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盆腔扫描.pdf
6页第五节盆腔一、膀胱(一)检查准备线圈选择:体部相控阵表面线圈患者体位:仰卧位,足先进或头先进患者配合:一般准备,扫描前2 小时饮水,膀胱充盈1/2 以上较佳呼吸门控安装于患者上腹部中线处,患者保持平稳呼气辅助技术:呼吸门控、在成像层面上、下设定预饱和带二) MR 平扫1. 定位像及扫描反范围:3 平面定位或者矢状位定位;扫描范围包括整个盆腔2. 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Tra.2)辅助检查方位:Sag、 Cor3. 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T1WI、Fat-Sat T2WI(STIR ) 2)辅助检查序列:T2WI、DWI 4. 扫描基准:Tra 一垂直于腹主动脉纵轴(Sag定位)Sag—垂直于人体冠状面(Tra 定位) Cor 一垂直于人体矢状面(Sag 定位) 5. 参考集合参数:FOV:350—400mm 层厚 /层间距:层厚≤5mm,层间距≤ 1mm矩阵: 256、512. NSA :2~4 次(二) MR 增强扫描1. 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Tra2)辅助检查方位:Sag、 Cor、2. 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3D 脂肪抑制快速序列2)辅助检查序列: (Fat-Sat) T1WI。
3. 对比剂: Gd-DTPA ,0. 1mmol/kg ,2ml/s 团注4. 其他:参见平扫二、子宫及子宫附件(一)检查准备线圈选择:体部相控阵表面线圈患者体位:仰卧位,足先进或头先进患者配合:一般准备(取出金属避孕环);扫描前 2 小时饮水,膀胱充盈2/1 以上较佳;呼吸门控安装于患者上腹部中线处,患者保持平稳呼气、辅助技术:呼吸门控、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上、下设定预饱和带二) MR 平扫1. 定位像及扫描范围:3 平面定位或者矢状位定位;扫描范围包括整个盆腔2. 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Tra. Sag2)辅助检查方位:Cor3. 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T1WI、Fat-Sat T2WI(STIR ) 2)辅助检查序列:T2WI、DWI 4. 扫描基准:Tra 一垂直于腹主动脉纵轴(Sag定位)Sag—垂直于人体冠状面(Tra 定位) Cor 一垂直于人体矢状面(Sag 定位) 检查子宫时以子宫体轴线为基准5. 参考集合参数:FOV:350—400mm 层厚 /层间距:层厚≤5mm,层间距≤ 1mm矩阵: 256、512. NSA :2~4 次(二) MR 增强扫描1. 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Tra、Sag。
2)辅助检查方位:Cor、以子宫体轴线为基准的子宫轴位2. 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3D 脂肪抑制快速序列2)辅助检查序列: (Fat-Sat) T1WI3. 对比剂: Gd-DTPA ,0. 1mmol/kg ,2ml/s 团注4. 其他:参见平扫三、阴囊及睾丸(一)检查准备线圈选择:体部相控阵表面线圈患者体位:仰卧位,足先进或头先进患者配合:一般准备;扫描前2 小时饮水,膀胱充盈2/1 以上较佳呼吸门控安装于患者上腹部中线处,患者保持平稳呼气辅助技术:呼吸门控、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上、下设定预饱和带二) MR 平扫1. 定位像及扫描反范围:3 平面定位或者矢状位定位;扫描范围包括整个盆腔2. 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Tra、 Cor2)辅助检查方位:Sag3. 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T1WI、Fat-Sat T2WI(STIR ) 2)辅助检查序列:T2WI、DWI 、 MRS4. 扫描基准:Tra 一垂直于腹主动脉纵轴(Sag定位)Sag—垂直于人体冠状面(Tra 定位) Cor 一垂直于人体矢状面(Sag 定位) 5. 参考集合参数:FOV:350—400mm 。
层厚 /层间距:层厚≤5mm,层间距≤ 1mm矩阵: 256、512. NSA :2~4 次(三) MR 增强扫描1. 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Tra、Cor2)辅助检查方位:Sag2. 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3D 脂肪抑制快速序列2)辅助检查序列: (Fat-Sat) T1WI3. 对比剂: Gd-DTPA ,0. 1mmol/kg ,2ml/s 团注4. 其他:参见平扫第六节 脊柱及脊髓一、颈椎(一)检查准备1.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线圈(最好用马鞍型表面线圈,)2.患者体位:仰卧位,头先进3.患者配合:一般准备;颈部制动,避免或者减少吞咽动作4.辅助技术: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四周加预报和带二) MR 平扫1. 定位像及扫描范围:3 平面定位像或冠状定位像;颅底至T2水平2. 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Sag 、Tra (2)辅助检查方位:Cor(环枢关节交界区的基本检查方位)3. 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T1WI、T2WI 2)辅助检查序列:疑骨质或脂肪性病变时,加扫Fat-Sat T2WlI(STIR) 4. 扫描基准:Sag 一平行于颈髓纵轴(Cor 定位) 。
Tra 一(椎间盘)平行于兴趣区椎体终板(Sag 定位); (椎体)平行于椎体横轴(Sag定位) Cor—垂直于兴趣区脊髓/椎体纵轴( Sag或 Tra 定位) 5. 参考集合参数:FOV:300~400mm 、100~220mm (Tra) 层厚 /层间距:层厚≤3mm,层间距≤ 1mm矩阵: 256(80~256) 、512( 160~512) NSA :1~4 次(三) MR 增强扫描1. 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Aag、 Sag、Cor2)辅助检查方位:其他(斜位 )最佳显示方位2. 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 (Fat-Sat) T1WI2)辅助检查序列:3D 脂肪抑制快速序列3. 对比剂: Gd-DTP A,0. lmmol/kg ,2ml/s 团注4. 其他:参见平扫 二、胸椎(一)检查准备1.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线圈2.患者体位:仰卧位,头先进3.患者配合:一般准备;胸部制动4.辅助技术: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四周加预报和带二) MR 平扫1. 定位像及扫描范围:3 平面定位像或冠状定位像;C7~ L2水平2. 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Sag 、Tra (2)辅助检查方位:Cor。
3. 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T1WI、T2WI 2)辅助检查序列:疑骨质或脂肪性病变时,加扫Fat-Sat T2WlI(STIR) 4. 扫描基准:Sag 一平行于胸髓纵轴(Cor 定位) Tra 一(椎间盘)平行于兴趣区椎体终板(Sag 定位); (椎体)平行于椎体横轴(Sag定位) Cor—垂直于兴趣区脊髓/椎体纵轴( Sag或 Tra 定位) 5. 参考集合参数:FOV:300~400mm 、100~220mm (Tra) 层厚 /层间距:层厚≤4mm,层间距≤ 1mm(Sag 或 Cor) ;层厚≤ 5mm,层间距≤ 1mm(Tra)矩阵: 256(80~256) 、512( 160~512) NSA :1~4 次(三) MR 增强扫描1. 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Tag、Sag、Cor2)辅助检查方位:其他(斜位 )最佳显示方位2. 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 (Fat-Sat) T1WI2)辅助检查序列:3D 脂肪抑制快速序列3. 对比剂: Gd-DTP A,0. lmmol/kg ,2ml/s 团注4. 其他:参见平扫三、腰骶椎四(一)检查准备1.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线圈2.患者体位:仰卧位,头先进。
3.患者配合:一般准备;腰部制动4.辅助技术: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四周加预报和带二) MR 平扫1. 定位像及扫描范围:3 平面定位像或冠状定位像;T11至尾椎水平2. 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Sag 、Tra (2)辅助检查方位:Cor3. 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T1WI、T2WI 2)辅助检查序列:疑骨质或脂肪性病变时,加扫Fat-Sat T2WlI(STIR) 4. 扫描基准:Sag 一平行于腰段椎管纵轴(Cor 定位) Tra 一(椎间盘)平行于兴趣区椎体终板(Sag 定位); (椎体)平行于椎体横轴(Sag定位) Cor—垂直于兴趣区脊髓/椎体纵轴( Sag或 Tra 定位) 5. 参考集合参数:FOV:300~400mm 、100~220mm (Tra) 层厚 /层间距:层厚≤4mm,层间距≤ 1mm( Tra 椎间盘、 Sag或 Cor) ;层厚≤ 5mm,层间距≤ 1mm(Tra)矩阵: 256(80~256) 、512( 160~512) NSA :1~4 次(三) MR 增强扫描1. 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Tag、Sag、Cor2)辅助检查方位:其他(斜位 )最佳显示方位。
2. 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 (Fat-Sat) T1WI2)辅助检查序列:3D 脂肪抑制快速序列3. 对比剂: Gd-DTP A,0. lmmol/kg ,2ml/s 团注4. 其他:参见平扫四、脊髓造影(一)检查准备1.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线圈2.患者体位:仰卧位,头先进3.患者配合:一般准备;制动4.辅助技术:脊髓水成像(MRM) 、在成像层面四周加预报和带1. 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Cor2)辅助检查方位:Sag2. 基本检查序列:水成像序列(建议进行必要的图像后处理)3. 扫描基准:Cor 一垂直于兴趣区椎管纵轴矢状面(Sag 定位) Sag 一平行于兴趣区椎管纵轴(Cor 或 Tra 位)4. 图像重建:(1)二维重建: MPR 、CPR2)三维重建: VRT 、 MIP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