵盖了两大类、八中类和五十小类,并选出 98 处主要景点,运用相对比较法进行参评。
其中特级景点 16 处,占参评景点总数的 16%; ,一级景点 18 处,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5 占参评景点总数的 18%;二级景点 18 处,占参评景点总数的 18%;三级景点 23 处,占参评景点总数的 24%;四级景点 23 处,占参评景点总数的 24% 景点评价总表景点评价总表 序序 号号 景区名称景区名称 景点名称景点名称 级别级别 分数分数 类型类型 备注备注 1 武夷宫景武夷宫景 区 (区 (1111 处)处) 大王峰 特级 91 自然 2 宋桂 特级 91 自然 3 武夷宫 特级 91 人文 宗教活动场所 4 幔亭峰 一级 82 自然 灵云洞、七星井、仙女梳 妆楼、七十二板墙 5 刘子羽神道碑 二级 80 人文 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 三姑石 二级 72 自然 7 三清殿 二级 77 人文 宗教活动场所 8 止止庵 二级 78 人文 止止洞 宗教活动场所 9 宋街 二级 72 人文 10 万春园 三级 69 自然 11 崇阳溪(桂林口至 城村) 三级 65 自然 12 九曲溪景九曲溪景 区 (区 (1818 处)处) 九曲溪(一至九曲) 特级 96 自然 13 玉女峰 特级 94 自然 14 虹桥板架壑船棺 特级 93 人文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5 大藏峰 一级 81 自然 16 白云岩 二级 75 自然 17 铁板嶂 二级 71 自然 18 水光石 二级 71 自然 新增 19 小藏峰 三级 70 自然 20 城高岩 三级 68 自然 21 并莲峰(双乳峰) 三级 67 自然 22 大小观音石 三级 66 自然 23 镜台 三级 65 自然 新增 24 翰墨石 四级 55 自然 新增 25 上水狮 四级 58 自然 26 大小廪石(磨墩岩) 四级 58 自然 27 玉女峰古柚 四级 60 自然 28 笔架山 四级 58 自然 新增 29 武夷碑林 三级 61 人文 新增 30 云窝天游云窝天游 桃源洞景桃源洞景 区区 ((2323 处)处) 晒布岩(仙掌峰) 特级 91 自然 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6 31 天游峰 特级 95 自然 32 武夷精舍 特级 91 人文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3 云窝 特级 95 自然 34 道南理窟石刻 特级 91 人文 原为一级 35 隐屏峰 一级 89 自然 平林渡、茶灶石、蝴蝶石 36 桃源洞 一级 87 自然 天壶峰、金砖石、寿桃石、 高泉 37 接笋峰 一级 86 自然 38 观云海(天游) 一级 82 奇观 39 御茶园 一级 85 人文 40 开源堂 二级 74 人文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1 天游顶“佛” 二级。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