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药理学 复习.pdf

34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1078286
  • 上传时间:2018-05-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81.22K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药理学药理学药理学药理学》》》》PHARMACOLOGYPHARMACOLOGY主讲:吕凤林 蒋雪梅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主讲:吕凤林 蒋雪梅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第一章第一章总论总论2h 2h 第二章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4h4h第三章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4h4h第五章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4h4h第十三、十四章第十三、十四章麻醉药物麻醉药物2h2h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离子通道概论及钙通道阻滞药离子通道概论及钙通道阻滞药2h2h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一章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2h2h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二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2h2h第三十八章第三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抗菌药物概论第四十四章第四十四章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2h2h第四十七章第四十七章抗恶性肿瘤药物抗恶性肿瘤药物2h2h;;课程章节内容占考试比例课程章节内容占考试比例50%10%5%5%10%5%10%5%3题型及所占比例题型及所占比例选择题选择题30% 填空题填空题20% 问答题问答题25%计算题计算题25%4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5什么是药物代谢动力学什么是药物代谢动力学What is Pharmacokinetics作的事: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量变规律作用:对制定用药方案,选择最适用药,剂量剂型,给药方法,给药时间间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作的事: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量变规律作用:对制定用药方案,选择最适用药,剂量剂型,给药方法,给药时间间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6明白概念明白概念7转运方式(转运方式(Transport of Drug))1)滤过)滤过- -借助于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随体液通过水性信道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2)简单扩散)简单扩散- -脂溶性药物直接溶于膜的类酯相而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3)载体转运:)载体转运:跨膜蛋白- -在一侧与药物或生理物质结合- -构型改变- -另一侧释放被动、主动转运被动、主动转运8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AbsorptionAbsorption(吸收)(吸收)(吸收)(吸收)DistributionDistribution(分布)(分布)(分布)(分布)ExtretionExtretion(排泄)(排泄)(排泄)(排泄)BiotransformationBiotransformation (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明白定义、过程、发生部位,以及涉及的一些定义,如首关消除等明白定义、过程、发生部位,以及涉及的一些定义,如首关消除等9药物消除动力学药物消除动力学一级、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区别及特点一级、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区别及特点10一级消除动力学与零级消除动力学比较指标一级零级Re=dC/dt =dA/dtke.C ke.Ake ket1/20.696/ke0.5C0 /keA2/A1, 恒比消除A2-A1, 恒量消除CLke.Vd,与A无关 A0 /AUC ke.Vd/A,与A成反比 A02/2AUC.Vd.A适用药物大部分药物少数药物,如乙醇 体内药物量远大于正常药量时,饱和11体内动力学重要参数体内动力学重要参数半衰期半衰期半衰期半衰期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药药药药- -时曲线时曲线时曲线时曲线 曲线下面积曲线下面积曲线下面积曲线下面积血药浓度血药浓度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消除速率消除速率消除速率消除速率12几个参数在药几个参数在药-时曲线中的显示时曲线中的显示CptMTC: minimum toxic conc. (最低中毒浓度)MEC: minimum effective conc(最低有效浓度)Cmax峰浓度,达到峰浓度时,药物的吸收速率与消除速率相等tpeak 达峰时间,通常在给药后1-3小时到达t1/2 , 半衰期(Half-time),血药浓度下降到最大值一半的时间½ CmaxPlasma concentration13例题:例题:例题:例题:某受试者体重为 49 kg,静脉滴注某药物 500 mg 后,测得各时间血药浓度数据如下表: t(h) 0.5 1 2 3 4 6 8 C(mg / L) 10.1 8.3 6.0 4.6 3.6 2.0 1.05 药效学研究测得该药的 MTC 为 13.2 mg / L,MEC 为 2.0 mg / L。

      (1) 试求出该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消除速率常数 k、半衰期 t1/2、表观分布体积 Vd、清除率 CL; (2) 口服此药时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F=0.95若希望将血药浓度保持在 8 mg / L, 则给药速率为多少 mg/h?请给出一个给药方案, 即每隔多长时间服药一次,服药剂量是多少?并结合你的药动学知识评价给药方案的合理性 注射14解:(解:(解:(解:(1 1))))确定消除动力学类型确定消除动力学类型确定消除动力学类型确定消除动力学类型t(h)0.5123468C( mg / L) 10.18.36.04.63.62.01.05Log(C)1.000.9190.7780.6630.5560.3010.021Log(C)Log(C)与与与与t t呈直线关系,故满足一级消除动力学规律呈直线关系,故满足一级消除动力学规律呈直线关系,故满足一级消除动力学规律呈直线关系,故满足一级消除动力学规律C关系图Cp = -1.1421t + 9.0903 R2 = 0.8991-20246810120246810t/hCpLn(Cp)-t关系图ln(Cp) = -0.294t + 2.4247 R2 = 0.998400.511.522.50123456789 t/hLn(Cp)15截距表示:截距表示:截距表示:截距表示:ln(Cln(Cp0p0 )=2.4247)=2.4247,则,则,则,则C Cp0p0 =11.3 mg / L=11.3 mg / L根据根据根据根据V Vd d =A/C=A/Cp p =A=A0 0 /C/Cp0p0,则,则,则,则V Vd d =500/11.3=44.24L=500/11.3=44.24L或或或或V Vd d =500 / (11.3=500 / (11.3××××49)=0.903 L/kg49)=0.903 L/kg对一级消除动力学,对一级消除动力学,对一级消除动力学,对一级消除动力学,CL=KCL=Ke e .V.Vd d =0.677=0.677××××0.903=0.610 L.h0.903=0.610 L.h- -1.kg1.kg- -1 1或或或或CL=Ke.VCL=Ke.Vd d =0.677=0.677××××44.24=29.939L.h44.24=29.939L.h- -1 1ke=0.294 *2.303=0.677 hke=0.294 *2.303=0.677 h- -1 1t t1/21/2 =0.693/ke=0.693/0.677=1.02h=0.693/ke=0.693/0.677=1.02h((((2 2)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确定动力学参数确定动力学参数确定动力学参数确定动力学参数16((((3 3)))) 计算给药速率计算给药速率计算给药速率计算给药速率对一级消除动力学,当目标血药浓度或稳态血药浓对一级消除动力学,当目标血药浓度或稳态血药浓对一级消除动力学,当目标血药浓度或稳态血药浓对一级消除动力学,当目标血药浓度或稳态血药浓度度度度Css=8 mg / LCss=8 mg / L时,根据:时,根据:时,根据:时,根据:FCLCDmRAss1...1.6 .10995. 0/00.138hmgRA17((((4 4)))) 确定给药方案-确定给药方案-确定给药方案-确定给药方案- -即间隔时间及给药量-即间隔时间及给药量-即间隔时间及给药量-即间隔时间及给药量服药的间隔时间影响血药的峰值浓度和峰谷浓度。

      合理服药的间隔时间影响血药的峰值浓度和峰谷浓度合理服药的间隔时间影响血药的峰值浓度和峰谷浓度合理服药的间隔时间影响血药的峰值浓度和峰谷浓度合理的给药方案应保证在整个过程中血药浓度不高于的给药方案应保证在整个过程中血药浓度不高于的给药方案应保证在整个过程中血药浓度不高于的给药方案应保证在整个过程中血药浓度不高于MTCMTC,不低于,不低于,不低于,不低于MECMEC,且保证稳态血药浓度为目标血药浓度,且保证稳态血药浓度为目标血药浓度,且保证稳态血药浓度为目标血药浓度,且保证稳态血药浓度为目标血药浓度8 mg/L8 mg/L对一级消除动力学,根据:对一级消除动力学,根据:对一级消除动力学,根据:对一级消除动力学,根据:2 .1395. 01/1/..maxMTCeVdDmFeVdACtketkess182 .1395. 0)(124.44/6 .10995. 01 )(124.44/6 .109.294. 0.294. 0maxMTCeeCssLmgMECeCssCsstke/0 . 2L / mg 5.15e13.0.maxmin3.0-0.294.已知:已知:已知:已知:t1/2=2.4h, Vd=44.24L, RAt1/2=2.4h, Vd=44.24L, RA====Dm/Dm/ττττ=109.6mg.h=109.6mg.h- -1 1 则:则:则:则:解得:解得:解得:解得:ττττb>c 亲和力:x>y>z; 内在活性:x=y=z受体与药物受体与药物占领学说占领学说:受体与药物结合:受体与药物结合—激活激活—产生效应;效应强度与被占领的受体数目成正比产生效应;效应强度与被占领的受体数目成正比占领学说修正占领学说修正:两者的结合需要亲和力:两者的结合需要亲和力---内在活性内在活性激动药,及与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共同用药的比较激动药、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单独用及并用时在量效曲线上的表示激动药,及与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共同用药的比较激动药、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单独用及并用时在量效曲线上的表示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第十一章第十一章重点掌握哮喘产生机制的炎症学说;哮喘特征;重点掌握哮喘产生机制的炎症学说;哮喘特征;重点掌握哮喘产生机制的炎症学说;哮喘特征;重点掌握哮喘产生机制的炎症学说;哮喘特征; 名词解释:气道高反应性名词解释:气道高反应性名词解释:气道高反应性名词解释:气道高反应性平喘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体内过程(重点抗炎性);平喘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体内过程(重点抗炎性);平喘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体内过程(重点抗炎性);平喘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体内过程(重点抗炎性);常见呼吸系统药物,如二丙酸倍氯米松,沙丁胺醇常见呼吸系统药物,如二丙酸倍氯米松,沙丁胺醇常见呼吸系统药物,如二丙酸倍氯米松,沙丁胺醇常见呼吸系统药物,如二丙酸倍氯米松,沙丁胺醇了解镇咳药及祛痰药的分类了解镇咳药及祛痰药的分类了解镇咳药及祛痰药的分类了解镇咳药及祛痰药的分类27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281. 1. 理解胃溃疡的形成机理--保护因子、攻击因子;理解胃溃疡的形成机理--保护因子、攻击因子;2. 2. 掌握抗酸药、重点抑制胃酸分泌药掌握抗酸药、重点抑制胃酸分泌药(如H2受体阻断药、M受体阻断药、G受体阻断药和H+-K+-ATP酶抑制药)、胃黏膜保护药的药理;、胃黏膜保护药的药理;3. 3. 简单了解西米替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