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汇编(6篇).docx

39页
  • 卖家[上传人]:工****全
  • 文档编号:589215056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58K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汇编(6篇)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2.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4.教学媒体:图片及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教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法  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的学法主要有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自学法等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

      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设计理念  本节设计总体思路是从有关压强的生活情景引入压强课题,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感受压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压强概念,并用所学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压强应用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突出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六、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硬件和相关课件准备  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使教学声图并茂视听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验器材准备:海棉、橡皮泥、肥皂、气球、砖两块、一只削好的铅笔、废旧玻璃输液瓶、水等盆盆罐罐当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 、让土器材成为实验教学的生力军)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拿出一海绵,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压,提问: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投影展示图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对地面的压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却陷入不多,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回顾:瓶子放在海绵上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观察图片,并引发对此现象的思考  二、认识压力  演示小实验:  向下按海绵;将钢尺一端搭在讲桌上,另一端悬空,向下压悬空部分,让学生观察形变,描述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现象,初步理解压力的概念  总结:例子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压力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三、认识压强  1.探究主题的引入  教师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针对教师的设问积极猜想:可能与施加的压力有关;与接触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等等  抓住学生猜想中含有科学成分的部分,给予引导,逐步逼近主题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整合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难点】能够根据改变压强大小的因素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胸口碎大石  提出问题:为什么表演者受到大锤重击后,石头碎成两半,人却毫发无损?  环节二:新课讲授  【模块1】压力的概念。

        教师提问(结合旧知):对导入中的表演者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以往所学力学知识,想一想到底什么是压力呢?  教师讲解:明确压力的'概念、方向以及产生条件,同时明确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模块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提问(结合实例):作用在表演者身上的力是压力,他的作用效果仅仅与压力有关吗?  让一名学生演示正常人走路和模仿芭蕾舞走路,引导学生猜想压力作用效果可能还与接触面积有关  小组讨论:4人一组讨论下面问题:  问题①:实验研究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什么实验方法  问题②:如何能明显的比较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设立对照实验,利用海绵当做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同桌间讨论导入时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归纳: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  【模块3】压强  教师提问(直接提问):物理学中如何表示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呢?  教师讲解:物理学中用力与接触面积的比值表示这种作用效果,介绍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等  举例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_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_104N。

        环节三:巩固提高  小组合作,根据网格纸中画出脚与地的接触面积和自己的体重,估算站立时自己对地面的压强的具体数值,研究并讨论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知识点  作业:观察生活中指甲刀,斧头等工具,如何改变压强大小的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3 一、视频、实验引入,设疑激趣   1、视频  “瓶吞鸡蛋”实验让同学们感受观看神奇的现象  2、用一个普通的饮料瓶,在瓶上扎孔灌满水时水从孔中流出,但  是当瓶盖拧紧时,竟然不出水了,又是什么神秘的力量作用在瓶上呢?  教师:为什么出现如此神奇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大气压强  教师: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大气压强,回想一下什么是液体压强?什么又是大气压强?  二、进行新课  一、大气压强  1、通过两幅图片让学生回忆液体压强,得出大气压强的定义  2、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通过视频展示  实验,让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3、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自己动手来试试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水槽、广口瓶、乒乓球、纸片、胶头滴管、塑料吸钩)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动手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生积极动手,通过设计、实践,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并且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边演示边讲解,大家既学会了知识,又加强了印象,学生还能获得一种成就感  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呢?  学生思考,可能的答案:(自己解释这些简单的现象)  (1)用吸管吸饮料  (2)塑料吸钩被大气压压在墙上  (3)墨水被吸到钢笔里  4、提出思考问题  (1)大气压是怎样产生的?  (2)大气压的方向?  (3)为什么人感受不到大气压?  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加深对大气压强的理解  二、大气压有多大  1、估测大气压  教师介绍一种方法粗略测量大气压大小,利用公式P=F/S,知道面积和力,就可以得出大气压大小学生可以课后寻找其它方法测量大气压  2、精确测量大气压强  早在1644年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就利用水银来做实验,精确地得出了大气压的数值通过视频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方法,仔细分析,通过液体的压强和大气压强相等,得出大气压强的数值  讨论:(1)玻璃管倾斜有无影响?  (2)玻璃管粗细有无影响?  (3)上方进入空气会怎样?  三、介绍: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高度越高气压越小  气压还与天气有关  四、本节小结  让学生自己谈收获,自己总结  五、习题巩固  学情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对物理科目已经有了了解,有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物理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对事物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比较薄弱,需要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要激发孩子参与课堂的兴趣,多设计物理实验尤其是针对17班孩子,思维活跃,既要保护孩子的兴趣,又要强调课堂的纪律性  效果分析  本节课由视频和小实验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去感受大气压强,还设计了学生实验,学生可以自己选取实验器材,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整个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尤其是学生实验都在积极的展现自我,效果很好  在引入难点大气压的测量时,粗略估测由于时间问题没有留给学生更多时间自己设计实验,但是托里拆利实验精确测出大气压数值学生能跟着一起分析,并计算的出大气压,表现很好  在最后的习题检测部分,学生能积极回答问题,表现较好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的市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由于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知道压强及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但因为人体体验不到大气压的存在这一客观原因,而需要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才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这会造成学生对大气压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测量大气压和利用大气压知识分析解释有关现象时,可能弄不清其中的物理情景,思路和表述语言都会出现混乱,教师要引起注意,并做好指导学习  巩固练习1.___________1.__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实验测出  了大气压的值  2.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笔胆里气体压强  _________,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墨水被“吸”到橡皮管里去了  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使玻璃管倾斜,那么管内水银柱()  A、长度减小  B、高度不变  C、高度增大  D、高度减小  4.在冬天,保温瓶未装满水,当瓶内温度下降时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  A、塞子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