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小板计数标标准操作程序.doc
3页血小板计数标准血小板计数标准标准操作程序标准操作程序1 1 方法方法目视显微镜计数法2 2 原理原理将血液用适量的稀释液作一定量的稀释后,混匀注入计数池内计数,再算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数3 3 试剂试剂3.1 血小板稀释液:3.2 储存条件:室温保存;3.3 使用期限:1 年4 4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改良牛鲍氏计数池、A 级移液管、吸耳球、玻璃试管、乳胶手套、移液器等5 5 标本要求标本要求5.1 取混匀静脉血 20l,充入含血小板稀释液 0.38ml 的小试管内,混匀在小试管外用记号笔标明编号5.2 采血后室温条件下,立即送检6 6 操作步骤操作步骤6.1 取 6×70mm 小试管 1 支,加入稀释液 0.38ml,在小试管外标上明确标示6.2 取血 20l,擦去管尖外附着血液,置于血小板稀释液内,立即充分混匀6.3 取上述混匀的血小板悬液 1 滴,注入计数池内,做 2 份,静置 10-15 分钟,使血小板下沉6.4 用高倍镜计数中央 1 个大方格(即 400 个小方格)内四角与中央五个中方格的血小板6.5 计数时,在两次重复计数误差≤25% 或 ±20×109/L 的前提下,取平均值,否则需重做,并查找原因。
7 7 计算计算血小板数=5 个中方格总数×5×10×20×106/L=5 个中方格总数×109/L如:高倍镜下计数四角与中央 5 个中方格的血小板数分别为 30,33,35,25,28,则血小板数为(30+33+35+25+28)×109/L=151×109/L8 8 改良牛鲍氏计数池校证改良牛鲍氏计数池校证每半年进行手工记数与仪器计数比对,随机取两份不同浓度标本充入计数池,手工记数两次重复误差 WBC≤10%或 PLT≤25%9 9 参考范围参考范围(100—300)×109/L1010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0.1 血小板减少见于:10.1.1 血小板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10.1.2 血小板破坏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脾功能亢进10.1.3 血小板消耗过多:DIC10.1.4 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eir 综合征)等10.2 血小板增多见于:10.2.1 骨髓增生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10.2.2 急性反应: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10.2.3 其他:脾切除术后1111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1 血小板稀释液要清洁,配成后应过滤,以防止微粒和细菌污染。
试管和吸管也应清洁、干净11.2 每周做一次稀释液空白计数,若发现混有杂质、微粒,在排除计数板、滴管污染的情况下,过滤稀释液,再检验,必要时需重新配制稀释液11.3 血液加入稀释液内要充分混匀,滴入计数池后一定要静置 10~15 分钟室温高时注意保持计数池周围的湿度,以免水分蒸发而影响计数结果11.4 计数时光线要适中,不可太强,应注意有折光性的血小板和杂质、灰尘相区别附在血细胞旁边的血小板也要注意,不要漏数11.5 如在位相显微镜或暗视野显微镜下计数,效果更佳,计数更准确11.6 PLT 400109/LPLT 400109/L 需推血片瑞氏染色,镜下观察是否有小红细胞等 11.7 如遇危急值,应上报临床科室,并记录在危急值报告记录表具体的危急值指标:PLT <30109/L11.8 当血小板计数<20×109/L,需增加观察视野重新计数,计数中央 1 个大方格内 25 个中方格的血小板计算公式为:25 个中方格总数 血小板数= 5×109/L11.9 估计血小板数=瑞氏染色血片中每个视野(油镜)血小板数×20 1212 结果的报告结果的报告将血小板计数的结果手工输入计算机,在血常规报告单上以“血小板:(×××)×109/L”方式报告。
1313 记录记录结果记录在《复检样品记录表上》 141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4.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 4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