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国风·邶风·凯风》阅读-诗经国风邶风凯风.docx
5页诗经:《国风·邶风·凯风》阅读:诗经国风邶风凯风关于《邶风·凯风》的背景,说法不一《毛诗序》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还有人说这是悼念亡母的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自责的诗我们就一起欣赏下这首诗,体会下这首诗的意境,欢迎阅读! 国风·邶风·凯风 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 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 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这里喻母爱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
’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 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这里喻子女棘,落叶灌木,即酸枣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心,指纤小尖刺 夭夭:树木嫩壮貌 劬(qú)劳:操劳劬,辛苦 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这里比喻子女已长大 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令:善,好 爰(yuán):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寒泉:卫地水名,冬夏常冷 浚(xùn):卫国地名 睍(xiàn)睆(huǎn):犹“间关”,鸟儿宛转的鸣叫声一说美丽,好看黄鸟:黄雀 载:传载,载送 鉴赏 此诗以凯风吹彼棘心开篇,把母亲的抚育比作温暖的南风,把自己弟兄们小时候比作酸枣树的嫩芽,“丛生的”小嫩芽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全是母亲大人辛勤哺育的功劳七个儿子一个一个长大成人(材)了,母亲的大恩大德,堪称圣善,儿子却是不孝儿,这就是自责自称,总嫌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与母亲的养育之恩相比,还差得很远很远,无以为报 从第三章开始,作者又以寒泉比母,以黄鸟比子,作进一步的自我批评寒泉也成为母爱的代称寒泉在地下流淌,滋养浚人母亲生养弟兄七人,至今还如此劳苦,让作儿子的如何心安?黄鸟鸣叫得清丽婉转,尚且如此悦耳动听,为什么七个儿子却不能抚慰母亲那颗饱受孤苦的心呢? 诗的前二章的前二句都以凯风吹棘心、棘薪,比喻母养七子。
凯风是夏天长养万物的风,用来比喻母亲棘心,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喻儿子初生棘薪,酸枣树长到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已成长后两句一方面极言母亲抚养儿子的辛劳,另一方面极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责诗以平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 诗的后二章寒泉、黄鸟作比兴,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于夏时,人饮而甘之;而黄鸟清和宛转,鸣于夏木,人听而赏之诗人以此反衬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亲的心 诗中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无不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设喻贴切,用字工稳诗中虽然没有实写母亲如何辛劳,但母亲的形象还是生动地展现出来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