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
4页《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规律、推论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特例;2、提高从情景中提炼出物理模型的能力;3、提高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会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及结果的合理性;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3、体验微元思想及无限接近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信心;2、体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灵活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会分析物体运动的物理过程,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难点】提高从情景中提炼出物理模型的能力和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三、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四、教学流程设计1、 图片展示飞机起飞、导弹发射、子弹出膛、汽车刹车等实际问题设计意图:揭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际意义2、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复习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规律、推论以及特例教师对其中重要部分做补充说明,比如位移公式的推导,我们要回归课本,体会微元思想和无限逼近的科学方法,这也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3、引导学生对已回顾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构建知识框架4、介绍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题方法众多,例如: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中间时刻速度法、推论法、比例法、逆向思维法、图像法、巧选参考系法等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仔细审题,画出过程示意图 判断运动性质 选取正方向,明确各物理量的正负号 选择合适的方法列方程(组) 解方程(组)并加以讨论5、选择几种重要方法练习讲解挑选了2011年天津高考题,使学生感知高考难度,适应高考的要求例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2m/s,2s后的速度大小为6m/s,则该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少?教法学法:学生抢答,教师点拨设计意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均为矢量式,其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均有方向,做题时,应注意统一正方向,明确正负号一般,我们选择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例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前面有情况需紧急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8m/s2,刹车后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刹车后3s内汽车的位移。
教法学法:学生抢答,教师点拨设计意图: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要注意实际的运动过程特别是匀减速直线运动,要考虑结果的合理性比如刹车问题,注意汽车是否已经停下例3】现代年轻人喜欢玩一种惊险刺激的游戏——滑草人从滑道顶端开始无初速度匀加速下滑,接着又在水平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已知某人完成一次滑行共用10 s,斜面滑道长4 m,在水平滑道上前行了6 m.求:(1)人在滑行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人在斜面滑道和水平滑道上运动的加速度解题方法:1、基本公式法2、平均速度公式3、图像法教法学法:学生思考,提供解法;教师点拨,总结点评设计意图:强化学生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体会一题多解;体验合适的方法解题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例4】(2011年,天津高考题,第3题)质点作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2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D、任意3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6m/s解题方法:基本公式法教法学法:学生自主分析,演板解答;教师纠错指正,总结点评设计意图:夯实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提高从题干中挖掘信息的能力;逐步建立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信心。
【例5】屋檐上每隔相同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五滴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m的窗户的上、下沿,则此屋檐离地高h= m,滴水的时间间隔t= s(g取10m/s2)解题方法:比例法教法学法:学生自述思路和解法;教师分析,总结点评设计意图:比例法解题的优势在于快捷直观,但是学生经常随便套用,而不注意其运动过程及前提条件,教师应加以强调6、小结这节课复习的内容:构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框架,通过例题的讲解,巩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步骤,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后练习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部分六、教学反思学生的遗忘比较多,在建立物理模型,选择合适方法以及数学推导上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基于本节内容是复习课,所以重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夯实力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效地把握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基本方法并提高灵活应用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