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水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oc

180页
  • 卖家[上传人]:麦****)
  • 文档编号:213935350
  • 上传时间:2021-11-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MB
  • / 18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DB37/T 3151—2018水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泥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水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861 生产过程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2016、DB37/T 2974-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基本要求4.1  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等为主要成员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担任组长,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各部门负责人以及设备、工艺、电气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成员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专业工作小组。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及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4.1.1  领导小组职责—— 明确体系建设工作重点和要求,定期听取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指导、监督体系建设工作;—— 协调体系建设所需资源,为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落实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各专业工作小组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考核4.1.2  领导小组组长(主要负责人)职责——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确定各部门、各车间、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确保企业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重点监督、指导领导小组、推动小组其他人员履行其职责4.1.3  领导小组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职责企业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是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分管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等具体工作的组织及监督管理。

      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4.1.4  主要成员(安全管理部门)职责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负责指导和监督检查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信息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4.1.5  其他成员和各专业工作小组职责4.1.5.1  财务部门负责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以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并监督经费的使用落实情况4.1.5.2  物资采购部门负责风险告知警示牌等风险分级管控所需物资的采购,确保采购物资数量和质量满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需求;负责本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同时监督、指导本部门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识别与评价4.1.5.3  设备、工艺、电气等职能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负责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

      4.1.5.4  各生产部门(车间)负责本部门(车间)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同时监督、指导本部门(车间)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识别与评价;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部门(车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4.1.5.5  新、改、扩建设项目由项目筹建组负责项目设计、施工、投产运行各阶段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4.2  实施全员培训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初期,企业应组织全员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建设方案、流程、方法、要求等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4.3  编写体系文件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运行考评管理规定(参见附录A)等,明确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准则、风险分级管控及持续改进的要求,确定各类清单及分析记录的格式5  工作程序和内容5.1  风险点确定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DB37/T 2974-2017第5.1.1.1条适用于本条款。

      划分时应充分考虑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的功能、结构、事故类型、事故影响范围等因素对于设备设施较少、功能(用途)单一、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较少但影响范围较大的场所、区域,可作为风险点进行划分,如原煤堆场、石灰石预均化堆场、水泥库、氨水罐区、水泵房、仓库等;规模较大、工艺复杂或用途特殊的设备设施、部位应单独作为风险点进行划分,如煤磨、篦冷机、水泥磨、包装机、电动单梁起重机等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DB37/T 2974-2017第5.1.1.2条适用于本条款常规的操作及作业活动主要包括日常设备操作、设备加油、卫生清理等日常作业;非常规的操作及作业主要指检维修作业,包括预热器清堵作业、预热器清结皮作业、清库作业等非常规操作及作业活动中涉及多类作业项目的,应将具体作业项目再单独作为风险点进行划分5.1.2  风险点排查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DB37/T 2974-2017第5.1.2.1条适用于本条款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通过查阅档案资料、现场观察调研、座谈询问等方法,由安全、设备、工艺、电气等专业人员组织开展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类风险点的排查,应查阅的资料包括企业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设备清单、设备说明书等;操作及作业活动类风险点的排查,应查阅的资料包括设备操作规程、企业以往检维修作业清单、作业安全规程等。

      5.2  危险源辨识5.2.1  危险源辨识方法5.2.1.1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区域、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B.1);然后对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辨识,编制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明确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5.2.1.2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类风险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首先明确操作及作业活动的具体作业步骤(内容)、岗位(地点)以及活动频率,建立作业活动或作业任务清单(参见附录B.2);然后对作业步骤(内容)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辨识,编制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5.2.2  危险源辨识范围DB37/T 2974-2017第5.2.2条适用于本条款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DB37/T 2974-2017第5.2.3条适用于本条款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参考GB/T 13861相关规定,应对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除上述辨识内容外,还应根据《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中关于水泥制造企业较大危险因素的辨识结果,充分识别本企业的较大危险因素5.3  风险评价5.3.1  风险评价方法本指南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评价时,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取值应建立在企业现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并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5.3.2  风险判定准则DB37/T 2974-2017第5.3.2条适用于本条款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应结合企业自身可接受实际制定(参见附录D)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企业运用LEC法进行风险评价,得出1-5级评价等级根据企业组织机构层级划分,明确对应的风险等级和管控层级企业应参考以下规则判定风险等级,并结合自身实际予以调整—— 5级:属于低风险,岗位管控;—— 4级:属于低风险,岗位管控;—— 3级:属于一般风险,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2级:属于较大风险,部室(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1级: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部室(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增加补充建议措施并落实,将风险降至相对可接受,保留在重大风险清单内,并建立过程记录文件5.3.4  确定重大风险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者,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清库作业等企业直判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包含的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重大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4  风险控制措施5.4.1  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DB37/T 2974-2017第5.4条适用于本条款5.4.2  控制措施的实施5.4.2.1  工程控制措施——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下料口自动清堵装置以消除人工清堵这一危险行为;—— 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事故排风装置等;—— 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危害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皮带输送机头部、尾部安装防护网等;—— 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如为防止原料系统出现正压,危害巡检或检修人员安全,将高温风机与尾排风机连锁,尾排风机出现故障跳停时,高温风机自动跳停;——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如铲车安装声光报警装置。

      5.4.2.2  安全管理措施——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作业方案、安全操作规程等,如脚手架搭设验收程序、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制度、回转窑换窑砖作业方案、预热器清堵安全操作规程等;—— 减少暴露人员、频次、时间,如合理规划作业方案,减少危险作业现场非必要的作业人员等;—— 预测预警,如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信息系统等;—— 统计分析,如事故、未遂事件统计分析等;—— 安全互助体系,如煤磨换衬板作业时,在煤磨外部设置专人监护等;—— 风险转移(共担),如购买安全生产责任险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