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尘室基本概念汇总.doc
17页二、無塵室基本概念2-1無塵室之定義(Cleanroom)無塵室無塵室(Cleanroom:將空氣微粒子(AirboneParticulate)、溫度、濕度、室壓、靜電、氣流、風速、振動、噪音、照明及微生物等控制在某一規定值內的特定房間,以往被稱CleanRoom2-2無塵室之規範等級之起源1961年美國Sandia公司首創層流(Laminarflow)清淨室,得到前所未有之清淨環境,對當時美國之APOLO太空計劃有極大的幫肋,此後清淨室技術才逐漸被高科技工業所採用,因而發覺有制定清淨室規格與標準之必要終於在1963年訂定美國聯邦規範#209此規範中將清淨度等級分為100、10000及100000三級,並定清淨度之測試方法、氣流方式、室壓及溫濕度等其後分別於1966年、1973年、1987年、1988年和1992年,陸續修訂為209A、209B、209C、209D、209E表2-1美國FS-209D規範重點微粒子等級粒徑μm≧0.5≧0.5≧0.5≧0.5≧0.510,000≧5≧0.5100,000≧5≦700≦65≦100,000數目個/ft3≦1≦10≦100壓差InAq(mmAq)溫度F(℃)相對濕度RH%風速FPMM/s(換氣數)層流次照度燭(Lux)1101001,000無特殊指定時≧0.0572℉±5℉即22.2℃±2.8℃90FPM無特殊指定時±20%即0.45m/s±55±520%LUX亂流式≧次/時)500∣600≦1,000≦10,000即≧1.27mmAq表2-2FS–209E清淨度等級(1992年)粒徑大小微粒子數SI制級英制級3509.9175.72.1430.90.8753.008.7510.00.283--≧0.1μm≧0.2μm≧0.3μm≧0.5μm個/m3≧5μm個/ft3個/m3個/ft3個/m3個個3個/m/ft3/ft3個/ft3個/m3M1.5M2M2.5M311240350035.099.1350991265757265075707.5021.410630935.310035310001.002.8310.028.3--------10124003500075.0106030.0214309087.5M3.5M4M4.5100-----265007501060030075700214030900875----353010000353001002831000--247--7.001000-M5M5.5M6M6.510000010000------------------------1000003530001000000283010000283006187.15247070.06180175353000010000024700700M7------10000000283000618001750表2-3FS-209D與JIS-B-9920清淨度等級對照表A.FS-209D:以0.5μm粒子(個/ft3)為基準。
粒徑)內者之單位為:個/m3135(1,225)7.5(263)3(105)1(35)10350(12,250)75(2,630)30(1,050)10(350)1001,00010,000100,000≧0.10.2750(26,300)300(10,500)100(3,500)1,000(35,000)710,000100,000(350,000)(3,500,000)707000.30.5≧5.0FS之1級=JIS之3級1101210231034105105610671078108≧0.1≧0.2224236236023,60010,100,0003,500,0000.31101011,01010,100101,0001,010,000≧0.5353503,.50035,000350,000≧5.0292902,90029,000B.JIS-B-9920:以≧0.1μm粒子(個/m3)為基準表2–4工業清淨室(ICR)之清淨度與適用分類2-3無塵室之污染源大體上,清淨室的微粒子污染源,可分為兩部份:(1)來自外界的和(2)內部產生的等)2-4無塵室之污染控制2-4-1維持清淨度之原則實務上要完全杜絕污染源並不切實際,因此,規劃清淨室時,是在於“如何將污染減至最低程度?”維持清淨度的四大原則:不帶入1.2.3.適當壓差不傳送良好施工不漏氣人物進入先除塵C.不積留C.不積留1.壁體2.設備四週留空間3.定期保養和清掃速排除D.D.速排除1.污染源直接排氣2.換氣次數要足夠3.適當的氣流速度不發生B.B.不發生1.用人少,動作輕2.穿著良好無塵衣3.使用CR專用器具綜合上述的四大原則,基本上,需朝著下列方向進行:儘可能導入乾淨的外氣(3)採用不發塵、易保養的建材(2)嚴格管制人、物的進出(4)務實清潔保養與維修工作(5)穿著無塵衣,使用清淨室專用產品(6)密封壁板之聯接縫隙與配貫穿等孔洞污染控制方式HEPA過濾是維持清淨度的必需過程,但並非是唯一的。
清淨室的污染控制主要是以下列七種方式互相配合而完成的:A.圍堵B.空壓控制F.管理C.過濾淨化D.換氣稀釋E.氣流速度圍堵A.A.圍堵「圍堵」是「不帶入」的基本策略,屬於“硬碰硬”的功夫,因此舉凡進出口、門窗、配管穿牆、管道間等與清淨室直不可能完全密封,故有賴於「室壓控制」室壓控制B.B.室壓控制對一密閉型房間而言,當進氣量大於排氣量即可維持「正壓」,進氣量愈多,正壓值愈大由於氣流是由「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因此,室與室間的任何門縫、間隙,即有氣流流動,為防止污染,則利用室壓差(表2-5),來控制氣流的流向,亦即愈乾淨的清淨室,室壓愈高,如此,較差清淨室的微粒子,則不會向較佳清淨室滲透擴散表2-5不同等級清淨室之室壓差要求過濾C.C.過濾利用初、中、高級濾網,淨化經由風管進入清淨室內的空氣,此方式是清淨室污染控制的重點,故HEPA(或ULPA)是清淨室的必需品,HEPA上游裝設初級和中級濾網可延長價昂的HEPA之使用年數(表2-6)初級濾網宜採用AFI效率≧70%者,而中級濾網宜採用NBS效率≧85%者若以節省運轉成本的觀點來看,對相同效率的濾網而言,壓損愈小愈佳表2-6HEPA使用方式與壽命關係HEPA使用方式額定風量單獨使用前設70%AFI之初級濾網前設85%NBS之中級濾網75%額定風量單獨使用50%額定風量單獨使用50%額定風量壽命壽命比備註4000小時(167天)6000小時(250天)18400小時(767天)6400小時(267天)12000小時(500天)8000小時(334天)1初期壓損:25mmAq,最終壓損:50mmAq風速1.3〜1.4m/s1.5倍初期壓損:25mmAq,最終壓損:50mmAq4.6倍初期壓損:25mmAq,最終壓損:50mmAq1.6倍初期壓損:25mmAq,最終壓損:50mmAq出風速1m/s初期壓損:25mmAq,最終壓損:50mmAq出風速0.7m/s初期壓損:25mmAq,最終壓損:50mmAq出風速0.4m/s3.0倍2.0倍註:進氣之濃度:0.16mg/m3,約一百萬級。
換氣(稀釋)除了過濾外,換氣次數亦是重要因素,換氣次數少,則稀釋效果差,到達要求清淨度的時間長,甚至無法達到要求,亦即,若只有過濾過程,但換氣次數不足,則亦無法滿足高級清淨室的要求隨著HEPA的改良與節約能源的要求,換氣次數的實用數據如表2-7所示表2-7換氣次數(次/時)與清淨等級的關係HEPA(ULPA)效率等級0.1μm,99.9997%DOP單向流,350〜900單向流,250〜600單向流,200〜50040〜6030〜4015〜200.3μm,99.97%DOP不不適適用用0.5μm,95%DOP不不不不適用適用適用適用40〜5020〜30110100100010000100000單向流,200〜60050〜7035〜4520〜25氣流速度E.E.氣流速度非單向流清淨室,乾淨氣流由出風口,以1〜3m/s之速度吹出,以誘引室內的髒空氣,作全體的稀釋換氣,使室內之微粒子濃度降低,同時要儘量避免使室內產生的微粒子再度飛揚擴散因此,需有適當的吹出氣流速度;氣流速度過高會增加室內滯留微粒子的擴散程度,反之,速度太低,則誘引力過小,亦無法達到除塵淨化的效果管理F.F.管理將「管理」視為污染控制方式的一種,似乎有點“小題大做”,然而對有「驗收合格,但使用後清淨度愈來愈差」經驗的業主而言,就會有切身之體驗了。
清淨室一旦有人和材料的進出,「污染」則無法避免,因此但求將污染降至最小程度,此則有賴於嚴格的管理,包括穿著、動作、進出管制、操作方式、清潔維護、設備保養等詳見第3單元)2-5無塵室之環境要求2-5-1靜電問題與對策清淨室中,因產品與加工過程的不同,各有不同的溫濕度要求,若依FS209B之標準,「清淨室之相對濕度宜為55%±5%RH」,則靜電問題將是清淨定的一大困擾通常相對濕度≦45%RH時,則不能不正視靜電問題了1)靜電產生的原因:一般物體本身若持等量的正、負電荷,則屬中性電氣當兩個物體在接觸,其接觸面即產生了電荷的移動,在分離時,正、負等量的過剩電荷,即成為所謂的「靜電」通常絕緣或非導電體(導電率極低)所帶的電,稱之為靜電2)防止靜電之對策為避免靜電災害,基本上是要防止物體帶電因此,在生產、動作上宜依下列四原則:(1)摩擦面宜小(2)摩擦次數宜少(3)摩擦速度宜慢和(4)採用防靜電材料以滅少靜電的產生但在實務上,無法完全避免靜電的積存,故有賴有下列方法來改善:接地設施:A.A.接地設施:「接地」:「將物體所產生的靜電迅速傳給大地」是防止靜電的最根本策略電阻抗≦106Ω以下,且人地與接地極間之接地阻抗需≦1KΩ。
同時靜電之接地設施不宜和其他系統之接地設施合併,以避免發生「誘導電」的現象導電塗裝:B.B.導電塗裝:基本上是藉由表面塗布、吹拂、浸清或內部滲透、擴散等方式,提高絕緣體的表面吸濕性、降低表面抵抗率及增加導電率等通常表面抵抗率宜≦10而體積抵抗率宜≦108Ωm加濕:C.C.加濕:12Ω通常要滅少物體帶電,周圍相對濕度宜≧65%RH,但對某些場合可能會有結露、鏽蝕的困擾一般而言,相對濕度愈低,靜電問題愈嚴重,因此,除非必要,相對濕度不宜≦45%D.中和:D.中和:「利用靜電消除器產生不同極性的電離子,來中和帶電絕緣體之帶電電荷」靜電消除器的種類很多,可依需要選用或在HEPA正下方裝設靜電清除棒之情形,利用出風將靜電消除棒產生的離子,吹到工作面,以中和靜電唯一要注意的是「當相對濕度偏低時,靜電中和的效果亦會降低」E.防止人體帶電之對策:人體會因(1)活動(2)與衣物摩擦(3)與帶電體接觸(4)空氣中的帶電離子等因素所成為「帶靜電體」,為防止人體帶電,需將人體的電阻抗降至≦108Ω常用的方式為:(1)穿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