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考古学家吴金鼎.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43406426
  • 上传时间:2024-02-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8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考古学家吴金鼎吴金鼎(1901—1948) 字禹铭山东省安丘市万戈庄人幼年家贫,由外祖 母供应上学,先后就读于安丘德育中学、潍县广文中学(今潍坊二中)和齐鲁大学 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1930 年到中 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任职其间,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章丘城 子崖、安阳后岗等著名遗址的发掘1933 年赴英国留学,1937 年获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四川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齐鲁 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主任和图书馆主任等职吴金鼎一生中有著作《山东人体质之研究》、《平陵访古记》、《摘记小 屯逸西之三处小发掘》、《高井台子三种陶业概论》、《城子崖——山东历城县 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中国史前陶器》等等, 其中1928-1929 年的平陵考古可以说是吴金鼎田野考古的起点,此后他从 1930 年开始加入史语所工作,到 1948 年其不幸因病逝世的这十几年时间内,他的考 古足迹遍及山东、河南、云南、和四川各省,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中国新石器文 化研究方面的,主要有三大范畴:1、对龙山遗址的发现及城子崖的发掘;2、对 中国史前陶器的认识和评价;3、对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开拓。

      1、龙山文化的发现及城子崖的发掘 一提到龙山文化,便能想到黑陶文化,他是吴金鼎先生在1928 年于山东省 章邱县进行调查时,在龙山镇以东武原河畔称为“城子崖”的台地上,发现了这 个遗址,知道它自成一文化系统,与中原及西北的彩陶文化是不同的随后傅斯 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吴金鼎、郭宝钧及刘屿霞对城子崖进行了发掘,并 编著了考古报告集《城子崖》此书虽是众人合力之作,但是纵观全书吴金鼎 对这一报告有极大的贡献,此书共有七章,吴金鼎就独自撰写了第二章《城子崖 地层之构成》及第四章《陶片》,与别人合写的有四章该书中的大部分初稿是由他所预备出来的,由于他是发现者,所以他的田野工 作十分卖力,他对考古工作的专注、热诚和贡献是不能忽略的正是他发现城子 崖,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才得以正式出现在中国考古学的领域内在城子崖 的两次试掘中,吴金鼎采用了当时已经是很具水准的发掘技术,对现象的处理得 非常精细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中国,城子崖黑陶文化层的发现更具有震撼的影响 力因为当时的中国的考古学界,正在为中国文化的起源及中国文化西来说争论 不休不少考古学者认为中国河南省发现的彩陶与西方古代文明所生产的陶器纹 饰相似,便断定仰韶文化是源于西方或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 展也是由西至东传播而来的。

      这种说法虽然受到不少的质疑,但在没有考古证据 支持下,中国文化西来说仍然十分流行然而当吴金鼎在山东发现一个全新的文 化遗迹后,发现该遗址的先民所能制造出来的精美的陶器,虽年代比彩陶要晚, 但却与河南省小屯村发掘出土扩批殷商文化,在年代承传上有着更密切的关系吴金鼎的发现,不但为反对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考古学者打了一支强心针,同 时激励了更多考古学家探求中国文化的起源,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 用虽然不可说没有吴金鼎就一定没有龙山文化的发现,但吴金鼎却是凭其丰富 的考古知识及田野经验,成为发现龙山文化的第一人2、对中国史前陶器的认识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吴金鼎对中国史前考古学的贡献,是带着这些经验, 为中国史前陶器及陶片作“每进一步”的研究吴金鼎对中国史前陶器的认识, 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中,《摘记小屯迄西之三处小发掘》和博士论文《中国史前 陶器》两文中而其中以《中国史前陶器》更为精辟《摘记小屯迄西之三处小发掘》为其 1932 年 6 月写成,是吴金鼎对自己在 殷墟参加的两次发掘的初步体会,他在侯家庄高井台子发掘后,将仰韶期遗存与 龙山期遗存进行比较,结果他认为仰韶期的彩陶极小,颜色单纯,形状简单。

      骨 角器以天然材料略加磨修而成,没有蚌器,石器也极为单调反观龙山期遗存有 刻纹黑陶,骨、蚌、石器皆有之,形制也较复杂,并且有龙山式卜骨吴金鼎由 此推论,龙山文化校仰韶文化有进化英国留学期间,吴金鼎尝试从陶器生产的技术角度对高井台子的出土陶器进 行比较遗址所出的红陶对比仰韶陶器时,吴金鼎认识到:甘肃青海之彩陶其形 制实与山西河南所出者不同二者究竟是否一种文化,实尚有问题遗址所出的 黑陶对比龙山陶器时,吴金鼎又指出,高井台子之黑陶,即有数方面与山东龙山 之黑陶不同这些分析方法和宝贵经验,均为其撰写中的博士论文注入了新的元 素1938 年,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史前陶器>在伦敦出版成书,这亦是中国学者 第一次研究中国史前各地区陶器的专书此书虽然只是对陶片进行了分析,但其 目的是要凭借实质的考古证据,解决当时考古学界争论不休的中国文化起源问 题1928 年他在山东省章丘县进行调查时,在龙山镇以东武原河畔称为“城子 崖”的台地上,发现了这个遗址,知道它自成一文化系统,与中原及西北的彩陶 文化是不同的1930 至1931 年史语所便请吴先生和考古组主任李济先生等人, 一同去进行两次的发掘,这两次的收获,后来由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永、 吴金鼎、郭宝钧及刘屿霞编着了考古报告集《城子崖》。

      城子崖遗址上层为东周 时代遗址,下层是首次发现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最初称为 “黑陶文化”,后来该遗址被命名为“龙山文化”,现在专称“山东龙山文化”, 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开创性意义,对于 认识和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起了重大推动作用1931 年春吴金鼎与梁思永同到安阳参加殷墟第四次发掘最初他们同在小屯 工作,为了发展更美丽的远景,他们于四月离开小屯,分别向东西寻找他们的理 想地点梁思永向东选择了后冈遗址;吴金鼎向西选定了四盘磨遗址这遗址现 象单纯,结束发掘后,他便带着工人东来,帮助梁先生工作隔年春,吴金鼎到 河南安阳参加殷墟第六次发掘,仍执意寻找新遗址的计划,但都不理想之后, 他往鲁南,获凤凰台龙山期遗址一处,鲁都、胜城等周汉遗址六处他又到鲁东 调查,获昌城、于陵等周汉遗址,参观了潍县制造铜器工作他的足迹,差不多 走遍山东全省,在当时也是知道全省考古遗址最多的第一人1933 年秋山东省政府派他前往英国伦敦大学进修研究,在留英期间以英文写 成了一部《中国史前陶器》(Prehistoric Pottery in China, Kegan Paul, London, 1938),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史前陶器最详细的参考书。

      为了做这研究,吴先生翻 遍了所有中国史前陶器的书藉,观摩了几万片已出土的陶片实物,还特地在伦敦 中央高等工业学校实习原始制作陶器的方法此外,吴先生利用在国外的机会跟 随英国考古学家泰斗彼待教授(Prof.E.W.Petrio)到巴勒斯坦进行发掘工作3、对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开拓1937 年吴金鼎荣获博士学位回国,史语所已迁至长沙虽值敌机轰炸,但他 在十二月间仍与梁思永等调查小吴门及北关外来年他随史语所迁往昆明,继续 他的考古调查工作,十月间中研究史语所与国立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合作成立苍洱 古迹考察团,吴金鼎为团长,王介忱(吴夫人)及英国考古学博士曾昭燏小姐为 团员,从事大理及洱海一带的考古工作在吴先生主持下开了“女性考古”的先 河,曾、王二位女士在大理一带,指挥马龙、佛顶甲、龙泉等七处遗址的发掘, 在这地区没有男人下田工作,发掘的工人都是女性,造成了考古史上的新纪录 他们把这一带的工作写成《云南苍洱考古报告》,这本报告很特殊,插图都是用 木板刻印的1941 年春因滇缅公路吃紧,史语所由昆明迁往四川,中央博物馆、营造学 社也都迁来,这三文化团组织川康古迹考察团,吴金鼎任团长,从事川康境内考 古工作。

      此时发掘经费拮据,这是考古最艰困的阶段,吴金鼎尚能乐于处之琴台整理工作团是吴金鼎最后带领的考古工作,结束后,他不但离开了史语 所,也离开了考古他觉得抗日比考古工作更重要抗战胜利后,他应母校之邀 回齐鲁大学主持复员工作,同时兼任多职,自喻“到济后如力挽之牛”复员事 情办妥后离校去“挖古”是他的梦想,但当后来他被证明患上无法可治的胃癌 后,这梦想终未实现,在他四十八岁的 1948 年 9 月 18日便长辞人世了其主要 著作有:用英文写成的《山东人体质之研究》(1931)和《中国史前的陶器》(1933), 以及与他人合写的《城子崖》(1934)和《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1941)《中国 大百科全书•考古卷》有他的事迹介绍,称他是最有成就的现代考古学家之一 他没有后代,留给人们的只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