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关于农民家庭经营方式及收入结构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追***
  • 文档编号:269593078
  • 上传时间:2022-03-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3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建设和谐XX,重点难点在农村,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户营经济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单元,摸清农户的经营模式和收入构成,能够翔实地了解农民的收入渠道,从而进一步研究探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做好“三农”工作奠定基础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村入户进行调研此次调查数据主要以20XX年度农民收入情况为基础数据,共涉及4个乡镇,8个村,走访农户60余户  一、农户的经营方式及收入构成  调查看,农户经营方式大体分三类,即:单一种植户、兼业户、专业户,其收入构成中单一种植户和专业户比例较小,分别为10%和5%,兼业户比例较大,为85%  1、单一种植户这些农户以种植承包田为生,除国家政策性补贴外,基本无其它收入来源由于经营单一,其收入构成亦单一,主要来自种植业收入但如果能够调整种植结构,可以有效增加收入  例如:乡6村11组农民家有5口人,承包地面积11亩,其中种植小麦面积10亩,单产420公斤,总产4200公斤,总收入6300元,小麦总费用3200元,纯收入3100元;  复播玉米10亩,单产400公斤,总产4000公斤,总收入4000元,玉米费用2500元,纯收入1500元。

      二项种植合计纯收入4600元  一样种植承包田,种植经济作物收入会更高如乡8村农民,家有 5 口人,承包地41亩(其中机动地35亩),除其之外,未经营其他项目2008年种植玉米27亩,亩产400 公斤,总产10800公斤,总收入10800 元,种植费用8100元,纯收入2700元;  棉花种植面积14亩,亩产105公斤,总产1470公斤,总收入14700元,种植费用5096元,纯收入9604元两项合计纯收入12304元  2、兼业户以种植业为基础,兼营养殖、劳务输出、经商贩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经营内容多样化,实现了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的转变由于经营的多样化,其收入构成亦多元化,较单一种植户收入大幅增加,种植业收入比重一般只占1/3左右,最高不超过1/2  例如:乡8村8组农民家有5口人,种植面积25亩,其中小麦3亩,棉花5亩,石榴果园17亩(已挂果5亩),是典型的种养兼业户2008年种植小麦纯收入1493元,玉米468元,棉花3020元,种植业纯收入4981元;  林果业纯收入合计10000元;  养殖业24头只,其中养牛3头,羊21只,纯收入2700元实现年纯收入17681元种植业收入比重只占总收入的28%。

        再比如:该乡农户是典型的种植+劳务输出兼业户,全家4口人,承包地8亩,种植业纯收入2324元;  另外还种植石榴4亩,纯收入7500元;  养羊5只,纯收入450元;  出外打工1人,纯收入5000元实现年纯收入15274元  3、专业户这些农户从事的行业以出劳务、经商、养殖、贩运、种植为主,由于实现了经营内容、方式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总体看收入高于兼业户和单一种植户  例如:乡8村农民养牛10头,羊100只,年纯收入20000元;  农产品加工(面粉、粮油)纯收入8000元;  另外种植业纯收入13857元实现年纯收入41857元  再比如乡6村农民,是远近闻名养殖大户全家6口人,养牛14头,羊60只,鸽子50只,仅养殖一项纯收入达83000元;  另外加上种植业、林果业纯收入7000元,实现年纯收入90000元  二、户营经济的发展趋向及制约因素  从农民增收效果高低的层面看,在农户最普遍的三种经营方式中,单一种植模式最为传统落后,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模式,虽然相对稳定,但收入偏低,增收潜力不大;  而兼业和专业经营,适应了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增收效果明显,而且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增收潜力较大;  兼业经营因其在市场意识、资金投入、技术要求等方面的要求较专业经营要低,接近农村发展现状,更易于发展。

      因此,户营经济的发展趋向应为:单一种植(单一经营)→兼业经营(多元经营)→专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就我县目前的经营条件而言,促农增收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加快单一种植向兼业经营转变的步伐,将单一种植户比例缩减至5%以内乃至更低;  做大兼业经营这块蛋糕,实现农户经营内容的多样化及收入结构的多元化;  引导扶持具备条件的农户向专业经营转变,推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从调研看,农户经营方式转变正朝着上述方向发展,即向兼业、专业经营转变,其趋势不可逆转,但加快转变仍有诸多制约因素  1、资金制约我县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农村资金总量不足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农户的当年收入在扣除基本的生产生活支出外,富余资金不多,只能满足简单再生产需要,没有能力扩大再生产而现有的农贷规模,只能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增加经营项目,实质是扩大再生产,投入很大仅以养牛为例,一头商品牛饲养成本至少1500元,饲养规模每户按5头计算,至少需7500元,普通农户难以承受因此,资金短缺是影响农户经营方式转型的主要原因之一  2、基础设施制约近年来,破解水制约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建机井从2007年180多眼增加到目前250多眼,165个村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可以说,目前农村水制约问题已初步解决,但节水灌溉工程相关配套不足,如喷、滴、灌设备缺乏,需要今后逐步解决。

      除此之外,目前最突出最显性的是路制约问题,尽管几年来全县进行了乡、村道路修整,且村村都修了柏油路,但长远看一部分村道路等级较低,大车通行后易遭成路面的破坏,影响农村人流、物流,影响户营经济转型需要  3、产业制约户营经济是农村经济的最小单元,农户的经营内容、收入结构与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关联度,农民增收与某些产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必然带动农户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我县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对户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但其它产业的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目前也只能定位在初级阶段,表现是:产业规模小,开发层次浅,产业链条短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农户无法参与进来农户生产在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条上本应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实际是大多数农户游离于产业之外,产业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和保障,这就大大影响了农户经营内容的拓展和经营方式的转变,这也正是一些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4、农民素质制约当前,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户营经济发展存在自我制约表现在:一是文化水平低在农村大多数农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很难迅速接受和掌握新事物、新技术,以及应对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二是思想保守落后粮本位、小富即安、老守田园、重生产轻销售的小农经济意识仍然很重,缺乏创新意识和敢闯敢干的精神。

      三是市场经济能力欠缺农民普遍不具备把握市场脉搏的能力,对市场的判断缺乏准确性和预见性,他们也知道什么挣钱种什么,什么挣钱干什么,但这个“什么”到底是“什么”,许多人不知晓,因而也不能主动出击,而是看到别人挣钱了才去做,跟着市场屁股转,别人挣钱自己赔钱,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这是户营经济发展不快的根本因素制约四是传统品质渐失老一代农民身上具有的互帮互助、吃苦耐劳、自力更生、集体意识强、责任心强的传统优良品质在当代农民身上已逐渐丧失,而这些品质对户营经济的发展实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当一部分贫困户躺在政府怀里要救济,而不去自谋出路政府组织劳务输出,一些人嫌钱少不干,活累不去,宁可呆在家里这种现象虽是少数却不能不让人痛心从积极的方面看,那些从事多元经营、收入较高的农户,除了头脑灵活外,无一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自主致富的毅力和本领  5、科技制约农户传统的单一种植经营模式是粗放落后的,科技含量低,向兼业、专业经营模式转变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如种植经济作物、从事养殖业生产或外出打工都要求农户具备相应技术,一些特别的经营项目技术要求则更高而目前农户经营的项目普遍科技含量不高,绝大数农民不掌握适用新技术,不懂、不会是调查中经常听到的回答。

      缺乏从业必备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导致经营风险加大,使得许多农户在新的经营项目面前望而怯步,不敢涉足新的经营领域  6、市场制约从有形市场看,主要是市场载体建设滞后有形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数量偏少,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农产品交易需要,更不能反过来去牵动农户增加新的生产经营项目从无形市场看,有三个制约因素首先是品牌化步伐慢,以品牌带产业、拓市场的能力不强其次是市场信息不畅,特别是在市场和农户间的信息传递上存在瓶颈再次是市场中介发育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组织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中介作用不强  三、加快户营经济发展的措施  加快农户经营方式转变,优化农民家庭收入结构,促进户营经济发展,县、乡、村三级应充当主要角色,相关部门也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1、推进农业产业化某些产业已初具产业规模,特别是设施农业架构正在形成,而其它产业均未形成产业化形态加快产业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标定位很大,但我们可以根据产业发展的现状,从现实需要入手进行破题一要抓龙头企业建设这是产业化的核心要在全面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重点在企业落户、税收、征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提供服务二要抓基地生产。

      基地生产比较重要,因其对户营经济转型起着直接的牵动作用如果从见效快的角度讲,目前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培育大户和专业村大户具有带动示范作用,进而可以发展成专业村,再进一步辐射即形成基地规模培育大户要把握好几个主要环节,培育对象要选择那些思想解放、能吃苦耐劳、有发展意愿的农户;  扶持项目要选择农户易于接受掌握的种、养、劳务等项目;  培育方式重点在信贷、技术和信息上给予扶持另一方面,调整种植业结构单一种植户收入较低,但通过调整好结构仍可实现大幅增收当然,调整种植结构不能是政府一厢情愿,历史经验看行政命令是无效的,要根据市场需求等方面去引导农民、扶持农民,县、乡两级和有关部门要在资金投入、技术、市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收购等方面提供必要帮助,进行引导性调整三是理顺产加关系产加关系不理顺使产业风险加大从全县看,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产加关系是松散的,连结不密切,企业往往只顾一己之私,而损害农民利益,最终导致基地萎缩,企业无米下炊,长此以往必然毁掉产业如果不解决企业让利于民的问题,基地的稳定难以保障,其原因在于用计划的手段去抓市场难以建立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合理的产加关系应该是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在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建立起紧密连结的契约型关系,订立产销合同,并由法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保障它的一贯性、严肃性,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惠双赢。

        2、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目前投入能力低的实际,应充分抓住政策机遇,围绕当前农村发展需要、农民需求进行一要突出解决路制约问题这是农民反映的比较迫切的问题之一税费改革以来,农村利益关系调整,随着农民投入的退出,乡、村道路建设出现投入真空,政府想管而无能力,农民抱怨却不出力,道路质量下降目前看,抓好乡村道路建设出路只有两条,一个是争取国家投资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通乡路、通村路、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国投项目,捆绑使用,建设等级较高的公路要做持之以恒的工作,每年都能争取到项目,逐步改善乡村道路状况另一个是开展“一事一议”,由农民自己投资投劳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备设施需求越来越大,要从根本上降低生产风险,将来必然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但实际上我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拥有量非常小,这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三是加快农机化进程重点是增加大型拖拉机的保有量,保证深松整地的需要同时,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