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合集.docx
217页目 录2010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0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1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2012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2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3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4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5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6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6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7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7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8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8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9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9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教育学部分(共8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 学校教育制度2 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2 学生发展的含义及其一般规律是什么?3 班级组织的功能包括哪些内容?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试述当代教育观的转变2 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并举例说明心理学部分(共7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性格2 挫折3 前摄抑制4 能力二、简答题(共10分)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结合实际谈谈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2 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软,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衣服穿,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请用心理学的规律解释上述现象 2010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教育学部分(共8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 学校教育制度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它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学制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学制的建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并且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2 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答: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理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 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以及专业自我的形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答:时代在前进,科学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学也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面貌,当代教育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0世纪初,教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校教育问题的研究上,到20世纪末,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已经从微观的教育教学过程扩展到宏观的教育规划;从教育的内部关系扩展到教育的外部关系;从基础教育扩展到高等教育;从正规教育扩展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教育等。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当代教育学的基础不仅包括哲学和心理学,还包括生理学、脑科学、社会学、文化学以及政治学等研究模式更加多样化,包括科学主义、人文主义,还有介于两者之间、偏向一方或者两者结合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教育问题领域的扩展以及研究基础和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也发生了快速的学科分化,教育学各个组成部分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与此同时,这些相对独立的学科又与其他类型的学科进行交叉,出现了许多子学科、边缘学科比如课程论、教学论、教学社会学 以及教学技术学等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当代教育学研究者们所关心的是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当代教育实践的发展也日益呼唤着教育理论的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当代教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出现了自觉的教育学反思有关教育学自身的反思研究结果就形成了教育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如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知识、知识陈述形式的知识、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知识、教育学知识结构的知识等等。
这些教育学元理论的出现,会极大地提高教育学者的理论自觉性,推动教育学的发展,使之在当代和未来教育改革中产生更大的作用2 学生发展的含义及其一般规律是什么?答:(1)学生发展的含义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身体的发展,包括学生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心理的发展,是指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发展2)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身心两方面 发展的、稳定的、典型的本质特征其规律主要有:① 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即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也有一定的阶段性,它反映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它表现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身心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② 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然而,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中,同一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如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就会使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可变性特征。
③ 不均衡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师要把握其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④ 个别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其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也有差异个体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而且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⑤ 整体性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3 班级组织的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答:班级组织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和特点决定的班级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而且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班级组织能够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在集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集体目标为导向,借助课程、文化规范、交往和人际关系等载体,对学生传授社会经验、指导社会生活目标、教导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使学生从一个自然有机体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成员其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为:① 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②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③ 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④ 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班级组织的最大特征是对学生提出了团体的要求学生在班级组织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发挥范例的作用,解决团体要求与个人需求之间以及同学之间存在的矛盾,履行团体要求的责任和义务,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等,使学生个体获得全面而系统的发展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四项:① 促进发展功能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包括知识以及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兴趣态度的发展等 ② 满足需求的功能班级组织既能提供满足学生归属、亲和和依存等基本需求的机会,又能创造满足自我实现与社会有用性等高级需求的途径③ 诊断功能在班级组织有团体要求时,学生身上会暴露很多人格上的缺陷这些问题的暴露,为班主任或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创造了有利条件④ 矫正功能学生存在的人格及能力缺陷,可以通过班级组织进行矫正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试述当代教育观的转变答: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事物以及它与其他事物关系的看法当代教育观主要是指适应当代社会、当代生产体系、当代经济体系、当代文化体系以及当代生活方式的教育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以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教学观的转变① 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为中心”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②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③ 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变为“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生动形象并且符合实际特点,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④ 从“关注学科”转变为“关注人”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理念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局限当代教育观要从“关注学科”转变为“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3)终身教育观教育要贯穿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持续不断的过程,人的一生要不断地接受教育,受教育与劳动、学习和工作将相互交替进行或融合发展,受教育与学习将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4)双主体教育观经典教学论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恰当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统一起来现在有学者提出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的活动的主体,只有在教与学双 边活动融合发生并且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建立“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