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德国农业改革及其管理体制的考察报告.doc
8页赴德国农业改革及其管理体制的考察报告受农业部派遣,由农业部农垦局组织的北京、广东、海南、河北、内蒙古、陕西垦区及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所组成的赴德国农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培训团一行 16人,于 2002 年9 月20日—10月 11 日在德国进行了培训、考察在德期间,培训考察团先后在德国滨根农业学院、柏林农业社会保险公司、德国农民联合会、勃兰登堡州农业管理协会、汉诺威农业管理局等单位,对农业改革、管理情况及运行机制进行了学习,并实地参观考察了勃兰登堡州的一家农业合作社和汉诺威的一家以经营生鲜有机食品为主的农业鲜货服务公司通过学习和考察,大家对德国统一后德东农业改革和现行农业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德东农业所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农场主自治组织、完善农业社会保险、建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和中介机构、政府的农业政策、管理职能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留下了深刻印象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对深化我国农垦系统的农业改革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德国农业改革及管理体制的考察情况(一)、以产权清晰和市场化为特征的农业改革两德统一前德东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约有 4700 个,所占有的农用地占德东农用地面积的 96%以上,私有土地仅占5%。
1989年东西德合并统一后,德东农业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土地私有化和经营市场化其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明晰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即以“二战”前的地契凭据为依据,进行土地所有权的归还,重新明确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在改革中政府规定:“二战”前地契面积不超过100 公顷的,按地契面积归还;地契面积超过 100公顷的,其超过部分不再归还,政府给予地主适当补贴成为国有土地.在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政府按生产力要素分配的原则,充分考虑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成员的权益,按其工作年限积累和带入合作社的土地收益,以资金和实物形式给预补偿在这次产权制度的改革中,德国政府付出了改革的巨大成本,豁免了1990年以前德东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所欠政府债务的30%,另 70%债务作为低息、长期贷款,由新组建的公司偿还,一家一户的家庭农场不承担旧的债务新的农场主如需要购置新的农业机械、牲畜、建棚圈等,国家补助其总费用的 20-40%由于政府采取了一些公平、公正、合理的政策措施,从而保证了4700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其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完成改革后农业的经营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私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据介绍,统一前,勃兰登堡州有1092个综合经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平均土地规模 6-8千公顷。
改革后,政府以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购买或租用国有土地,到1999年家庭农场有40.2万个,占农业企业总数的 95.4%;土地面积共有 1190.9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9.9%由私人经营的农业企业或家庭农场土地平均规模50公顷以上,其中有20%以经营农业为主,80%是兼业经营这类企业的主人具有独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和经验,懂技术,善管理,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也较好农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这类企业主要是从原来的农业合作社转化和变革而来的,是土地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勃兰登堡州有861 个,平均规模都在 1000 公顷以上,其中,带有股份色彩的农业合作社 301个,有限责任公司470 个这类企业股东是土地的所有者,持股人以入股土地的多少行使权力据德国农业管理协会介绍,这类企业有5000余个,占农业企业总数的 1.2%;土地面积共有 308.38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8.1%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产权明晰,实行规模经营和综合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益农业合作社这类企业与原来合作社的根本区别在于:现在的合作社成员既是股东又是劳动者,董事会和董事长由全体社员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其社员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社员人人平等,管理人员不是由上级部门指派,而是由董事会聘任,在农业经营成果中按劳动和股权收益分配,具有良好的经营机制和工作氛围。
据德国农业协会介绍,1999 年合作社有1.43万个,占农业企业总数的3.4%;共有土地面积204.4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12%我们在勃兰登堡州考察了一个农业合作社,该社前身是一家有250 多名工人,5500公顷土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1991 年改革后,将原有的200 多人减为 60 多人,新的合作社除有在社社员的土地外,在征得社员同意后,由合作社采取租赁形式,租得4230公顷土地进行统一经营新的合作社相应组成了董事会,监督委员会和经理层等领导班子,按公司制企业运作目前该社有5 台大型康拜因,4 台大型播种机和配套的厂房及农机设备,以及大型牛奶冷储罐设备种植大麦、小麦、油菜 2400公顷,种土豆320 公顷,种饲草、玉米和制种 1510 公顷养牛1300头,其中奶牛550 头其生产经营完全由市场决定,如土豆生产,按欧盟的配额限量,年生产1200吨,由他们自行分类包装,按合同售给大型超市及食品加工企业,价格随行就市牛奶也是同样方式,根据欧盟配额生产,按销售合同将鲜奶送到加工厂,价格不定,随行就市他们认为,合作社这种经营形式相对一家一户的小农场主,由于采取多种经营和规模经营,风险更小,效益更好。
社员平时按完成工作量拿工资,年终按股金分红,工人年收入约2 万欧元,管理人员约3 万欧元由于大幅减员和高度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其劳动生产率和社员收入比十年前提高了4 倍以上据勃兰登堡州农场主联合会介绍,德东在统一前约有80万人从事农业生产,现在只有约13万人从事农业,有60多万人分四种情况离开了农业:一是部分人分到钱后退休或提前退休;二是部分人转向城市打工;三是就地创办小企业、小作坊,经营二、三产业;四是部分人成为失业者勃兰登堡州的农业从业人员由原来的18万人,减到现在只有3.8万人,失业的人很多,约占分流人数的 20%勃兰登堡州农业转型改革十年来,在农业生产人员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全州农业生产总水平提高了10-15%,百公顷土地只有2 个劳动力,农场主的收入明显增加,生活得到改善,农业经营组织的生产水平和竞争力超过了德西农业经营发展趋势——土地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资产兼并重组,经营规模扩大,效率不断提高德东的农业改革使原来均为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国营农场变为现在规模大小不等的多种农业经营组织,其大规模的可达 3-4千公顷土地,小规模的农场约 40-50公顷土地,但是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土地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大农场兼并小农场的进程正在加快。
例如德东地区一农场主,懂技术会管理,他自己有70公顷土地,另外以每公顷 250欧元陆续租赁了其他私人 350公顷土地,花15万欧元购买了260 匹马力的全程化作业农机设备,一年每公顷收获小麦10吨,大麦9.8 吨,油菜5.2吨其年收入约在5 万欧元以上据德国农业管理协会的统计资料介绍:1991年至2000年,整个德国的农业企业的数量由 54.14万个下降至 41 万个,主要是德西的农业企业的数量下降,由 564万个下降至 39.34万个;由于德东这期间正处于改革时期,其农业企业的数量由1.5万个增加至76 万个,但 2000 年比 1999 年也下降了1.3%在2000年,经营土地在 50 公顷以下的农业企业占农业企业总数的81%,而占用的土地面积只有总面积的34%;经营土地面积在 50 公顷以上的企业虽然只占19%,而占有的土地面积却是总面积的67.6%;其中100 公顷以上的农企占农企总数的6%,而占土地面积总数的45.4%据德国的农大教授介绍,由于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50年前,经营 100 公顷土地需用 10——15 人;而现在,1人可经营100----250公顷的土地。
畜牧业方面:50年前,10 个人养100 头奶牛;现在5人就可以样 100多头奶牛,而且产奶量比以前提高了3.5 倍德东的农业劳动力由原来的 85 万人减少到18万人,农业劳动力平均的耕地面积扩大了3 倍多今天,现代化的农业比50年前的传统农业,在经济效益方面提高了10倍20世纪的 50 年代,联邦德国还是一个农产品短缺的国家,许多农产品需要进口由于产权制度的改革和经营市场化为核心的农业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农产品越来越丰富,农民收入迅速增加当前,德国粮食自给率达 116%,牛肉达 115%,牛奶更高二)欧盟及德国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从 60年代起,欧共体陆续开始对粮食、牛奶、肉类等农产品实行共同市场调节政策,建立了欧盟共同的农业政策,确立了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市场,以适当的消费价格及技术质量标准保证食品供给和安全的共同政策目标为此,欧共体制定了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政策,使欧共体国家内部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因而,欧盟付出了高额的农业补贴目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每年支出高达 430亿欧元,占欧盟财政支出的45%左右。
据介绍,欧盟建立了 4项结构性的发展基金一是农业发展指导保障基金,包括指导和保障基金两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落实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农业指导基金主要是向落实欧盟各成员国结构性的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农业保障基金主要是为欧盟共同市场行为提供资金,诸如干预收购,各项补贴,支持出口等二是地区发展基金三是渔业发展指导基金四是农业社会发展基金欧盟及德国政府对农业的管理与支持的基本原则,一是保持和培育农业企业及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制定技术质量标准,实行严格的产品质量监控,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欧盟和德国政府对农业具体的调控措施有:对份额内农产品的生产实行价格补贴政策如牛奶,欧盟制定了一个固定的价格,当奶价低于这个价格时,由欧盟以保护价给予收购按保护价收购给予补贴的还有甜菜、牛肉和部分粮食据介绍,德国的谷类生产每公顷补贴 300欧元;油类作物每公顷补贴350 欧元;每头牛补贴 250欧元其补贴基本上是在生产经营持平的情况下,作为盈利数计算的实行限量生产,国家适当干预政策为了减少有些农产品生产过剩的压力和保证农民收入,欧盟在统一市场上,制定了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对严重过剩的谷物、牛肉、奶类实行限量生产。
对限量以内的产品实行较高的干预收购价,如果该年生产量超过了控制指标,在第二年不同程度地下调干预收购价实行土地休耕,国家进行适当补贴政策为了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联邦政府采取了对全国耕地实行 10%以上的休耕政策为限制总产,欧盟要求种粮油的农场主只要闲置 10%的土地,就可以获得每公顷200--450欧元的补贴市场准入政策欧盟区内国家生产的农产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产品检验、检疫,符合欧盟制定的安全标准的,才能进入市场这一措施不仅规范了农场主的行为,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也保住了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量在进出口方面,对本国的农产品实行双向保护政策欧盟和德国在采取一些措施在减少自身过剩农产品的同时,还通过关税和补贴等经济手段对本国农产品进行保护,当其进口的农产品价格低于欧盟内部市场价格时,对进口的农产品征收差价关税,使进口的农产品价格高于欧盟和德国市场的价格水平,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当本国出口的农产品价格高于世界市场农产品的价格时, 则对其出口的农产品进行补贴,使出口的农产品价格低于世界市场价格,增强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农业投资、贷款、债务、保险、就业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到 2001年,德国政府补贴给农业保险事业的经费高达76亿欧元,其中70%用于农场主的养老保险补贴。
再如对农业改革后出现的失业人员,规定前两年由政府保证发给工资,到第三年仍失业者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到第四年还失业的还可以领取社会救济金至再就业据了解,德国政府每年大约要为德东地区农业提供60 亿欧元的财政和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