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歌》课文导读.docx
5页《古代诗歌》课文导读1、《观沧海》: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颂的诗的最终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其次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屹立,是静态,相互衬托,显示了大海的宽阔和威历;再写草木,仍旧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气和雄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终四行)借助奇妙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次北固山下》: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敞;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白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3、《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颂;燕是春的信使,已起先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朝气勃郁的感觉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万紫千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沉醉在这美妙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西江月》: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里写的,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爽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忽然变得光明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充满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快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楚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宁静。
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涯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连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旧在社林旁边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这首词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不简单体会到的 5、《天净沙·秋思》: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伤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精彩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子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子公,但每一个景物细微环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微环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芜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时常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打算着晚餐,炊烟缕缕。
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际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终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导读举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