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练习七-生物的进化(答案).doc
7页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答案:D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产生的种种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是否能够生存下来因此,我们说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答案:D解析:A、B、C选项都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变异是生物本身产生的,不是由动物的意愿所决定的(植物根本无神经系统,只有应激性)D选项是错误的3.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答案:C解析:鹰锐利的目光使鹰捕食了保护色更差些的野兔个体,选择性地保留了保护色更好些的个体,这种客观的选择是定向的;同理,更好的保护色使得只有目光更锐利的鹰才有更多机会获得食物(野兔)生存,并把可遗传的变异传给后代,在这里,野兔保护色的不断进化客观上对鹰的锐利目光构成选择作用。
4.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植株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种现象说明 A.物种是可变的 B.过度生殖,生存斗争 C.选择的不定向性 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答案:B解析:生物的高繁殖率和低成活率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是因为在生存斗争中,绝大多数个体死亡,少量个体生存5.果蝇多是有翅的,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却生活得很好,这说明A.突变是有益的 B.突变是有害的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决定于环境条件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答案:C解析: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存环境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A.定向遗传 B.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定向适应环境 D.定向生存斗争答案:B解析:生物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不利的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 7.有一个老鼠的种群,最初都生活在一个地域,一个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和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种群没有,种群A进化的速率很可能A.最初比B慢 B.最初比B快 C.与B相同 D.开始比B慢,然后比B快答案:B解析:A、B原属同一种群,因高速公路阻隔,A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最初,则A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速率更快。
8.某个稻田的所有昆虫可称为 A.一个种群 B.多个种群 C.一个群落 D.一个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某个稻田的所有昆虫包括多种昆虫,属于多个种群9.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足之处是A.不能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 B.不能正确地解释生物的适应性C.没有阐明自然选择的机理 D.不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答案:C解析: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从本质上阐明自然选择的机理10.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缓和 B.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较少C.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D.海洋生物变异少答案:A解析:广大的海洋相连成一片,有水和相对缺少光照的条件都大致相同,生物个体生存的空间范围大,捕食范围广使生存斗争相对较缓和11.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对进调查时发现,女生色盲基因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A.6% B.12% C.60% D.0.6%答案:A该题要注意Y染色体上没有和色盲基因对应的基因,所以总基因数为: (女)200×2+(男)200×1=600. b基因的个数为:15×1+5×2+11×1=36. 那么b的基因频率为36/600=6%12.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B.生物个体总要死亡,但基因库却因个体的繁殖代代相传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 D.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基因库的全部基因答案:D解析: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13.下列与生殖隔离无关的是A.孔雀开屏不能激发雌天鹅的交配行为 B.杂合子抗锈病小麦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通过细胞杂交培育出“白菜—甘蓝” D.马和驴可交配生骡答案:B解析:生殖隔离是指种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14.下列哪项对加速生物进化起重要作用A.真核生物的减数分裂 B.厌氧异养型原核生物的无氧呼吸C.需氧型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 D.自养型原核生物的有机合成答案:A解析: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发生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丰富的来源,对加速生物的进化起重要作用15.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基因 B.细胞 C.生物个体 D.种群答案:D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6.早期的自养型生物可能是A.原始的眼虫类生物 B.绿藻类原始真核生物 C.蓝藻类光合原核生物 D.进行光合作用的需氧类植物 答案:C解析:真核生物是由原核生物进化来的,早期的自养型生物可能是蓝藻类光合原核生物 17.有关化石资料表明,在地球上出现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后,生物进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了,这是因为A.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分布区域增加 B.有性生殖后代中具有较大的变异性C.有性生殖后代中具有较小的变异性 D.有性生殖能产生大量后代答案:B解析: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
18.外表相近但种类不同的鱼在生殖期间将卵和精子释放在同一水域中,但一种鱼的精子不能进入另一种鱼的卵,这种现象属于 A.生殖隔离 B.地理隔离 C.形态各异 D.不在同一水层答案:A解析: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本题属于前者19.从生态学角度来看,过量使用抗生素的副作用是A.增加患者的开支 B.刺激患者产生抗体 C.增加变异频率,最终导致癌变 D.选择抗药性的病菌群答案:D解析:不断加大的抗生素使用量淘汰了不抗药的病菌群,选择抗药性的病菌群20.物种形成的必需条件是A.高速率的突变 B.种群间的地理隔离 C.一个很小的群体从最初的大种群中分离 D.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原先属于一个物种的不同种群在不同的环境中朝各自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形成新物种21.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 A.自发突变对生物多数个体生存不利,但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 B.自发突变对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生物的进化都不利C.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对大多数个体有害,对种群的进化也不利D.生物突变的性状对人类来说都是不利的 答案:A解析:①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是有害的。
②群体由许多个体组成,每个个体的每个细胞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这样,每一代就会产生大量的突变③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④由于这些变异的产生是不定向的,在众多变异中可能含有有利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这些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所以从种群的整体看,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22.Hbs代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隐性基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在非洲恶性疟疾猖獗地区较多,因为含有Hbs基因的人对恶性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Hbs基因至今仍被保留,这是A.基因重组的结果 B.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遗传和变异的结果答案:C解析:含有HbS基因的人对恶性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HbS基因在该地区被保留下来,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3.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其灭虫效果越来越差,其主要原因是 A.农药使昆虫产生了定向变异 B.农药对昆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C.昆虫接触农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性 D.所有昆虫适应了具有农药的环境答案:B解析:昆虫种群内,在使用农药前已存在抗药性强、弱不等的个体(变异的不定向性)。
农药对抗药性的个体起了选择作用,增大了抗药基因的频率,如此反复多代的定向选择,使生存下来的昆虫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其药效必然越来越差24.某一个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子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答案:A解析: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种群内某一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说明此变异性状能适应环境,被自然选择所保留,并逐代积累加强25.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答案:B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26.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在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往往要有隔离发生。
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隔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自然界里,多倍体植物的形成往往只需要几代甚至一代就完成了,而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自然界里几乎将近一半的被子植物和某些栽培植物就是这样形成的27.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C.使种群间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答案:D解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28.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这说明了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答案:C解析:果蝇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当气温高过25.5℃时,突变体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说明这种温度环境条件对果蝇的突变体来说是适应的,对它的生存有利29.在生物进化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