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环境问题与立法.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5029699
  • 上传时间:2022-0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4.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环境问题与立法200901510135 李萌近儿年来,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耍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和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飞速,我 们的生活水平也口益提高,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我们的生存环境却愈來 愈恶劣,化社会对大气、水、土地的污染和破坏口趋暴露,人们逐步认识到是自 身的需要和行为造成了生活环境的恶化对认识的贫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误 解,已使我们对自然的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关键词:环境问题立法社会问题法治正文: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 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 遗迹、人文遗迹、口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等而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 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由于特殊的国情,近儿年来,我们 国家的环境问题口益突出,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某一环节问题,而是关系全局发 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在市场口益成熟,法制建设逐步推进的今天,把环境保护 纳入法治进程的轨道,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应该说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最 优方案本人试就我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法治作一下探讨。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不同的时期其环境问题 也不相同,依抑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 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丁•业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 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由于过分开垦荒地,滥伐 林木、过度放牧,掠夺捕捞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 水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等等另一种就是意义上的环境问题, 它是指在工业革命Z后,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 源的破坏加剧外,也引起了 “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 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史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 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也称环境公众受害, 指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环境破坏)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 会问题,人类所而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耍有三类:一是全 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 事件。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现代环境问题引起全球性的环境危急,最 为严重的问题包括: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 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199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 2100万吨,是卅界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Z-o 一些大城市儿 童大约有十分之一患有哮喘病,这也从一个侧而说明了我国大气环境的严 峻状况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狂潮让全世界30余个国家 和地区身陷其中,8000余人感染,700余人丧生这次突发性公共环境污 染事故与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受大规模破坏有着密切联系2、 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环境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 因索,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索,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乂使其具有 特殊性,下面本人将分别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仃)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环境方面同样适用冃前,我国经济正处丁从传 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 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 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 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 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Z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 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 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苗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 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儿何级数增长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 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 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岀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 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 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 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木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 施关闭“十五小”金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乂常成 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2)环境问题最明显的是人文社会的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从现行的角 度看,这方面的因素影响更为巨大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 为因果的联系。

      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 下,人口増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发展面临的 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极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U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 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Z_,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 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 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第二、由丁人口不断增长造成了另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城市化问题,现 在世界上所有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城市化过快造成的负而影响我国也 不例外由于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毁坏了一定的森林和草地,给城 市化还带来了一系列其他问题:拥挤、住房紧张、污水处理不当、供水不 足、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土地荒漠化和人民健康受到损害等 人口城市化的过快发展使生态受到破坏,使环境不断恶化第三,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的基础上,根据自 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口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丁 环境保护的行为上冃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 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 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

      2000年“世 界环境FT'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 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丁较低 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 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 可以看到,我国国民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普遍较低一个国家的国民环保 意识如此,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第四,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补•会问题交叉在一起,乂有形成恶性循环 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 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耍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 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 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 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人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 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 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 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二、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环境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包含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本 人就对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作以下儿点探讨即对我国环境问题作儿点法 治化的思考: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执法与司法的改进、法 律监督的强化、公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加强、对环境构成物的物权归 屈思考。

      一)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我国环境保护法颁布二十多年来,法律的调整范畴基本上未发生什么重大 的变化,环境法在立法上也未转型,依然是以环境污染防治法为核心的传 统型环境法体系事实上,环境保护不仅包括对已有污染的治理,还包括 对现有环境的保护然而我国的立法长期忽略了这一方面,这也是造成我 国冃前自然资源保护不力的一个重耍原因国家环境总局负责人在谈到西 部环保工作时强调,“一定按照江总书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要求,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并重,生态建设与保护并举,城镇污染治理与农 村环境综合整治并重,统筹兼顾综合决策的方针,力争实现西部环境事业 的跨越发展环境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 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具他公害的法律规范和总称,即把环境保护纳入制度 化、规范化和化的轨道,对于中央立法而言,就要本着实事求是,从实际 出发,立足于全面统筹兼顾的原则,遵循法制统一,确立环境管理体制, 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即环境管理机构来承担指导和协调任务,通过立法明 确有关机构的设置、分丁•、职责和权限以及行使职权的程序,建立健全环 境管理制度;并进一步确定有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违法责任,只有对违 法者实施制裁,才能使受害人权利得到有效保护。

      冃前,我国环境立法中 对污染环境罪与国家环境立法主要是全国性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国家环 境立法具有根本方向性与原则性,是全国人民的环境活动法则,是地方立 法的依抑,是环境立法的关键C如今,我们国家存在着规定污染防治规范 多而生态资源保护措施少的缺陷,这应该是今后环境立法修改的重点地方环境立法是享有立法的地方权力机关和相应的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地 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和规章法规,它是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的主 耍手段,乂是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本地环境保护事务的保 证措施地方环境立法必须坚决强化环境管理,突出重点,兼顾其它的指 导思想,坚持为环境管理服务,以环境保护T作的中心为环境保护立法的 重点,具体说来,有如下原则:①建立大环境立法体系的原则,如前所述, 国家环境立法存在着污染防治规范多而生态资源保护措施少的缺陷,与此 对应地方环境立法中也存在着侧重污染防治立法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立 法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实际工作中重污染防治而轻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环 保工作缺乏全局性考虑坚持大环境的立法原则是要求在地方立法中运用 生态学观点将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体考虑,以保护生态环 境,防治污染和各类灾害等规范组成一种标本兼治的大环境体系,②强化 污染责任制原则,进一步明确和加强污染者的法律责任感。

      地方立法应将 国家立法中污染者与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谁污染谁治理,这本来就是环境 保护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的体系下,市场主体具有趋利性,往往 出现一些金业为了眼前短暂的经济利益宁愿被罚也不去治理污染的现象 因此,加强地方环境立法,强化污染者的责任已刻不容缓,这应该说也是 权利义务原则在环保法中的体现③坚持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原则,各 地方的污染状况不同,环保的具体任务也不尽一样,这就耍求地方立法以 木地事实为依据,坚持国家立法的原则性与木地实际的灵活结合同时, 由于性立法往往带有明显的滞后性,而社会关系不断发展,地方立法应在 科学预见基础上超前立法,以弥补国家立法的滞后性)执法与司法的改进我国环境保护一直强调以行政为主导,政府起到主导作用从近儿年的趋 势来看,我国的环保行政主导一直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环保工作的 重点是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这使环境行政主导的特色更加鲜明,行政主 导固然有其优势,如具有较高的效率,能适应我国生态环境复杂的特点, 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它主耍适用于污染防治,而对资源保护和生 态环境建设则另当别论;其次,行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